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此段话的大体译义。

佛学: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此段话的大体译义。,第1张

心无挂碍

心是主宰,心是心王,心是一切的开始,心是一切的源头。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心意识的变现,都是心王的游戏,都是心的作用变化。心是真正的修行重点所在,所以我们的修行须臾不能离开心的修行--这才不是盲修瞎练,心外求法。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一切的本质就在于心,心解脱了,一切就解脱了,心不解脱,生命就无从解脱,足见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而非枝枝节节、变化无穷、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毫无头绪、乱无章法、不知所云的现象界。其实啊!现象界就像一场梦,梦中的情节毫无规则可言,因为这些情节都只是心意识的反射罢了,可是如果我们不明白这层道理的话,我们就会把这些纷云的情节,当作千真万确的事实来对待。这时,得与失就变得十分鲜明、高与下就变得十分差异、美与丑就变得非常不同、尊与卑就变得非常不一样……。然而呢,我们都上了大当--上了自己心意识游戏的大当,因为站在心的本质立场来看,这些都是虚幻的,犹如看一场**,总不能为了剧中人物的悲喜而悲喜不已吧!?犹如作了一场梦,总不能为了梦中的主角得失而得失不已吧!?

然而,道理说起来明白易懂,可是一旦我们被业力牵引、被隔阴之迷障蔽,任你是大修行人来转世,如果你不够用功的话,一样只是口说空而行不空、拾人牙慧罢了。所以,对于诸法实相的认知,我们实在需要一分一秒都不离开的自我警--一切的一切,不论是眼所见、鼻所闻、耳所听、身所触,……尽管当下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千真万确、惊心动魄……其实啊!都只是心的妄念投射罢了!如果我们能安住于这样的正知见,那么我们当然就是一个心中没有罣碍的人了,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的轻安自在啊!但是,如果我们只要还有一丝执着--任何方式的执着,包括对于某种观念强烈的主张、某个人非见他不可、某种食物每餐必吃不可、某种娱乐每周非作不可、某种行为非完成不可、某种想念非想不可……内容尽管千万变化,依个人习气而不同,但是它绝对可以归纳二个字,就是"执着″。只要有一丝的执着,就有一丝的罣碍,只要执着全部没有了,那就是解脱三界的庄严神圣时刻的降临了。故「心无罣碍」,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啊!愿身为佛子的我们,精进再精进,早日达成一丝不罣的超凡入圣、解脱境界。

无罣碍故

没有执着的人,就是没有罣碍的人,也就像一个在空中运动的人,不论他抬起右手、放下左脚、快走、慢跑、前进、后退……对他而言,统统没有任何的障碍,因为,没有东西能够阻挡了空啊!说得更具体一点,一个没有罣碍的人,就是没有得失心的人,因为,当你放下了一切的得或失,那么你才是真正在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人。因为,现象界的一切变化都只是一场终须谢幕的戏剧,真正透视掌握了此点,这个人便不再受任何得或失的影响而产生忧悲苦恼了。请不要小看忧悲苦恼对于众生的伤害,当我们陷于这样的情绪之中时,一切的实相都将模糊不清,那么"果中生因″的无奈悲剧,便将生生不息的随着我们六道轮回,难有出头的一天。

所以,心中没有了罣碍,就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得失心理。天气放晴也好、下雨也好;自己有钱也好、没钱也好;别人喜欢自己也好,不喜欢自己也好……既然一切都是过去世的因感召今生的果,既然这些结果也都没办法影响心的如如不动,那人又何必作一个自我困闭的春蚕呢?所以,心中没有了罣碍,就是完全摆脱了一切是非心理。别人的对与错,自有他对与错的因与果,我们又何必强烈批判或无法见容呢?因为,如果我们真的希望世界上只有美好与光明,那么,请不要从要求别人开始,而是从要求自己作为开始吧!既然都只是这梦幻舞台的临时演员,又何必太计较别人的演技不好呢?所以,心中没有了罣碍,就是完全摆脱了一切高下心理。别人比我高也好、比我美也好、比我有钱也好……。既然一切都是作一场梦,我们又何必太在意情节的起伏呢?所以,既没有了得失、是非、高下……心中当然也就无所罣碍了。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任何牵绊的人了,是世上稀有难得的人,是众生的依皈,是众生的指引,是众生的模范。

