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意思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意思,第1张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思是:刚开始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还不能理解里面的意义,等到能听明白的时候, 歌曲所写的好似就是自己的过往一样。

出自对刘若英演唱的《后来》后有感而发。

原文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译文

刚开始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还不能理解里面的意义,等到能听明白的时候, 歌曲所写的好似就是自己的过往一样。人这一辈子,最害怕突然某一天听懂了一首歌,因为那一刻往往已经物是人非、曲终人散,越长大越发现让人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还有歌词里关于自己的故事。

扩展资料:

刘若英坦承自己有一首歌,让她唱起来最为心痛,因为她总觉得是在唱自己的故事;这首很多人多都很熟悉的歌曲《后来》,歌中描述历经多次失败恋情,后来才明了因为年少轻狂,轻易放弃的一段感情,是多么的可惜。这是写给爱后悔的人唱的,后悔是人的本能,但老后悔就没劲了 。

刘若英的演唱,是忧伤的钢琴弹奏、加上吉他营造的回忆感,一个女生如同呐喊一般地追忆EX而演唱的状态,刘若英是个不那么会拿捏情感的歌者,但在《后来》的演绎中,她较为“外放”的诠释,刚刚好就传达妥当了70后们面对逝去感情的时代表情 。

歌中描述历经多次失败恋情,后来才明了因为年少轻狂,轻易放弃的一段感情,是多么的可惜,事实上,不只刘若英,很多曾经结束恋情的人,听到这歌也都很有感触,也让这首歌广为传唱。“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

这首歌的歌词,正是描述从穿着蓝色百褶裙制服的少女,一路成长为熟女,历经多少失败恋情,后来才对感情有所领悟 。

《后来》是由施人诚作词,玉城千春作曲,王继康编曲,刘若英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刘若英1999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我等你》中。《后来》是刘若英的代表作品之一 。

"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出自于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不是一首诗。这两句话是在刘若英唱完《后来》,微信公众号有感而发写出的。

全文为: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

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梦中合唱凤求凰,梦醒独奏离别赋。

即知曲人存于梦,何故执于曲外人。

多少痴梦多少等,难诉痴情曲中人。

一萧一页红尘事,一弦一曲了人生。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悟曲中意。

不愿再做曲中人,奈何越听越沉沦。

曲中曲,人中人,曲散人终离,曲终人散早成空。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思是刚开始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还不能理解里面的意义,等到能听明白的时候, 歌曲所体现的内涵正是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思是:

刚开始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只是觉得好听,但是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等到时过境迁时,才听明白这首歌。歌曲所写的情景和内容,好像就是自己的回忆一样。

人生在世,都很害怕,某一天突然听懂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歌中的歌词。最怕的就是曲终人散,越长大越发现让人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还有歌词里关于自己和ta的故事。

出自于:在2017年刘若英开完演唱会后,有一篇名为《后来》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一句: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由于这句话很能表达后来这首歌的意义,瞬间获得了大量网友的情感共鸣,因此这句话也瞬间火遍了网络,被大众所熟知。

扩展资料: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句话是对《后来》这首歌最好的诠释。刘若英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承认自己唱这首歌时,就是在唱自己的故事。

这首歌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歌中描述的就是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恋情后,才明白当初的年少轻狂,轻易地放弃了一段感情,是有多么的后悔莫及。也是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回忆。

事实上,不只刘若英,很多曾经结束恋情的人,听到这歌也都很有感触,也让这首歌广为传唱。“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

这首歌的歌词,正是描述从穿着蓝色百褶裙制服的少女,一路成长为熟女,历经多少失败恋情,后来才对感情有所领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来

意思是刚开始听不知道曲子里唱的是什么意思,等到再次听的时候感觉曲子里唱的就是自己的过往。

出自2017年刘若英开完演唱会讲的一段话。

全文为: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既然已成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曲终人道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既知曲人存于梦,何故执于曲外人。 不愿再做曲中人,奈何越听越沉回沦。曲中曲,人中人,曲散人终离。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意思是刚开始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还不能理解里面的意义,等到能听明白的时候, 歌曲所写的好似就是自己的过往一样。

人这一辈子,最害怕突然某一天听懂了一首歌,因为那一刻往往已经物是人非、曲终人散,越长大越发现让人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还有歌词里关于自己的故事。初识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扩展资料:

人的一生,最怕忽然听懂一首歌。不是听懂了歌里的世界,而是忽然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刘若英一首《后来》,不知见证了多少人的情窦初开和渐行渐远。那个曾经唱着《后来》泣不成声的刘若英,现在终于可以笑着讲述《后来的我们》。

在采访中,她说:“我想拍一个给所有人看的**,片中的主角就是他们自己。因此,才会在演唱会上说“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意思是:刚开始听不知道曲子里唱的是什么意思,等到再次听的时候感觉曲子里唱的就是自己的过往。

出自2017年刘若英开完演唱会后,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

全文为: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

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梦中合唱凤求凰,梦醒独奏离别赋。

即知曲人存于梦,何故执于曲外人。

多少痴梦多少等,难诉痴情曲中人。

一萧一页红尘事,一弦一曲了人生。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悟曲中意。

不愿再做曲中人,奈何越听越沉沦。

曲中曲,人中人,

曲散人终离,曲终人散早成空。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扩展资料:

刘若英(Rene Liu),1970年6月1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导演、词曲创作者,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音乐系。

1995年,以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138剧情片《我的美丽与哀愁》出道;同年以爱情片《少女小渔》获得第40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亦以专辑《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开始涉足音乐领域,主打歌《为爱痴狂》获得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歌曲奖。1997年,凭借剧情片《美丽在唱歌》获得第10届东京国际**节最佳女主角 。1998年,凭借爱情片《征婚启事》获得第35届金马奖审团特别表扬大奖、第44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以及第1届台北**节年度最佳演员 。2000年,以家庭伦理剧《人间四月天》打开在内地的知名度;凭借爱情剧《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获得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 ;亦发行专辑《我等你》,其中歌曲《后来》成为其代表作 。

以上就是关于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意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什么意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49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