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中静态人体测量和动态人体测量各包括哪些测量内容

人体工程学中静态人体测量和动态人体测量各包括哪些测量内容,第1张

人体测量数据包括两类:

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 分立姿和坐姿,如身高、上臂长、前臂长、肩宽等。

人体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肢体活动范围、角度、距离。

静态测量参数虽然可以解决不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有关人体尺度的问题,但是人在操纵设备或从事某种作业时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活动状态的。人体的动作形态是相当复杂而又变化万千,从坐、卧、立、蹲、跳、旋转、行走等等都会显示出不同形态所具有的不同尺度和不同的空间需求。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合理地依据人体一定姿态下的肌肉、骨骼的结构来设计,能调整人的体力损耗、减少肌肉的疲劳,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人们关心的是以不同姿势工作时手、脚能活动的范围。动态测量参数的主要内容包括:肢体的活动范围;肢体的出力范围;人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PS:你几班的啊o(∩_∩)o 哈哈

黄金分割律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方面以头骨和腿骨变化最大,躯体外形由于近似黄金而矩形变化最小,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广之,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 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黄金点:(1)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2)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3)、(4)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5)、(6)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7)、(8)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这分割点;(9)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10)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1)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12)颏唇沟正路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 2/3之分割点;(13)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14) 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面部黄金分割律 面部三庭五眼黄金矩形:(1)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2)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3)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4)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5)、(6)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7)、(8)、(9)、(10)、(11)、(12)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黄金指数:(1)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2)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0618,作为一个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 (二)比例关系是用数字来表示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用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为基准,来判定它与人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同身方法(见中图)。分为三组:系数法,常指头高身长指数,如画人体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时为头高的五倍、立位时为7或75倍;百分数法,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两分法:即把人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小的部分为脐到头顶。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停五眼(见右图)。三停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其是五眼长度称五眼。 (三)角度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反映的人体形态也各不相同。belt和campen等人提出的侧角学说,就是通过角度来体现人体形体美的。其中campen的学说是以鼻下点与耳孔点的直线连线为基准,来测量侧面观察时额头的倾斜角度的方法,这样可以把复杂的立体感的头部,用简单的轮廓线进行描述-被称为侧面定性分析方法。用连接鼻尖点和颏下点的直线来观察唇的突出度,评价面下部的美丑。鼻尖、下唇红前缘、颏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为ricketts美学平面,是一种美的标志。 女性人体美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民族文化的不同和时代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17世纪认为美女应具有以下标准:1、从侧面看鼻子应微上翘而不鹰勾;2、上唇较下唇稍薄且左侧有一酒窝。维多利亚时代认为女人丰满且臀部大才美,并且将颈部的皱褶称之为“维纳斯项链”。当代美的标准则是体形苗条、面部五官比例合适。 1黄金分割定理: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发现,它侧重于从数学关系去探讨美的规律,并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按照这种比例关系就可以组成美的图案,实际上黄金分割定理是一种数字的比例关系,即将一条线分成两部分,较长的一段与较短的一段之此等于全长与较长的一段之比,它们的比例大约是 1618:1或近似等于8:6的关系 在人体上也存在着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尤其是在理想的人体,往往是以肚脐为分割下半部与上半部的比例关系,恰是8:5的关系;头面部也存在着这种关系,即从发际到颏和从颏到眼外眦,从颏到眼外眦和从颏到鼻翼,从颏到口裂和从颏到鼻翼,面宽度与眼外眦间距,口裂和鼻底宽之间等等 2理想的人体比例:对人体进行美学观察,医学界摧崇的是人体比例学说。所谓比例学说,就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标准人体;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以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为基准,制定他于人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称为同身方法 leonardo认为八头身(即身长是头高的8倍)的身材,且以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将身体分为上下相等的两段才是健康男女青年理想的身材 3颜面五官部位的分布比例规律: (1)从发际到下颏之间的距离应等于3个耳朵或鼻子的高度,即从发际至眉毛和从下颏至鼻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与耳的高度相等 (2)早在5世纪 leonardo de vince就把颅面部横分成二等分,上半部是从颅顶到鼻根部,下半部从鼻根部到下颏部,这两部分的高度应该相等,同时他还认为两眼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眼的宽度,鼻翼的两外侧缘不超过两内眦的垂直线。口角的两侧缘恰好在两角膜内侧缘的垂直线上,面部正面可纵行分为四等分,即分别从面部中线和其左右通过虹膜外侧缘及面部外侧角做垂线纵向分割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也有人将面部做五眼分法,即在眼睛水平线上,左右耳孔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五个眼的宽度 (3)眉毛的外侧缘向上外微微翘起才显得年轻、有朝气,否则就毫无生气在平视时上睑缘与瞳孔上缘齐平,下脸缘则与角膜下缘齐平,但是对于老年人则不适宜 4测角学说、目前常用以鼻尖点和颏下点的直线为基准,这条线可以用来观察嘴唇的突出度,井以此来评价美与丑,鼻尖-嘴唇-颏下点基本为一直线时,被认为是美人的标志之一。 黄金分割律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 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 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 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 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 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 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 密切相关。 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方面以头骨和腿 骨变化最大,躯体外形由于近似黄金而矩形变化最小,人体 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 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 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广之,凡 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分割律 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 至今不衰! 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 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 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 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黄金点:(1)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2)咽喉: 头顶——肚脐之分割点;(3)、(4)膝关节:肚脐——足底之 分割点;(5)、(6)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7)、 (8)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这分割点;(9)眉间点:发际—— 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10)鼻下点:发际— —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1)唇珠点:鼻底 ——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12)颏唇沟正路 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3)左口 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14) 右口角 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 面部黄金分割律:面部三庭五眼。 黄金矩形:(1)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 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2)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 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3)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 至鼻底间距为长;(4)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 为宽,口角间距为长;(5)、(6)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 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7)、(8)、(9)、(10)、(11)、 (12)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 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黄金指数:(1)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 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2)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 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0618,作为一个 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 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 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