无有恐怖

一个没有罣碍的人,心中就必定安然,随处自在。既无得失,就没有得或失的不安与恐惧;既无是非,就没有是非与否的焦虑或迷惑;既无高下,就没有大小评判的分别与差异……这样的人,是完全从恐惧的阴影笼罩中走出来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难道假的老虎真的会把人给吃了吗?难道假的魔鬼真的能够伤害人吗?难道假的玩具拿到手就快乐了吗?难道假的名声有了就不缺少什么了吗?他深深明白,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一切都可以安心了。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已经从生命的隐隐不安以及最深层的恐惧——莫明的恐惧、不知所以然的恐惧、茫然的恐惧、微细的恐惧……之中澈底脱离了出来。生命不再是一个囚笼或苦聚,生命成为无尽的幸福与喜悦,而这所有的关键都在于--心。

远离颠倒梦想

心完全解脱妄念的纠缠之后,变得清明、自主、理性,此时,当幻化网撤开之后,一切才开始显现其本来面目。黑白不再颠倒,一切都已回到其本应拥有的位置;主客不再易位,心不再误认妄念为主人;本末不再混淆,心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佛。人世如幻,浮生若梦,如果我们不趁早认知这个事实,我们依旧会陷在黑白颠倒、主客易位、本末混淆的生命困境中不能自拔。故既已听闻佛法,即应精进、慈悲、智慧,永远的告别那令人忧悲苦恼不已的颠倒与梦想。

究竟涅盘

三障除尽,方是究竟涅盘。涅盘又名圆寂。涅即不生,是不灭;备具众德为圆,除一切障曰寂。涅盘、圆寂具不生不灭、圆满清净之意。究竟涅盘则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盘。涅盘有四种:自性涅盘、有余涅盘、无余涅盘、无所住处涅盘。这四种涅盘在绪说中已介绍过了。所谓证得涅盘,即是证到自己本来具有的、并非是从外面得到的真如佛性,故谓之‘无得’。自性涅盘乃是众生成佛之因,即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且因众生所具的佛性均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平等无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心本具,谓之自性涅盘。有余涅盘是二乘人所证,虽已证阿罗汉果,分段生死的烦恼已断,但仍有无始惑业的果报身在,即仍有幻身在,受幻有之果报,受诸法之所缚,所以并不究竟。无余涅盘连幻身也没有了,即所谓‘旧业已消,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无所住处涅盘才是究竟涅盘。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以一切不住而究竟。因为涅盘是对生死而言的,既然生死本无,又哪里有涅盘可证呢?生死和涅盘只不过是一个假名而已。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了生死、涅盘无差别之理,而厌生死、欣涅盘。佛已圆满菩萨的果德,三障皆净,三德(即:法身德——佛性万能体,般若德——成就一切事业,解脱德——无尽的受用)齐显,无修无得无证,究竟涅盘。因大悲心故,示现入世,随缘救度无量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故无所住处涅盘是永恒常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圆明寂照的究竟大涅盘。

佛海慈航(佛门基本原理解析) 19、涅磐和大般涅磐

佛祖笑道:“那倒不一定。比如眼前的浩劫我就难以摆平。尤其是那个真神,魔力竟然还在我的大般涅磐佛功之上,若是出了须弥神山,连我也不是他的对手。要是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将他引上须弥神山来;或者通过某种方式使他的功力消减一半,我就可以凭借大般涅磐佛功控制他的魔心,从而将其一举成擒。”

叶昊天的心里顿时轻松下来,当下将五老帝君的备战情况,连同王母的云锦困魔大阵、玉帝的王道轮回玉石俱焚都说了出来,最后问道:“您手下菩萨这么多,干吗不派别人将真神引来?”

佛祖面色如常,语声却略微低了一点:“为了引他,佛国已经失去二十余位菩萨了。你说的情况我也大都知道,不过就凭那些恐怕还不一定能行。要想灭除真神,除非能找到天下第一的神器开天神斧,这就要看你的了!”说到这里他又提高了声音笑道:“听说牛郎当年被我气得半死,他怎么就看不开呢?谁解荒唐风流债,到头来红粉骷髅,江月空垂!”

