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第1张

黄土高原气候类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黄土高原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扩展资料:

从黄土高原发展历史分析,黄土的物质来源及搬运外营力,在早、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有较大差异。源区所在地,也就是黄土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是一个盆地,盆地中的物质来源主要来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壳。

而根据早、中更新世黄土层底部常常是粉砂层或混杂带(红、黄相混的亚粘土),黄土本身较为致密,其内部有微层理、粘土团块等结构特征,因而确定搬运外力主要是水。至于晚更新世晚期,黄土撅区已由盆地被抬高为塬,并考虑到处于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发育完善,故此时黄土物质来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区,搬运营力主要是风。

这一点从马兰黄土的疏松结构、成分单一等特征上可以得到证实。黄土的形成除了水、风等外营力将周围物质搬运堆积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形成黄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黄土物质堆积后必需要有一个风化过程,即黄土化过程。

所以促使黄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干早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化的作用是黄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土成因全应视作复合成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气候特点是:雨量少,雨季短,干季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足,无霜期长,热量条件比较优越,冬春季节大风多,冬干春旱比较严重。

贵州高原气候,雨量比较多,全年多云雾,日照少,气候湿润,气温年变化也小,冬暖夏凉。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5-20度,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

6-8度,夏季七月份平均气温

24-26度。

云南高原的北部地区气候是:“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云南高原的南部地区气候却是:“四季无寒暑,一雨使成秋”。这里夏天无酷热,冬天无严寒,四季如春。云南高原上,降水只分干季(十一月到次年四月)、雨季(五月到十月)两季,对比十分鲜明。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大,年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海平面平均气温低10度左右,冬半年遍地冰雪,夏半年凉爽宜人,是世界典型的高原气候。

我国的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较高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地势高和气温低。

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等。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高原的地域差异

全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著名高原,有中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美国西部高原,南美玻利维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等。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海陆环境、海拔高度和高原形态上的差异,气候也各不相同。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积很大,高原气候的特点更为突出。由于高原上大气厚度小,水气等含量少,故辐射强度大,紫外辐射强度增加多。青藏高原大部地区年辐射量比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约高1倍。

同时,高原有效辐射大,故辐射差额小。高原气温日变化显著。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约比中国东部地区高1~2倍。高原面向海洋气流的边缘是多雨带,而高原内部与背向海洋气流边缘则雨量少。

青藏高原是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特点: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但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的缘故。

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低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八至18℃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四至九月为雨季,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十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

青藏高原区域特征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1、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2、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

3、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4、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

扩展资料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2、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

3、降水少,地域差异大。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冷湖逐渐减少,冷湖降水量仅175毫米。

4、根据温度和水分指标,结合植被,考虑地热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高层地区划分高层亚寒带,高原温带,藏东南亚热带山地和热带山地,依据水分状况又可分为湿润、干旱、半干旱等13个气候类型。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积很大,高原气候的特点更为突出。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有:

1、由于青藏高原上大气厚度小,水气等含量少,故辐射强度大,紫外辐射强度增加多;

2、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显著,气温日变化约比中国东部地区高1到2倍,且气温比较低;

3、青藏高原面向海洋气流的边缘是多雨带,而其内部与背向海洋气流边缘则雨量少。比如:青藏高原南麓的乞拉朋齐平均年降水量达11429毫米,而青藏高原腹地、西部、北部降水量不到100毫米;

4、由于青藏高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中国的高原气候有哪些特点、我国的青藏高原属于什么气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20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