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之间有鄙视链吗

985高校之间有鄙视链吗,第1张

自从有了分数,就有了等级,优越感就必然存在了。有了优越感的存在,你说会不会有鄙视链存在呢?但是也有例外,不过按照逻辑顺序,我先说一般的情况,再来说例外。

第一等级985高校应该就是c9联盟了,这九所高校是中国高校中顶尖的村庄,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对顶尖人才是吸引力都不是其他高校能比的。(说到底还是学校有钱,特别有钱的那种。)不过虽然这九所学校之间经常互相鄙视,但是他们其实并不所真正鄙视,因为他们在金字塔塔尖平起平坐,他们所谓的鄙视只是优越者的“自嘲”。

但是c9对其他高校,如果有鄙视的话,那就是真的鄙视了,其实这些鄙视并没有很恶毒的意思,我反倒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实现象,人家强就是强,只有承认人家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其实也算是尊重知识,尊重奋斗的一种。

现在再来说特殊的情况,就是清华北大了。清华北大这样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其实对其余的985高校是没有什么鄙视的,因为清北的地位足以傲视群雄了,而且从之前一直傲视到现在了,可以说清北的学子不需要跟任何学校做对比,那么也就是不存在鄙视的情况了。

我觉得出现这种,鄙视链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因为,首先,就高考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大家都是凭本事上大学,所以考上985的人一般就是人中翘楚,在平常就是比较优秀的人,而且可以考上985的人,大多数是有能力出国留学的,但是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国内上一个985的大学,而不选择出国留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可能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想让自己留在国内发展,把自己奉献给国家或者是不想或者不喜欢国外的生活。所以就能力来说,上985的人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一点都不亚于在国外上大学的人,所以也不一定说在国外上大学的人,就一定一定很厉害。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现在家庭条件好的人有很多,有时候,他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或者是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钱的话,就会把他们送到国外去留学。所以这会让国外留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所以就现在来说,在国外留学的第一可能是学习非常好的,第二就是学习非常不好的去国外混个学历而已,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985的人,不太看的起出国留学的人,因为出国留学的不一定是学习好的,可能是家里给创造了好的条件。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出国留学,并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多优异或者是能力多突出。

第三就是相较其他国家来说,美国和英国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这些国家留学的含金量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些国家留学的人,又会有些瞧不起,在日本或者是在韩国留学的人。

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就是985相亲局存在学历鄙视链,有网友就很好奇,大家觉得他们三观正吗?我觉得他们三观不正,学历鄙视链,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我觉得大家在平常相处包括相亲的过程中不应该存在学历歧视这件事情。

我知道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人平等,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你是男人女人还是城市人,农村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高贵,没有谁比谁低下。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知识,为什么到现在大家却还做不到呢?学历其实也就是,根据学历给人排名,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对的。难道学历就代表一切吗?它是985出生的就代表着他绝对优秀完全优秀嘛,并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人他是普通院校出身,但是他的能力也非常强,985院校里面也会存在有些人他并不优秀,而且道德品质还有问题,为什么大家看不到这些呢?

反而一定用学历给其他人排名呢。所以呢,我是不支持这种想法的,而且我觉得拥有这种想法的人,他的价值观也是存在问题的。相亲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大家都可以通过相亲这个方式去认识和自己圈子不同的人去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意图,但是985相亲局就非常奇怪,难道985就代表着一种身份标识吗?这种身份标识最低级的难道是学历不高的人吗?

我觉得实在是非常可笑,学历不高不代表他能力不强,也不代表他这个人不好,只是大家对这些人有歧视而已,我非常不赞同这种歧视,而且我觉得这样的价值观是不正确的,希望,大家不要有这样的价值观。

对于本科和硕士都在211读书的我来说,看到这个问题便忍不住回答一下。211和985因为名头响,以大家都喜欢问一句:那所学校是211/985吗?高考的考生也以考上211甚至985为荣。

但是毋庸置疑,“文人相轻”的悠久传统也存在于高校的比较之间,大家都是211,谁比谁更好?那就产生了比较,有了比较便有了鄙视链,这些鄙视链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来看时间角度:我国211高校的批准经历了5个时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批高校成为211,成为211早的学校,鄙视获得这个身份比较晚的学校,似乎也顺理成章了,谁叫人家比你年长呢。比如最早一批成为211的高校,如清华、北大、南大、同济大学等这些后来都成为了985,那鄙视一般的211也顺理成章了。时间角度的鄙视链还不明显,最明显的还是空间角度的,也就是地域角度。

下图是我国211高校的分布图,**的柱子表示211分布,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江苏的211大学最多,其他地方就比较少了,结合地域经济发展情况,便形成了如下的鄙视链:北上广211>东部其他地区211>中部地区211>东北地区211>西南地区211>西北地区211,这种按地域分布的其实可以说是广泛存在了。

除了这两大角度之外,还有按专业进行歧视的,比如财经类高校中,中央财经和厉害,那么他连其他一些985大学的财经类专业都敢鄙视,因为说到底还是实力强。

然而鄙视还没有结束,因为现在又有了双一流,成为创一流的211又开始鄙视没有成为双一流的211。

211之间的“鄙视链”虽然存在,但是如果作为211大学的学生应当尽力避免去比较各学校之间的优劣,不要觉得比自己好的211高不可攀,也不要觉得比自己差的211一文不值,好学校里也有差生,不是很好的学校里也有好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论在哪个学校,都让自己成为好学生!

我国某所高校花费大量资金来引进多名菲律宾博士的做法在网络上持续保持了多日高热度,许多网友对这所高校的做法发表了评论,认为这所高校的做法实在欠妥,同时表示这样的做法也普遍存在在其他的高校中。而这所高校之所以会选择引进国外学校所毕业的博士而不是国内高校所毕业的博士,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读博鄙视链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所就读的博士其学历含金量大于在东南亚国家所就读博士的含金量,而中国本土所培养的博士则位于这个鄙视链的最底端。

确实,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博士所面临的科研环境与到国外留学所能够得到的科研资源相比,处于一个还有待提高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外学校毕业的博士生所取得的学位含金量是高于国内博士的含金量的。国外的很多大学也是所谓的野鸡大学,但是具有学制短的优点,人们能够花费较少的资金和精力来得到学历。而很多企业或者高校在招聘会将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放在招聘的首位,这也就造成了许多人想要到国外留学读博。

同时,也不是所有东南亚大学所毕业的博士都比不上欧美等国家所毕业的博士。部分东南亚的大学在世界上就比较高的排名,想要到这些学校就得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同样需要学生在硕士阶段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些学校毕业的博士生仍然是十分优秀的。

在我国之所以会存在着读博鄙视链,是因为大部分的企业或者单位在招聘时会将学历作为筛选的第一道标准。人们的教育经历确实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能力的全部,人们也不必将留学经历看得过于高大上,中国本土对于博士的培养也处于一个越来越重视的态度,人们应当改变对读博鄙视链的看法。

个人认为专科比较好的选择是努力提升自己,用自己的实力来惊艳别人。这样的你,即便升本落榜,也是尽了全力,即便失败,也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至少不是没有全力以赴的失败,最让人后悔惋惜。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52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