兰儿本来就为牛郎织女很是不平,闻听此言更是差点儿晕过去,可是她又不敢直斥佛祖不对,只好气鼓鼓地道:“这么说,九品莲台已经属于我家公子了!开天神斧已有下落,届时在众仙联手、多种神器轮番冲击之下,即使砍不死真神,总能减去他多半的功力。那时候,就看您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大般涅磐神功了。”说到最后一句,她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微微加重了一些。

叶昊天心中一动,紧跟着问道:“何谓涅磐?弟子愚钝,尚请佛祖略加开释。”

佛祖看看兰儿气鼓鼓的样子,微微一笑,随后转头回答叶昊天的问题:“涅磐指的是‘涅磐寂静’,和‘有漏皆苦’刚好相反。涅磐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无明转成为不污染的清净智慧,只余清净智慧所照见的实相谛理,这就是涅磐。涅磐也就是圆寂,圆寂的意思是指达到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不能以经验上有、无、来、去等概念来测度,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这番话讲得极其透彻,不知不觉间,兰儿心中的不平渐渐消失了,禁不住问道:“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涅磐、圆寂指的都是死亡呢!”

佛祖接着道:“涅磐的原意为‘被吹去’,指的是佛家到了没有生死的极乐世界,或者具备随时抵达极乐世界的能力。涅磐不同于逝世。很多僧人死了就死了,并没有达到涅磐的境界;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已经证得涅磐了。肉体的消失不等于佛法的圆满,失去肉体只是对于极少数佛法修为比较高深的人才有一定的意义,使他们斩断尘缘,顺势进入极乐世界。譬如我自己,当年顿悟佛理的时候只有三十岁,那时候我就达到有余涅磐的境界,从而着手建立须弥神山这方净土。直到八十岁,我才抛弃初始肉体定居在极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无余涅磐,也就是大般涅磐的境界。”

兰儿听得神往,又问道:“您老的修为已经达到佛法的极致了吗?”

佛祖摇头道:“佛法修为无止境,虽然都是大般涅磐,我现在的法力比当年强了千倍不止呢。”

叶昊天心念电转,接下来又问了一个问题:“您老刚才提到用大般涅磐的无上佛法控制真神。弟子想知道涅磐的法力是从哪里来的?跟戒、定、慧的修持有什么关系?”

佛祖哈哈笑道:“你都已经知道了,还问什么?涅磐是戒、定、慧的延续,是慧的极致。没有戒、定、慧的修持,也就不可能有涅磐!涅磐的法力远在戒、定、慧三种境界之上,假如戒的法力为一,定的法力就是十,慧的法力是一百,涅磐的法力是一千,大般涅磐的法力就是万,甚至亿了!”

叶昊天终于明白了贝叶上所说的那几句话:“一花一念无量劫,大千俱在一毫端,我纳须弥入芥子,明悟四谛证涅磐。”禁不住心生感慨,赞道:“佛宗的法理的确非常完善,弟子受教了!过两天佛宗交流大会即将开始,诸佛云集必定十分壮观,弟子想在这里住上几天,待大会结束便即下山。”

末学浅见:这一段话,其实也算白话,如果更通俗一点,也可以再翻一遍。不过,其中见解,有值得商榷之处。末学先做“翻译”,再提出不同见解。请善知识指正:

译文:

没有对佛法建立正信的人,都是将涅盘当做死亡,这是严重的误解。如果真是这样,死亡是另一次生命的开端,涅盘如果等同于死亡,那么,涅盘不就是还没有解脱生死了吗?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在领受生死轮回的苦,是因为受业力的牵引,自己不能做主。唯有佛才是究竟的“死亡”,因为佛“死亡”之后就不会再生,不生,因而不灭,大概已经打破无始无明,彻底触证了“本来面目”,这就是佛教可贵的地方。

评:

这里所说“涅盘”。是“无余涅盘”,也就是阿罗汉所取之涅盘。这种涅盘,灭尽一切法,唯余真心独存。看上去和“死亡”没有两样,但是,死亡之后,必然会再次出生,这是因为众生没有断尽导致出生的“因”,而无余涅盘,却是完全断除了出生下一世色身的“因”。所以,一旦取涅盘,将永远不再受生。将永远不再有色身在世间度尽众生。这种解脱,不是佛教所说的究竟法。仅仅是个人的解脱。因此叫做“小乘”,叫做“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

