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的简介

黄帝陵的简介,第1张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

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

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

扩展资料:

特色景点

1、黄帝陵龙驭阁

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2、诚心亭

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

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3、汉武仙台神

行到尽头,便步入汉武仙台神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

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帝陵

1、周文王陵,地址是咸阳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2、周成王陵,地址是咸阳市周陵镇陵照村南;

3、周幽王陵,地址是西安市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

4、隋文帝泰陵,地址是西安市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

5、秦始皇陵,地址是西安市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

6、太宗李世民昭陵,地址是咸阳市礼泉县东北2公里的九嵕山主峰;

7、宣宗李忱贞陵,地址是咸阳市泾阳县西北30公里黄村北的仲山;

8、高祖李渊献陵,地址是咸阳市三原县东北徐木乡永合村西;

9、代宗李豫元陵,地址是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庄里乡檀山;

10、顺宗李诵丰陵,地址是渭南市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虎头山;

11、睿宗李旦桥陵,地址是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

12、玄宗李隆基泰陵,地址是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桥陵离我的家乡并不远,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去成。今天终于有机会了,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激动。

出蒲城县城,往西北方向行驶约15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丰山,桥陵便位于其中。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又名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为唐睿宗李旦之墓。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两次登上皇帝宝座,在位时间都不长,一生无甚建树,但因其能洞察形势,及时禅位,选立有武功的三子隆基为皇帝,防止了宫廷政变,奠定了“开元之治”的基础,所以仍不失为一位明君。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桥陵,李隆基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

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有高大城墙,其基室就凿造于墙中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朱雀门内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隶书。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十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陵园地面建筑虽已荡然不存,然从现存的遗迹,特别是地面现有的石刻群,仍可看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四周若隐若现的城墙的衬托,气势颇为宏伟。

步入桥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桥陵的石刻群。桥陵石刻的特点是高大精美,富于写实性,是盛唐石刻艺术的代表。朱雀门外雄伟的石刻群,排列在长625米,宽110米的神道两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历经风霜1200多年,仍然眉目清晰,神采奕奕,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石刻从南向北依次为石华表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鸵鸟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陵园四门各有巨大蹲狮一对。

华表本是古代帝王表示自己接忠纳贤的象征,据《淮南子》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可见,华表最初是发扬民主的工具,故华表又称恒表和谤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表渐渐变成装饰品,成为皇宫或皇陵的标志,材质也由木质变为石质。桥陵石华表位于神道南段首道门阙北约35米处,西侧一个巍然矗立,东侧一个虽已倾颓,但风姿犹在。华表高864米,由础、身、顶三部分构成。础石呈正方形,边长25米,上雕复莲十二瓣,中央凿有直径07米的圆 用以支柱。柱身为八棱状,高615米,直径12米,周身皆线雕缠枝卷叶纹,虽因沧桑变化,风化雨剥,但西南部分仍隐约可辨。柱顶高225米,最上端为一仰莲,承以桃形球。整个华表造型端庄,纯朴古雅,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盛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卓的雕刻技艺。

桥陵的石刻艺术,是当时的石雕大师们,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的传统技艺,又发挥了自己的写实手法和高超技巧,表现出各种石刻的内在精神和生动面貌,给人以质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充分体现了盛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繁荣景象。这些珍贵的精品,早为中外专家所赞赏,1982年8月国家文物局顾问单士元教授,在视察桥陵后激动地说:“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好的石刻艺术,真是莫大荣幸!”又说:“这些石刻经过千年风雨,仍然栩栩如生,这在国内是罕见的。人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看桥陵的石刻艺术,也算得甲天下”。可是,如此精美的、极富考古价值的石刻如今已经被人为损坏的让人触目惊心,有的石人已没有了头,有的石马没有了尾巴,直到离开了桥陵好远了,我依然为此痛心不已。

嗯,确实有五个,下面会详细说,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唐睿宗的桥陵(武则天儿子,六位帝皇丸那位),保存最完好,要门票;

还有唐玄宗的泰陵,就是唐明皇啦,知名度最大,和杨贵妃凄惨的爱情故事,陪葬的是高力士;除了桥陵,其他四个都是开放的不要门票,其实就是在石山和农田上,有小路春天去不错。

有一条路叫五陵路,刚好贯穿了这五座皇陵。

蒲城北部山脉自西而东有桥陵、景陵、光陵、泰陵和地处平原的惠陵,合称“唐五陵”。

桥陵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61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泰陵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泰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陵

唐惠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宪的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中国古代对太子(未来皇帝)的册立有 “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李宪身为长子本当被立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并陪葬父亲睿宗的唐桥陵之旁,称墓为惠陵。老百姓则因他主动让位,感其诚而称他的墓为“让冢”。

景陵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墓。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 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

光陵

光陵是唐穆宗李恒的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园南北二神门距离2900米,东西二神门距离2350米,陵园呈东西窄、南北长。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遗址内有清代毕沅书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宫在半山上。

不是。根本没有任何东西。

黄帝陵是纪念性质的建筑,并非轩辕黄帝真正的陵墓。

轩辕氏的存在,仅见于史书当中,并无确切考古资料可以证明三皇五帝时代的存在。

陕西桥山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和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陵前的“黄帝手植柏”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但它并非黄帝的真正陵墓。

扩展资料:

传说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挽留不住,以致把黄帝的衣襟、靴子和宝剑都拽下来了。臣民们为了纪念黄帝,便把这些遗物都埋在桥山之巅,这里便成了黄帝的衣冠冢。从此,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祭奠。

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那时,桥山顶上没有树木,是光秃秃的一片。群民在黄帝陵前祭供的食物,常被飞禽走兽抢食一空。看到这种情况。群民心里很不安。有位名叫青山的老人,便在黄帝陵冢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想用树的树叶把陵墓遮挡起来,青山老人整天挖树、栽树,忙个不停。

时间一长,被九天玄女发现了,她回到天宫便把此事禀告玉皇大帝。玉帝说见青山老人对黄帝一片赤心,命九天玄女把王母娘娘收藏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籽,撒在桥山上,第二年春天整个桥山沟沟岔岔,山山峁峁,都长出了绿盈盈的柏树苗。

桥山古柏一代一代保护,康熙年间,有一位县令想知道桥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没有数清,只好作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部县的县长卢仁山调集一个民团,把桥山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士兵按树贴号,错者罚大洋五块,打40军棍。历经19天详细普查,才得查清桥山共有古柏61286棵,并将这一普查结果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帝陵

陕西 不过只是衣冠冢 同时 河南 河北也各有一座

陕西: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黄帝衣冠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河南: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后因名其地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并建庙祭祀。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

河北:黄帝崩,葬桥山,关于桥山的所在地历来有所争议,据传黄帝葬于河北桥山,直至后唐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

以上就是关于黄帝陵的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黄帝陵的简介、陕西都有谁的墓、中国古代黄帝陵葬的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9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