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计算公式是什么

国民收入计算公式是什么,第1张

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有三种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1,收入法是通过加总本国居民、公司和个人直接得自当期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总和。对这种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给出的国内总收入,只要随库存增值对之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再加上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就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是把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行加总,从而得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总支出。它只是总和最终购买价值,而把所有对中间货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3,产出法是汇总该国的工业和生产性企业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再包括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它就能给出国民生产总值。

问题一:国民收入等于什么?怎么计算的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 值加上来自国外的亥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 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问题二:国民收入怎样计算 国民收入=GDP-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补助

问题三:国民收入计算公式 西方经济学书本里是这样写得: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折旧

问题四:我国是怎么算国民收入的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由,消费+投资+ 购买+出口,构成。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由,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构成。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GDP由,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 服务和 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福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问题五:国民平均收入,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的 总收入除以总人口

问题六: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人均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除以国民人口总绩。

国民收入=GDP-折旧-企业间接税-企业的转移支付+ 补助

注意的是GDP-折旧=GNP

人均的公式当然就是上述式子/人口数了……

问题七: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名义的国民收入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

实际国民收入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年,按基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引入这两个概念的目的在于弄清国民收入变动究竟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

问题八: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相关联的总量及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净值NDP=GDP ―折旧(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DP―(间接税― 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4)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得到的所有收入总和(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

问题九:国民收入就是GDP吗? 不是的,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国民收入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学习GDP和GNP是为计算国民收入作基础的,你学到后面就知道了,高鸿业的这个书出的很好,建议你好好学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在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分配。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参与直接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从事活动的人,如国家行政人员、军人、文化和艺术工作者、教师、医务人员等,他们的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和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各部分人、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最终收入,最后作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分别用于消费和积累。

1、GDP,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这是从生产力角度对经济整体的把握,反映经济整体盘面大小。

2、收入,每个劳动者可以获得的报酬的多少,属于分配制度范畴的概念。因此,两者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即GDP高不一定收入就高。

3、收入既然是分配问题,那么就和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很大关联,即政府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小政府藏富于民,大政府需要巨额财政收入维持。总体来看,GDP提供的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当然有质量高低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基本面,而国家的分配制度起到了调节作用,最后到手的才是收入。

4、其实与GDP相比,更能反映国民富裕与否的指标是国民财富,这必须基于企业利润,比较一下我国的企业与那些跨国公司的业绩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财富还远远不如人家,尽管GDP已经很高。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

2015年我国GDP达676708亿元,同比增长69%。2016年我国GDP达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

初步核算,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详细介绍

法律依据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SNA)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国家统计局正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修订的2008年SNA进行研究,并将逐步对我国GDP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

在季度GDP核算时,将所有可以在核算时获得的、适用的经济统计调查数据都用于GDP核算。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统计调查资料、服务业抽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核算方法

综述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1,国民收入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2,一个国家假定只有企业与居民两个部门,不存在税收,也没有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这样从收入(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消费+储蓄。而从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总供求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消费+储蓄=投资+消费。等式两边都含消费,故左边的储蓄必等于右边的投资。

1,在这个金融体系里,S=I这个等式两边之间的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共同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它们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2,虽然在整个经济来说储蓄与投资是相等的,但对每个单个家庭和企业而言,这就不一定正确了,甲个人的储蓄可能大于他的投资,他可以把超出的部分存入银行。乙的储蓄可能小于他的投资,他可以从银行借到不足的部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允许一个人的储蓄为另一个的投资筹资而使个人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成为可能。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是:

1、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2、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国民收入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

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需知: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额,是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

以上就是关于国民收入计算公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国民收入计算公式是什么、国民收入怎么算、国民收入有哪几部分组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22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