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立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三十而立的立释义:建树。

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言:谦卑 中 传递祥和!行:举止 彬彬有礼!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扩展资料

形容年龄的成语

1、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译文: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2、 一日之长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ī rì zhī zhǎng,意思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3、 郑人争年(zhèng rén zhēng nián)又名,后息为胜。年,指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原文: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译文:有两个郑国人,争论谁的年龄大。其中一个说:“我和尧帝同年而生。”另一个说:“我和黄帝的哥哥同年而生。”两个人轮番升级,各不相让,争论不休,只好以谁能一直说到最后,谁就算得胜。

意思是:向着30岁前进。而立指而立之年,形容30岁。

重点词汇:而立之年

[成语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典故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近义词]三十而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30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三十而立

[成语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典故出处]近现代·老舍《正红旗下》:“他从庆祝了自己的三十而立的诞辰起,就想自己去开个小肉铺。”

[近义词]而立之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指三十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1、“志于学”——孔子15岁就立志于学习周公之礼,亦即立志于继承中国文化

2、“而立”——孔子30岁就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仁”学思想体系基本成型),独当一面,自成一家(开始招收弟子,逐渐形成儒家学派)

3、“不惑”——孔子40岁就已经对于各种人生问题深入思考而没有疑惑了

4、“知天命”——孔子50岁就已经体会上天所赋予自己的使命而勇敢承担了

5、“耳顺”——孔子60岁就已经能够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立场的观点而分别肯定其合理之处

6、“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70岁就已经修养纯熟,心中念头纯善无恶,完全合乎规范规矩了

意思是指打破原有的规则才能创建新的法则。

释义:

破:打破原先的常规。后立:指吸取先前的经验教训,不再对曾经的成就以及其他的因素耿耿于怀。

例子:

就像堆,当沙雕堆积了一定程度,却在其中的某些地方发现了裂痕,如果只是小的细痕,就应该立刻将其修复,但如果裂痕过大,无法修复,就不应该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勉强继续堆积,裂痕是存在的,勉强只是拖延了沙雕碎裂的时间,结果仍然是一样,不如在发现裂痕无法修复的那刻果断的打碎他,吸取先前堆积时的经验,重新堆积。

扩展资料

相近成语

先破后立:

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才能创造出新的,先经历过一些失败磨难,才走向成功。

出处:“破立”之说源出于道家,白日飞升的传说。

例子:

亨利·明茨伯格:先破后立

明茨伯格常说自己最富于创造性的想法是在运动中产生的,无论是骑自行车、驾驶独木舟,还是徒步远足、越野滑雪,他都会有独辟蹊径的念头。1987年,刚完成8天自行车行程的明茨伯格在途经爱丽舍宫时,看到很多警察正在守卫一条无人的街道。他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却没有人回答他。他决定去探个究竟。于是,明茨伯格独自一人在这条林阴道上驰骋,最后在路的尽头被一个警察拦住——这位加拿大教授差点儿就成为第一个沿着爱丽舍宫进行“环法自行车大赛”的人物。

在他的研究中,这种自始至终的质疑让他不断地抛出反叛的论调。他更像是个破坏者,但正因为有了他的“de”(破坏),才能有管理者在管理现实中的“re”(重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而后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破后立

以上就是关于三十而立,立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十而立,立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迈向而立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98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