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都在哪里

唐朝首都在哪里,第1张

长安。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唐朝的首都在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朝发展史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藩镇势力大增。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总体来说施行两京制,分别是长安和洛阳,若细分则需按时期来讲。

首先是唐初(618-656),这时唐朝刚刚建立,施行单京制,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至657年高宗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需要另建一座都城来支撑体量如此巨大的唐朝,于是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正式确立洛阳为东都,皇帝常常一住就是几年,唐代两京制肇始于此。

到武则天时期(684-705),基本上延续了高宗时期的两京制,但皇帝常在神都洛阳而基本不去长安,因此实际上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单京制。

神龙政变后至安史之乱前(705-756)唐朝继续施行两京制,政变后唐中宗留在洛阳长达两年,并恢复神都洛阳为东都洛阳,后至唐玄宗开元时期皇帝又常去洛阳执政办公长达十多年。

安史之乱后至唐昭宗时期(763-903)唐朝国力下降,皇帝常驻长安不再东临洛阳,这时仅有名义上的两京制,实际上东都洛阳不再承载首都职能。

唐末(904-907),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洛阳在一百多年后再次成为首都。

因此,唐朝都城是十分复杂的,不过从整体上讲,可概括为长安洛阳两京制。

唐朝首都:长安

唐朝(618年—907年[1]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2]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3] 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4]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5-8]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9]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10-12]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13-14] 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15-18]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首都即都城是:长安。

唐朝,618年唐高祖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

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首都。618-904年首都为长安,904-907年首都为洛阳。

唐朝都城长安规模: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三部分构成,外郭城包括坊与市。坊为住宅区,市为工商业区。市里面有店铺,称为“肆”。“行”是由集中于同一区间经营同一种货物的“肆”组成的。市分为东西二市,其中,西市较东市更为繁华,外商云集,盛行胡风。

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朝的首都有两个,分别为长安和洛阳。

自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唐朝建立,自此一直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唐朝共存世311年。

隋朝,自公元581年建立后,隋朝就围绕着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文化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唐初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位代表诗人。

这些诗人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现实主义诗作(如杜甫诗允称“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首都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首都在哪里、唐朝的首都是哪里、唐朝的首都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0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