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试论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第1张

 当时岳飞提出了“直捣黄龙府,恭迎二圣还朝”这一提议,从而犯了宋高宗的大忌讳。如果高宗的父亲和哥哥被岳飞给接回来了,他赵高宗就要下台了。这是知道一些历史的人对岳飞必须死给出的一个理由。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高宗怕自己下岗没皇帝当。 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作证。 有一次高宗和北人在谈判中提到,自己想把自己的母亲就是韦太后给迎接回来。钦宗赵桓(当时徽宗已挂了)就攀住韦太后的车架说:你回去就跟我弟弟说,我回去过后就给我一个太乙观观主,别无他念好吧!合着钦宗其实已经没有再当皇帝的意思了,只想当个道士,韦太后也如数把话传达。这就证明当时高宗的顾虑钦宗北狩归来后重新登基的念头其实就是在扯淡。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当时整个宋代的制度和军事情况来做一个分析。 所以太祖皇帝当时就立下一条国策,就叫做收天下之兵聚于东京(汴梁)。宋朝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两种。禁军待遇较高,属于职业军人,拿钱当兵。厢军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就是属于半打杂半务农的杂兵,待遇不高。 赵匡胤集结了全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在都城镇守,怕的就是部下造反,这也造就内强外需,导致外来入侵者不断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金人有一句话,我们特别熟悉,那就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可以说是路人皆知的,由此可知当时岳飞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当时的“岳家军”占据了当时天下兵马的七分之五。 试问任何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自己身边的武将掌握了全天下绝大部分的兵力?然后还能在皇位上坐的稳稳当当的来上一句:“汝乃忠臣尔?” 想必任何一位皇帝所忌讳的都是功高震主,这样一想来,岳飞的悲剧其实还是有原因的。这也是高宗皇帝十多道金牌把这位岳大爷请回来一刀咔嚓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问题不能光这么分析,造成这样悲剧的从制度上来讲只是一部分原因。也会秦桧挑拨离间这一说我想也是有道理的,另外就是岳飞与当时高宗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以后有机会再做一番讨论吧。 望各位历史帝斧正

有3点:1,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高宗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信以为真,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兵力大增,兴奋之余,立即提出要带兵10万,出师北伐,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

2, 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飞好心建议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时年才30岁,内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时立太子,在他看来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所以,岳飞的建议一下又触犯了两大忌讳,更加深了高宗对他的忌恨。

3,高宗议和的决定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其中几位手握重兵的大将的意见,对于和议能否顺利签定至关重要。绍兴八年八月,高宗召韩世忠、张俊与岳飞入朝,希望说服他们至少不反对和议。张俊向来害怕金兵,在历次对金作战中都极力避免与金兵交锋,其为人又善于逢迎,所以马上表态支持议和。而韩世忠与岳飞则坚决反对,岳飞更是对高宗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这番义正词严的话不禁使高宗对岳飞心生嫌忌。

另外, 岳飞两次赴援淮西,行动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称,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据说是当时岳飞正患感冒,第二次则是军队乏粮,其中是否夹杂着对高宗阻挠他北伐的不满情绪,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这件事还是成了后来秦桧陷害他的口实。

1142年1月,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冤杀,年仅39岁。

岳飞少年寡言,英勇异常,岳母于其背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期盼他能够报效国家。而且岳飞也不负期望,一生收复山河,抵御外敌。“风波亭”祸事,堪称千古奇冤。

然而,岳飞虽然战功赫赫,但是手握数十万岳家军,更是多次不顾皇权,不听赵构的旨意,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现在的职场策略来分析,岳飞虽有战功,但是纵观岳飞一生,他必须要死。

一、性情耿直,典型“政治白痴”

岳飞虽然精通文武,但是毕竟是一介武将,不善政治权谋,不懂皇帝的心思。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岳飞一心“迎回二圣”,想要收复山河,但是在当时的皇帝赵构看来,我才是皇帝啊,你迎回了二圣,那我算什么?

客气的说,岳飞是政治白痴,不客气的说,那就是情商低下的莽夫。

来源于网络

二、手握大军,威胁皇帝

岳飞手握数十万岳家军,在军中,他的个人威望实际已经高过了赵构的皇威,而且最要命的是,岳飞还不听赵构的话呀,对于皇帝来说,这就是绝对的威胁,你说赵构还能容得了岳飞吗?

三、为人臣子却过度干涉皇权

古往今来,为人臣子,最忌讳的就是参与皇储之争,特别是军事将领,一旦参与便很难善其身。但是岳飞却不管这些,他曾经两次上疏赵构立太子,但是赵构并无子嗣,仅仅有两个养子,这就更加恶化了君臣关系。

所以从以上分析,岳飞必须要死。

来源于网络

在职场上,岳飞这样的人对公司绝对忠诚,工作能力突出,但是就算是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也是没有办法走向职场高峰的。

这类人情商低下,不把老板放在眼里,不懂老板的心思,只顾一意孤行拼业绩,并且还擅自干涉老板的权利。另外也不和同事搞好关系,最终只落得老板不放心,同事不和的下场。

就算你工作能力再突出,干得有多优秀,最后也只是一个小职员,在哪家公司都没有出头之日的。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读懂历史,玩转职场。请关注青梅煮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死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这 分析他的死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死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死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死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死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死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死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死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死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死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死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死,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死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死。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死,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死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死。其实,历史上冤死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死,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死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死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死,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死,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死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

以上就是关于试论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全部的内容,包括:试论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为什么岳飞必须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29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