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杨玉环是怎么死的,第1张

贵妃是红颜祸水,但把祸国殃民的结果都放在她身上,我觉得还是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

杨玉环最早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看中了,求了玄宗赐给自己长子李瑁为妃的。杨玉环系出名门,能歌善舞,和寿王李瑁情投意合,小日子过的很是美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二人完全可以琴瑟和谐,相伴到老,杨玉环最多是名美貌的“红颜”而已。

身为公爹的唐玄宗为老不尊、不知廉耻,以帝王的权力,强占了儿媳。最后竟以“贵妃”相封,不仅给儿子戴了一顶绿帽,还把此事公告天下,害的儿子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自己也沉迷于美色。足见唐玄宗做这些事的时候,脑袋已经进水了。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赐官加封,和皇室联姻,游兴华清池,这些事没有唐玄宗的认可和鼓励,杨家人焉敢如此?唐玄宗自己经历武则天时期李家子弟被打压的日子,经历“韦后乱政”,岂不知后宫之乱,外戚之患?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整个唐朝,直到唐玄宗这里,第一次见皇帝宠信赌鬼做肱骨的。不知是他太自信,还是忘乎所以。

唐玄宗知不知道杨家人的嚣张呢?他知道。他曾两次遣送杨贵妃回家。

《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

《旧唐书》卷五十一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资治通鉴》中只有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

第一次是因为唐玄宗专门设置了“花鸟使”,专管到民间搜罗美女以充实后宫。杨贵妃因此“妒悍不逊”,而被遣送。后来因为唐玄宗没有了杨贵妃茶饭不思,“善解人意”的高力士又把杨贵妃接了回来。

第二次是因为唐玄宗知道杨家人占着自己宠爱杨贵妃,把持朝政,大肆收受贿赂,甚至骑到皇室头上。

《新唐书》中记载:“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

这次,唐玄宗有意久晾了一下杨贵妃,可把杨家人吓坏了。杨家人可不傻,他们知道自己一切权势都来自帝王恩宠,一旦杨贵妃真的失宠,杨家也就石氏了。结果,杨贵妃用一缕头发,就挽回了唐玄宗的心。杨贵妃自此也就知道了,唐玄宗不能没有她,更加骄纵。杨家更是“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至于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种种,就在唐玄宗眼皮子底下发生,甚至是他默许鼓励的。连唐玄宗自己,都异常宠信安禄山。

如果说杨贵妃恃宠而骄,是为不智。但主要责任不是在唐玄宗身上吗?他不仅没有从“武惠妃逼死王皇后,害死三子”中反思自己为君不正,做人不明。不防止后宫勾结朝臣,图谋朝政,反而变本加厉,把朝政主动交给外戚把持。唐玄宗从霸占儿媳开始,基本把一个“荒*无道的昏君”所做的都做了一遍。

如果从五行上来分析:“礼”和属“火”,“刀兵”属“金”,“火克金”。唐玄宗一手创造的“开元盛世”亦属火(盛大、恢宏),但后期他的“火”过了,一再行“越礼之事”,必定打破平衡,刀兵四起。所以,究其根本,祸国殃民的还是唐玄宗自己,其他人比如杨贵妃之流,是个主要配角而已。所以,我总觉得后人“歌颂”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于情于理都不合的所谓“爱情”,真的很奇怪。

杨贵妃,名玉环,华阴人,后随家迁至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38岁。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逸闻趣事引起文人墨客诸多感慨。晚唐诗人罗隐在平乱返长安途径马嵬坡时作诗:“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清人赵长令有诗云:“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亲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历史上咱们的《唐书》上记载的,说是六月十三号,当然这指的是阴历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号,天刚刚亮的时候,因为安禄山造反,潼关已经破了,皇帝携同嫔妃,包括杨贵妃和他的皇子皇孙,包括六军代表陈玄礼,带领他这个大军一块出了长安的延秋门向西跑了。往西是哪儿呢?就是咸阳,去过西安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咸阳离西安是非常近的,现在要是走的话,大概汽车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咸阳,咸阳和西安两个城市现在已经慢慢接起来了,很难分清楚了。但是在当时,四十里路,这一行人走了半天,到中午的时候到咸阳了,本来是想叫咸阳县的县令接待他们,但是咸阳县的县令一听那边造反了,吓的比谁都跑得快,跑没影了。同时皇帝悄悄跑出长安城,谁都不敢告诉,因为皇帝逃跑这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到百官上朝的时候,发现皇上怎么不见了,才知道皇上跑了,于是长安城里大乱,抢店铺、放火、打家劫舍,于是都出来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到了咸阳连吃饭都吃不上了,当时记载的是什么?高力士从街上买了一点带芝麻的蒸饼给皇上吃,士兵也要饭吃,这实际上是一个契机,是造反的一个最直接的由头。那么真正操纵造反的是太子,他是想篡夺皇位的,于是杀了杨国忠,也杀了杨贵妃的姊妹,包括杨国忠的儿子。杨国忠的媳妇逃出这个是非之地,据说是走到宝鸡也不知道走到汉中,到底还是被杀了。于是呢,杀了以后,陈玄礼就作为代表跟皇上接触,要求处死杨贵妃,为什么处死杨贵妃?因为士兵把杨家全家都杀完了,贵妃还在皇帝身边,你这个士兵心里不安,这是一个祸害。尽管她说是不问朝政,但是你毕竟对我们是一种威胁,于是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的话,不走。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是忍痛割爱,杀吧。那么对于这段日本蓝皮的书上是怎么记载的呢?它是这么写的:“高力士将贵妃从寝室中叫出,于庙堂前树下缢死,着六军代表陈玄礼验看,确认贵妃已死。”这个记录好像和我们的记录没有太大的出入,有人分析说,陈玄礼强迫皇帝处死了杨贵妃,这件事情实在有损于皇帝的尊严,一个皇上让把媳妇杀了你就杀呀,这脸面上确实是有损于脸面,那么呢,陈玄礼这件事情是犯上,大不敬。他也非常明白,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违背皇帝意愿的,皇帝是非常不高兴的,所以他心里也非常胆怯,咱们的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说“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他把自己军装内的甲胄脱了,脱了干嘛,请罪呀!把皇上的媳妇杀了,请罪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了他就没有验看杨贵妃的遗体,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验看杨贵妃遗体,已经大不敬了,还要去看娘娘的尸体,他敢吗?他不敢,而且缢死杨贵妃执行的是谁执行的呢?实际上是内侍把她勒死的,那么缢死杨贵妃,在逃亡的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专门缢死人的专家吧,就让内侍把人给勒死了,勒死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人一勒就死了。更何况这个内侍们稍稍有意,甚至是无意,都可以致死杨贵妃气绝而未毙命。

