米饭最早起源于哪里

米饭最早起源于哪里,第1张

米饭起源于中国,具体分析如下:

1、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故推测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

2、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包括水稻

3、水稻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

4、云南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综上所述可知:最早出现稻谷的地方位于云南,稻谷包括水稻,可以参出大米,而云南属于中国,所以大米起源于中国

米饭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于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饭低,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现代由于打磨谷粒的技术比古代越趋先进,因此民众食用的米饭亦逐渐由糙米改用白米。

米饭是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人民喜爱的一种主食,是用大米和适量的水蒸或焖熟而成的食物。

米饭,又称白饭,或简称饭。

湖南道县与江西万年县考古发现,约一万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种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类应该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大米历史上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长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在约七千年以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杵臼发明被应用,人类知道清理分离不益食的谷壳与米糠。此后不久应该发现用水淘洗是一种更高效的去杂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层及尘埃,人们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装备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是袁隆平。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的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在不同王国用却拥有着同一个恒故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袁隆平。

1、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2、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3、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据考古发现,在大约五万年前,我国的云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稻属植物,所以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应该是中国的云南地区,大米是我们三餐不离的主食,可见选对好大米至关重要,下面为您介绍几种高品质大米,供您选择。

1、中国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看善穰禾,善穰禾大米精选自优质的五常大米,五常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曾经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五常优质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善穰禾大米的品质,因为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收获的大米质地坚硬,颗粒饱满,煮熟后香味扑鼻,饭粒油亮诱人,因为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其中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口感更加香甜!

2、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但是由于产地不同,米饭的营养,口感,香气都大有不同,接下说的这款大米为贡池大米,它产自我国的粮食大县依兰县,有着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延伸地带的三山相聚,又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又是少见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一年只产一茬,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自然水源灌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让贡池大米积累了更多的干物质,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熟后米质油亮,米香四溢,入口软糯且有弹性,香味绵长,回味无穷,没吃过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3、石板土大米被称之为响水大米,如今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板土大米产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安宁市,其生长的环境为火山岩浆流淌后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经微生物分解腐化形成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的肥沃土壤,富含大量有益于水稻生长的矿物质,有幸得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灌溉,使得石板土大米颗粒饱满,粒青如玉,在蒸煮时香气扑鼻,米香浓郁,米饭油亮,香味悠长,口感软糯且有弹性,清香适口,回味无穷,冷饭不回生。

4、黑龙江是粮食大省,乔府大院大米产自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龙凤山地区的土壤经过亿万年原始森林植被腐蚀而成,有机物质含量很高,土壤中矿物质含量多,并且酸碱度和微量元素含量适中,十分利于稻米的生长。龙凤山水库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可灌溉面积40万亩;乔府大院产品种子均取自金福粮油自主研发的稻花香2号种子。国家级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精心培育,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严格执行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土壤无残留化学物质,不含铅等重金属元素;因为众多的有利条件大米更是具有观清白如玉、米饭油润艳丽,入口香醇爽口、养价值高、微量元素适中,可以称得上是米中贵族,吃过的人,无不意犹未尽并为其口感折服。

中国人对于大米的感情,是深厚而复杂的。从浙江余姚的考古遗迹来看,国人与大米相伴的年岁已经有七千年之久了,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大米口味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健康与营养,而善穰禾大米、贡池大米以及石板土大米在保证口感极佳的同时,营养物质也非常丰富,不过随着这几种大米名声远播,会有不法商贩在线下以次充好来谋取私利,稍有不慎就会买到假大米,所有在购买时最好去各大电商平台的官方渠道,既能保质又能保量。愿你在一碗最日常的白米饭中,收获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大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南方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利用水稻,可能进行了栽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先民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已经高度发达。

大米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农作物之一。最早表明中国先民食用大米的遗迹是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存,两遗存基本同时,距离接近,应是同一族群留下的不同遗迹。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为距今20000~9000年前,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目前尚没有发现明确的水稻种子,但吊桶环遗址中层的硅酸体分析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野生稻已分布到江西北部地区,而且已被当时居民采集食用。

以上就是关于米饭最早起源于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米饭最早起源于哪里、大米是什么朝代出现的、大米杂交水稻创始人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89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