但是,诸佛的涅盘却不是这样,诸佛所证,是“无住处涅盘”,这种涅盘,无有一刹那不再涅盘中,却不妨碍有无量分身于无量世界度生不止。虽然在此世界示现灭度,却同时在他方无量世界出世度生。这种涅盘,双具解脱的功德和利益一切有情的功德。这才是佛教的可贵之处。如果以为佛涅盘之后即永灭不现,即不度生,是谤佛。如《楞伽经》云:“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

另:打破无始无明,无需圆成佛道才能打破,仅是大乘初悟菩萨就有打破无始无明的功德。打破无始无明,不是消除无始无明,而是无始劫以来,第一次意识到无始无明,意识心与无始无明相应。一切凡夫及二乘人,从未打破无始无明,从未与无始无明接触过,从来不知有无始无明(仅是听闻信受,并未现观)。大乘破初参的菩萨,就能打破无始无明,因此能一分一分断除无始无明。如果究竟断除,即是诸佛境界。“彻见本来面目”,即是大乘破初参。

综上,这段话的过失略说如下:

其一,不知解脱道无余涅盘与佛菩提道无住处涅盘的差别。其二,不知打破无始无明的含义。其三,将无余涅盘定位为佛教可贵之处,而不知究竟成佛的无住处涅盘才是真正最可贵之处。其四,将大乘见道(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定义为小乘的无余涅盘,并以此为佛之涅盘。

译文:

凡是人都畏惧生死,因为世间的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唯独死亡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圣者超脱于六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就叫做护法;不生起妄想就叫做涅盘。如果在本心以外求法,叫做外道;如果触证本心,就是涅盘。生死与涅盘其实是没有距离的,仅仅是当下一念之间。如果触证本性,就会知道:生死与涅盘都不可得。我们只要不造作导致生死的业因,就是得到了大涅盘。如果去求大涅盘,就是造作生死的业因。

评:

这段话,末学实在不好评价。何以故?看起来每一句都是正知见,却没有直说,让人生出误会。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未悟,落在情解上,虽然引用古德的语言,却是指鹿为马。二是作者是悟后菩萨(或者虽然未悟却具有正知见),但是开示过于简略,目的是为劝学人“不心外求法”“不造生死业”。

拣择其中几处略作说明:

其一:“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

我们每个人本具的真心,就是涅盘。这是经中明文宣说的道理。涅盘无非是假名,无非是真心的异名。这个真心,有种种称谓:心、佛、如来、法身、自性、涅盘、实际、真如等等。所谓“圣者”,一般用“圣贤”这个词,“圣”是指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也叫“菩萨摩诃萨”,“贤”是指“三贤位”菩萨:未到通达位,未入初地,可能明心见性具足,也可能仅仅是七住位之前的信位菩萨(凡夫菩萨)。二乘极果人: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可以叫做“圣者”。因为这是二乘所证的最高果位。而且已经解脱生死。但是,以其未证真心之故,在大乘来看,还是“愚者”,经中常说的“迷愚”。“迷”是指未脱生死的凡夫,“愚”就是指虽已解脱生死,却未证真心的二乘人。

所以,这里的“圣者”。不知作者所指为何?阿罗汉、辟支佛,还是大乘悟后菩萨。

进一步,“超脱物外”又是指什么?末学翻译为“超脱于六尘境界”,但是,也可以翻译为“不计较物质利益”。前者,是指真心的体性,真心永远不会在六尘境上分别了知。因此永远“超然物外”。能真正这样做的人,就是悟后菩萨。若是后者,道家的知见就可以做到,肯定还是凡夫。但是,“超然物外”无论怎么理解,都很难以此为触证“涅盘妙心”的体现。悟后菩萨,转依真心,日常生活中,岂止是“超然物外”而已,不仅不超然物外,更可能为渡有缘众生,入泥入水,行于种种难行。超然物外这个“特征”,怎么看也不能当做“触证涅盘妙心的主要体现”(最多是其中一种体现)。