军队皇帝都走了,这个杨贵妃慢慢的复苏,但是她就是复苏了,也没必要再勒一遍,没必要了,这个事情已经平息了,都解决了,她活了,那就活了吧。杨贵妃醒来的时候,周围只有处理她殡葬的内侍和宫女了,是这么分析的,有人分析杨贵妃没有死之所以留下来,原因有四点,第一点:是说据说杨贵妃待人非常宽厚,所谓的祸水也是一个厚道人,在宫里边可能也不得罪人,这个大家对她是非常有感情的。第二点:在逃难的过程中,调节唐玄宗和军队和各面关系的这是谁呀,是他的儿子叫寿王李瑁,李瑁是何许人,李瑁是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看上儿子的媳妇,于是将儿媳妇据为己有,李瑁也献出他的爱妻,那么爱妻遇到这样的事情以后,你说他能不帮一把吗,他肯定要帮一把。第三个理由:高力士帮助。高力士和杨贵妃的关系更不必说,这个高力士设计杨贵妃先当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这都是他设计的,他不可能把她再勒死。最后一点:杨贵妃的侄子帮助,她的侄子叫杨暄。她有几个侄子,其他几个侄子都在被士兵杀死了,只有这个杨暄在当时是没死,杨暄是什么人呢,杨暄是驸马,杨国忠的儿子,是万春公主的丈夫,官居鸿胪卿。鸿胪卿的官是个什么官,是外交部长,这位唐朝的外交部长,和那些遣唐使们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在随行的队伍当中,大家记得不,还有遣唐使呢,外交部长的姑姑出了这样的事,那么这些危难之中遣唐使们相助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那么杨贵妃到日本必须借助船,怎么到了海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杨贵妃不死的话,她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俞平国先生在解释《长恨歌》的时候也提出了贵妃不死的说法,杨贵妃逃亡只有一条道路,到陕西周至,到周至怎么走,她不可能追随着唐玄宗走宝鸡走汾州到剑阁,到四川,她不能这么走。跟着皇上后边走,那危险太大。但是她也不可能在退回来回到长安去,那长安是一片混乱,她所走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周至的傥骆道。傥骆道从周至县的骆口驿,现在叫骆口村,进山,穿越秦岭,从陕西洋县穿出来。她是从这样的这么一条蜀道,这条蜀道修建的最早,最近便,所有的蜀道都是在山谷里边穿来绕去,沿着河谷,但是这个傥骆道它是遇山翻山,遇水过河,直上直下,今天从汉中飞往西安的飞机航线还是沿着傥骆道飞,大家就可以想见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它是最险峻的最近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我从八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大概前后走了六次,把它给考察了一遍,因为它荒废得最早,所以保留得最完好,沿途有各式各样的石刻。所以就是说,杨贵妃她是有可能沿着这条傥骆道从骆驿口进来,洋县出去,沿着汉江南下,然后到长江,再往南到海边。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中国的正史和日本的文字记录完全不同,谁是谁非我们姑且不去评判,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杨贵妃看不见的美丽,和马嵬坡以后的这种让我们抓不住的虚幻,这是艺术的张力,这给了文学艺术发展扩张的一个余地,所以,历史上自从天宝轶事以后,不管是诗歌,还是传,在马嵬坡的杨贵妃墓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篇,还有一些戏剧《长生殿》、《大唐贵妃》、《唐明皇》等等之类的这些艺术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我们说杨贵妃从霓裳羽衣舞,到宛转娥眉马前死,一直到油谷町里望家乡,这是一个故事,可是在故事的背后,它的内涵是太丰富了。杨贵妃抓不住,这种扑朔迷离,或许正是杨贵妃的本意!

1、杨贵妃是被杀死的。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跟随唐玄宗逃亡途,在马嵬坡下被唐玄宗下令自缢身亡,不过这不是唐玄宗自愿的,是当时的随驾护卫逼迫唐玄宗杀死了杨玉环。

2、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羞花的称号,她原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被唐玄宗看中其美貌,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3、成为贵妃之后的杨玉环非常受宠,为了巴结皇上,大臣们都纷纷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杨贵妃的家人也得到了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三个姐姐也被封为了夫人,一时间风光无限。

4、但是安史之乱的到来,也意味着杨贵妃生命的结束,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人逃跑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护卫逼迫唐玄宗杀死无可奈何之下,江山和美人唐玄宗选择了江山,将杨玉环逼死。

以上就是关于杨玉环是怎么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杨玉环是怎么死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杨贵妃怎么死的 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31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