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有哪些,第1张

延时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将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压缩到较短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那么延时摄影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延时摄影的技巧

日间拍摄

基本上,曝 光模式可设定在光圈优先模式,白平衡则选择自动,ISO值尽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门速度需尽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2000秒这样的高 速快门来作拍摄,将会得到凝结的瞬间画面,但因为拍摄之后需后期剪辑成流动的影片,所以建议尽量放慢快门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这样在后期 之际将会比较方便,画面也会更加流畅。

延时摄影的`拍摄题材绝大多数都是风景,因此在拍摄上,风景摄影的相关摄影观念与技巧也几乎都可以派上用场。只不过,比起拍摄单张照片,进行延时摄影时要将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并事先考虑进来。

夜晚拍摄

建 议大家改用手动模式(M模式)拍摄。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环境,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若是无光的环境(如山区),则建议调整至3300K左右的色温白 平衡,这样画面会呈现偏蓝色,比较讨喜。若是在无光的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画面可能会呈现咖啡色调或**调。拍摄之前,先使用较高的ISO(例如ISO 800)、光圈F56 、快门速度30秒来进行测试拍摄,观察场景与环境细节(例如构图是否平稳、画面中有无电线杆等不需要的物体等)。基本上,曝光时间不要超过30秒,因为加 上间隔时间,单是拍摄一张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过40秒,后期时影像的接续可能会不顺畅,因为时间差异太大了,例如云的流动会接不起来、断断续续。曝光时间 控制在30秒之内,景物的延续性将会较为理想。

明暗交界时刻

此 时无论从白天拍到晚上、或是从晚上拍到白天,相机都必须全程记录。以从白天拍到晚上来说,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后再慢慢开大(例如从 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这样可以让拍摄白天与夜晚时的快门速度尽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后期时容易发生白天的画面可以平缓播放,但 到夜晚时却变成类似加速播放,整体看来很不协调。此外,也可以尝试固定光圈、快门速度,让ISO自动升高,如此能够保持光圈与快门速度的衡定,但缺点就是 高感光度所带来的影像质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从几个与延时摄影较为相关的面向,和大家分享其设定方式。

导语 :延时摄影指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是一种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

在影片中使用延时摄影这个技巧,经常能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影片,从自然纪录片,到生活剧集,再到简单的故事片等等,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生物演变等等题材上。

主要器材:单反相机、三脚架

辅助器材: 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等。

主要器材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延时摄影,需要等时间间隔拍摄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动快门。很多相机不具备间隔拍摄功能,这就需要外部定时器了。

定时快门线

延时轨道:装有步进电机与快门控制器的摄影轨道。通过精密的电子和机械控制,使相机每拍摄一张照片便在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达到移动拍摄的目的。延时轨道是一种比较专业延时拍摄设备。

延时轨道图

镜头滤镜:主要分三种,一种ND镜,用来过滤光线减低镜头进光量;第二种是滤色镜,用来调整拍摄体的自身色彩;另一张是星芒镜,用来调整光斑形状。

三种滤镜效果图

脚架:延时摄影的拍摄需要稳定的拍摄平台,任何的晃动都会造成后期视频画面抖动晃动。三脚架可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对于大范围位移延时,三脚架更是不能缺少。稳定压倒一切。一定要将摄像机牢牢固定在坚固的三脚架上,避免刮风等原因造成摄像机的'晃动导致拍摄失败。

准备充足的备用电池、储存卡,延时拍摄一般要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需素材的时长准备充足的附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接通交流电进行拍摄。

机身设置

M档,ISO手动。光圈通常不宜过小,小光圈虽然能带来大景深,但也会带来镜头和CCD上灰尘的印迹以及光线的衍射。F8往上都是比较合适的光圈。白平衡手动,可以用预设,也可以手动调节K值。关闭机身高感降噪、关闭机身自动暗部补偿(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优先模式、索尼和宾得的自动HDR)

注意点:在傍晚和日出的时候,光线变化较大。根据经验,冬季30分钟内,光线变化最高可达3EV,请适当调整曝光。

快门线设置

只需要设置INTVL选项(永诺MC-36b),这一项是每次拍摄的间隔时间。比如在拍摄城市白天的车流和行人时,间隔时间设置为1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在1秒以内。在拍摄城市夜晚的车流时,间隔时间设置为2秒到5秒之间,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间隔时间减1。(例:间隔时间为3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2秒)在拍摄天空云层运动时,依云层运动速度,设置间隔时间为3秒到10秒不等,云层运动速度越慢,间隔时间最越长。