其二:“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

于理而言,生死即涅盘,涅盘即生死。这是真悟菩萨的现观。因为生死等现象,乃至一切万法,无一不摄归于涅盘(真心)。因此,二者不一不异。所以,还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蕴与空心的真心不一不异)。“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万法摄归于真心)等等说法。

但是,“一念之间”这一句。几乎可以认定作者是“以意识心作为真心”的邪见者。其言下之意:“只要起一念:不取执着于生死涅盘,不要去管他,那就是涅盘了,就是找到真心了”,这种说法,是“心理暗示”而已。是“想当然尔”。如果这样的话,佛就没有必要宣说三乘菩提了,直接叫大家“如何想”就可以了。然而,如果是悟后菩萨,因为现观真心体性,意识心与真心相应,那么,一念之间转依真心(这必须是悟后方能),这就可以说实证涅盘了。如果是这样,就不应当如此直说,因为完全可能令学人误会为前者。

其三:“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这一句,明显的问题是:一切凡夫不可能不造生死业。不造生死业的,是悟后并转移真心成功的菩萨。或者是小乘诸果人(最起码是“须陀洹”)在色身未灭之前。菩萨虽实证涅盘,却故意造作一点生死业,以便下一世能再受生死,目的是为了具备下一世的色身以度群生。小乘人则是纯粹不造作,以便寿终时不再有生死因而能取无余涅盘。

因此,如果这样教导众生,基本上是徒劳的。凡夫就算不愿造业,也必然造业、还不如教导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样的有为法,可以积累福德资粮而与佛法相应。

进一步,完全不造生死业,严持净戒,念念证一切法空,证知我本虚妄,断除我见,念念舍我。无有我人众生寿者。这样才算得到小乘初果。这样的人,可以对他说:“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因为他可以经过努力而不造生死业。进而可以灭尽一切法而取无余涅盘(虽能取涅盘,却未证涅盘,以其未证真心之故)。但是,这样的做法,不是求涅盘是求什么?

于理而言,涅盘不可得。但是,无论求不求涅盘,涅盘没有一刹那离开众生。何以故?本具故。因此,作者这样的说法,会让人落在情解上:以为“不求反得,求则不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个

 大涅槃时代

   在2135年,世界出现了一种“AA”病毒。会使动物疯狂攻击的一种病毒,在变异动物中有大量的变异动物进化了,科学家称它为“怪兽”。当人类吸收这种病毒会使人类骨胳变硬加强细胞韧性,这些人被称为“武者”。武者有强有弱,从低到高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擅常热武器的“战士级武者”,擅常兵器的“战将级武者”,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的“战神级”武者和可以御剑飞行的“超越战神”的武者。

   武者中还有特别稀有的“精神念师”。精神念师的力量全来源于精神力,正是这些精神力才能令精神念师拥有意念操控和隔空控物。精神念师一般比正常武者高两级,如:初级战将精神念师可以和一般的高级战将武者不相上下,已此类推。

《涅磐经》又称《大涅磐经》 爱词霸百科 佛教经典。又称《大本涅盘经》、《大涅盘经》。中国北凉昙无谶译

大般涅盘经(Mahaparinirvana-sutra)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

什么叫“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 从生死轮回里面超越,从此以后没有生死,就叫做涅盘。现在人搞错了,把死当作涅盘,这是大错特错!如果死是涅盘,这涅盘还要修吗?不需要修了。所以要晓得,涅盘是活着时候证得的,不是死了才证得。

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讲“涅盘”是从体上说,讲“佛”是从用上讲。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

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苦,苦海无边!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活了八十岁,三十岁示现证道就出来弘法利生,到八十岁入涅盘。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涅盘,菩萨都不生不灭了,佛怎么还会有生灭?佛哪有涅盘?没有。入般涅盘是对中下根性人所讲的,中下是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以下;高级的菩萨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盘——大乘经上讲“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一念不生;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灭无明、灭邪见。佛与大菩萨他得涅盘这个果报,这果报怎么得来?修道,道就是因——念念与觉正净相应,这样才能趣向大涅盘。

以上就是关于佛学: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此段话的大体译义。全部的内容,包括:佛学: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此段话的大体译义。、大涅磐和般涅磐有区别吗怎么解释、涅盘的疑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85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