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算熬夜

几点算熬夜,第1张

近些年“熬夜猝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那么,到底几点睡才算熬夜呢?

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还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研究发现,经常性的熬夜,尤其是上夜班的人,患上癌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而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熬夜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

多晚睡觉算是熬夜呢?

凌晨2点睡,上午10点起床算是熬夜吗?

严格来说,其实并不算熬夜,因为关于熬夜有一个公认的调节睡眠的因子,一个是生物钟,一个是自我睡觉的一个平衡。

也就是说,睡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规律,另外一个就是要睡得够。

如果生物钟不规律,就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加上睡眠时间短,白天就容易感觉到疲劳,前面提到的熬夜危害主要就是: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以及经常性的熬夜。

如果平时都是半夜2点睡觉,上午10点起床的话,你就会发现,睡眠挺规律,睡眠时间也挺充足,也没有熬夜,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

的确是这样,因为已经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也习惯了在12点之后睡觉,那的确不算是熬夜,只能说是“晚睡”。

如果睡眠时间长或睡眠质量都比较好,其他都没有什么问题,那就只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上班怎么办?

每天休息时间少睡1-2个小时,算是熬夜吗?

算是熬夜,因为哪怕你每天早早上床了,研究发现,连续2个星期每天睡眠的时间都减少2小时,也就相当于48小时不睡觉,大脑的认知就会受到影响。

而长期慢性睡眠不足,往往比通宵需要修复的时间更多,那白天把睡眠补回来可以吗?

偶尔熬夜的话,是可以补回来的,研究表明,经历一晚不睡觉,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让学习与记忆力恢复到熬夜前的状态。

如果经常性的熬夜,就很难补救回来,但是,如果经常性地上夜班,只在夜里工作,其实作息时间就跟“美国”作息差不多,反而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隔三差五的两班倒,那患上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高。

如果劝说大家离职,也不太现实,那么平时可以做到:

1、尽量减少轮换班的次数;

2、尽量按照顺时针的时间进行工作:比如白班上午9点-下午5点,中班是下午4点到凌晨1点,然后夜班是晚上11点到早上7点。

3、注意白天光照的时间,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对于人体的生物钟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上夜班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光,也是可以的。

中国传统医学说,人应该在晚上22点就上床,23点前要睡觉。

23:00-1:00胆经最旺,要平躺在床上睡觉;

1:00--3:00肝经最旺,要在熟睡的状态下;

3:00-5:00肺经最旺,熟睡状态才能补肺气养肺;

5:00-7:00大肠经最旺,要起床排便。

所以,有的人认为晚上超过11点不睡就叫熬夜,有的人则认为超过2点不睡叫熬夜,还有人认为一晚上通宵不睡叫熬夜……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对于几点睡觉才算熬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习惯晚睡,每天在2点左右睡觉,能睡7-8个小时;有的人习惯早睡,每天晚上10点睡清晨5点起,这些都不叫熬夜。

所谓的熬夜,是指睡眠时间不规律,睡眠周期紊乱。无论你几点睡觉,只要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相对稳定的睡眠时长,都不叫熬夜。

如果你一直习惯每天晚上10点入睡,偶尔有一天晚上超过12点才入睡,那么这可以算是你熬夜了。

中医关于睡觉的说法,其实是希望每个人都够有规律的睡眠。但从医学上来说,人的身体是有适应性的,如果你长期保持半夜甚至凌晨才睡,但每天都能有8个小时左右的良好睡眠,那么你的身体是能够增适应你的这个作息的,因此不算是睡眠不规律。

而真正对身体伤害大的熬夜,就是不规律睡眠了,你的睡觉时间随时在变,有早有晚、有长有短,有时候甚至不睡觉,身体的适应节奏没那么快,甚至一赌气干脆罢个工,当然影响的就是你的健康了。

熬夜有什么坏处

我们知道,熬夜有非常多的坏处: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果经常熬夜,长期感觉疲倦、精神不振,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就容易患上感冒、过敏、胃肠不适等的疾病症状。

短期记忆力衰退:一般来说人的交感神经是习惯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的,而熬夜的人因为晚上也要工作,交感神经白天、晚上都兴奋,没有时间休息,这样就容易导致交感神经的疲倦,而造成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内分泌失调:经常熬夜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进一步导致内分泌失调,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尤其巨大。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人的生物钟是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而不是受人造因素如灯光、闹钟等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身体器官习惯晚上休息的时候却不能休息,白天虽然人在休息但器官都还是在准备着工作,长期下去,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规律睡眠无论多晚都行吗?