三脚架固定相机、取景

拍摄时长(分钟)=间隔拍摄的时间(秒)×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60

拍摄张数=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

例:最终想要一段20秒的延时摄影片段,间隔拍摄时间为3秒,那么拍摄时长为:3×24×20÷60=24(分钟),拍摄张数为:20×24=480张

注意点:一般尽量多拍,假如需要一个10秒的片段,那么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为视频后期的转场留下空间。

准备充分后就可以开始拍摄了。例如按照24帧的视频来算,一段15秒的视频需要360张照片。如果4秒钟一个时间间隔,则至少需要24分钟时间来拍摄。

后期制作

将拍摄好的照片导入lightroom或PS中,使用批处理对全部照片使用相同的操作调整。这里以PS为例,教你进行批处理。

1、打开ps软件,选择文件>自动>批处理。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执行操作的动作命令,然后定位到源目标文件夹,即所需要修改大小的所在位置。然后,点击确定。

将连续照片拼合成视频的软件很多。比如有:Photolapse 3、VirtualDub、QuickTime Pro、Adobe Premiere Elements、Lightroom、Final Cut Pro、Adobe After Effects。这些都可以制作视频,且不局限于这些,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去选择。

当然,后期制作决不只有拼合照片这一点,一段优秀的延时摄影视频需要加入音乐,而且应用大量的剪辑片段。

那么面对成百上千张序列照片怎么能成为一段连续的视频下面我们使用PR为大家讲解。

连续序列

打开软件,在导入素材时只需要点选序列导入,导入后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时摄影,十分简单。注意,一定要点选序列导入,否则,导入的素材就是单针的静态图像,如果出现素材中断的情况,请检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连续的。

非编软件导入素材时点选图像序列,导入后就是一段完整视频

针对某些视频需要稳定处理的,我们可以把片段导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后利用AE自带命令变形稳定器加给片段即可。就这样,我们把不同的延时镜头放在一起进行剪辑配乐,最后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使用手机拍照的时候,想要拍出延时摄影的感觉方法。

手机:华为p30

系统:EMUI 91

软件:本地设置91

1、首先,打开手机的桌面,点击桌面中“相机”的应用图标。

2、在相机拍照界面的下方,我们需要将拍照模式切换为“专业”。

3、切换模式以后,我们需要调整相机的快门速度,相机的快门速度数值越高,对应的延时摄影时间越长。

4、接着,我们在进行延时摄影的时候,需要保持相机的稳定,可以使用三脚架等工具进行辅助。

5、调整完快门速度以后,按下拍照键即可进行延时摄影,在延时摄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相应的秒数内保持相机的稳定。

6、最后,我们等待秒数结束以后即可完成延时摄影,笔者拍出的延时摄影效果如下图所示。

拍摄延时需要准备什么设备?

1,单反相机

2,具备计时功能的快门线

3,三脚架或者延时摄影专用导轨

如何设定快门线

我们需要设定快门线的参数有哪些?

1,DELAY :0

2,long:0

3,intvl:5-30秒

4,N:无数张

5,蜂鸣声:关闭

用三脚架还是延时摄影导轨

建议:

1,如果以旅游为主,延时摄影只是旅游摄影中的一部分,我用三脚架

2,如果想以拍摄延时为主,做得更专业,还是需要一个导轨

如何拍摄延时摄影?

1,采用光圈优先,iso自动,光圈设定在4-22之间

因为延时摄影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光线变化比较多,比如从日落到夜景的拍摄,采用光圈优先,iso自动,能满足不同光线的变化

2,用jpg,还是raw

用jpg,后期合成比较快,方便,但是画质稍差一点

用raw,得用Lightroom批量导出jpg,麻烦,但是画质好

我用的是jpg

为什么延时摄影要用照片来拍摄?

既然是视频的快进,为什么不直接拍摄视频,后期做快进就可以了?

因为拍摄时间很长,耗电,伤害相机,浪费内存

拍摄单张照片,可以让相机工作的更久,后期制作起来更方便

以上就是关于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有哪些、十分钟教你入门延时摄影、相机延时摄影怎么设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62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