但是,虽然说有规律的睡眠不叫熬夜,但并不是说长期晚睡对身体就没有影响。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光线、温度、湿度等都是有感应的,身体内有一个控制生物节奏的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影响着我们身体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当外部光线越来越强,温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哪怕是在睡眠状态,身体也是能够感知到的,如果半夜才睡,到早上的时候,身体明明已经感知到光线和温度了,但你才刚刚睡,身体会因为睡眠时间太短而产生困惑,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褪黑素分泌紊乱,从而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长此以往,身体健康也就没有保障了。

所以,不但要保障有规律的睡眠,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晚上睡,早上起。如果工作需要偶尔熬夜,自己要注意日常调理,如果你的工作让你长期经常熬夜,最好的做法就是换个工作。如需获得更多权威医美知识,尽在柠檬爱美  

柠檬爱美

至于熬夜与晚睡之间的差别在那里?如果你睡觉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隔天还必须早上八点起床以赶上九点上班,睡不到8小时的品质,这就算是熬夜。而同样是凌晨三点睡,如果你的工作性质可以让你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这样的作息虽从字面上解释熬夜的定义,你可能以为彻夜不睡,直到早上的程度才算熬夜,不过从生理时钟的角度来看,过了晚上11点还没睡,就已经算是晚睡状态,就算凌晨三点天还未亮时爬上床,不过经气血流已完成一天的循环,即使还不到一般人起床时间,仍已构成熬夜条件。根据人体生理时钟原则,如果晚上11点睡对你而言太天方夜谭,那么希望你最晚可在午夜12点卧床休息,把握肝胆修护的最后时间。 至于熬夜与晚睡之间的差别在那里?如果你睡觉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隔天还必须早上八点起床以赶上九点上班,睡不到8小时的品质,这就算是熬夜。而同样是凌晨三点睡,如果你的工作性质可以让你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这样的作息虽然不符合生理时钟的最佳运行,不过因为睡眠时间足够,而且规律,基本上可算是必须熬夜的人正常规则。

熬夜一词,给出的官方定义是指到深夜还不睡或一夜不睡,泛指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那你有木有想过一般到多少点不睡觉才叫熬夜呢?有人认为晚上超过11点不睡就叫熬夜,有人则认为超过2点不睡叫熬夜,还有人认为一晚上通宵不睡叫熬夜……

熬夜到底如何定义 1、从传统医学来说

晚上23点-1点胆经旺盛,人们适合处于睡眠状态;1点-3点是肝经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们需处于熟睡状态;3点-5点是肺经活跃的时候,此时同样需要处于熟睡状态,才能让养肺补气;而早5点-7点是大肠经开始活动的时候,此时人体需要开始排便排毒,适合起床。因此从传统医学看来,超过十一点睡觉就算是熬夜。

2、生物钟紊乱

简言之就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比如你每天都是十点睡觉,但某天突然凌晨一点睡觉,那么这天就算是熬夜了,因为人体是是有一定适应性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入睡、起床,且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那这就是被自身所适应的作息时间,并不算是熬夜,如果作息不规律就会打乱人体的生理节奏,也就是常说的生物钟,长期的晚睡会对生物钟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说有规律的睡眠不叫熬夜,但并不是说长期晚睡对身体就没有影响。

常熬夜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1、免疫力减弱易生病

经常熬夜的人的精神与身体都常常都处于一种疲倦状态,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正常的运作,就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致使熬夜者的患病率上升,容易患上感冒、过敏、胃肠不适等的疾病。

2、智力记忆力减退

熬夜会造成人体的交感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没有时间休息,长时间的熬夜之后交感神经就会处于疲倦状态,导致头昏脑涨,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都会减退。

3、皮肤差黑眼圈重

充足的睡眠会让皮肤得到适当的休息,可修复皮肤组织。如果身体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时,就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而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蜡黄、眼睛浮肿、黑眼圈深重。

4、心理抑郁焦虑

临床实验证明,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并发,随着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容易引发神经衰弱和抑郁症,长期以往,必然会诱发神经衰弱、心理压抑、心态焦虑等问题。

长期熬夜如何补救

1、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没有噪音、干净、温度适宜、睡前保证通风,这样才能让人静下心来,感觉到身心舒适,大大提升睡眠质量。

2、睡前喝杯温牛奶

睡觉前喝杯温牛奶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牛奶中含有钙和色氨酸,有助于抑制人的兴奋度,让身体处于平静状态,快速进入睡眠。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经常熬夜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以及保护眼睛的食物,如枸杞子、胡萝卜、韭菜、瘦肉、鱼肉、猪肝等。

4、多吃补脑、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经常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和记忆力下降,所以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有补脑健脑、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食物,例如核桃、牛奶、海参、木耳、枸杞等。

以上就是关于几点算熬夜全部的内容,包括:几点算熬夜、科学解释,到底几点睡,才算熬夜、怎样算熬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42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