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尺寸一般在装饰公司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室内空间和家具陈设等与人体尺度的关系问题,为了方便装饰室内设计一些最常用的尺寸是墙面的尺寸踢脚板高80~200MM,一般的墙裙高800~1500mm,挂镜线高度为1600~1800mm这是画中心距地面的高度,这也是根据大多数人体尺度的平均值而的出来的。

这个是有文字说明的设计规则,详细些~

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资料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诸如: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这些重要的。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门的尺寸

--------------------------------------------------------------------------------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

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

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

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

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

窗的尺寸

--------------------------------------------------------------------------------

1窗高:

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的结构高度。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此外,窗台高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超过72m,那已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

窗宽一般由06m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

过道

--------------------------------------------------------------------------------

1过道宽:

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

高层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筑的过道的净宽,一般都大于12m,以满足两人并行的宽度。通常其两侧墙中距由15~24m,再宽则是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如课间活动、候诊等等。至于大型公共建筑人流如潮的过道,那就要根据使用性质和疏散要求来决定它的宽度了。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过道的长短,是否采光等因素都对过道的宽度起到相当的影响作用,一般长的、暗的、双侧有房间或墙壁的过道,都要适当宽一点或采取变换宽窄的手法加以处理,避免又长、又黑、又闷、又窄的过道,但也不能无原则加宽,白白浪费建筑面积。

2过道高:

过道的净高原本随建筑层高而定,设计中通常未予专门的考虑。当今建筑设备的要求较前普遍了,风管、水管、电气、消防各种管线利用走道上部空间作为"通廊",过道除了供通行之外、往往成为管线的载体,于是过道净高的问题经常出现在设计者面前。我们把过道的总高分成下面四个部分:①结构高度;②设备管线高度,一般在06m左右,视风管的截面、布置方式以及冷凝水管、自动喷淋水管的安排而定;③平顶的构造高度,一般005m即可;④净高,这是设计者要认真把握的尺寸,它是决定层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按常规,这个净高度应在22m以上为妥,特别是平顶上还有下垂的烟感探头、喷淋水喉时,为避免人手触摸,这个高度要高于普通人摸高215m。现今有时会遇到为了尽量减小层高,将走道净高压缩到210m,这恐怕是最小的高度了。顺便提一句,这么低的吊顶,其质地必需十分精细、否则会有压抑感,过长走道遇此情况,还要从平面上加以宽窄相间的变化处理,以免既压头又单调。

阳台

--------------------------------------------------------------------------------

阳台大家都熟悉,但它的栏杆高度在多层建筑中不应低于10m,在高层建筑中,则不应低于110。一般高层建筑尽量不设阳台或将阳台封闭,这涉及到大风、大雨以及坠物伤人诸多问题。

女儿墙

--------------------------------------------------------------------------------

一般多层建筑的女儿墙高10~120m,但高层建筑则至少120m,通常高过胸肩甚至高过头部,达150~180m。这是避免俯瞰时心悸目眩,发生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如果要使平顶上视野开阔,可在10m实墙以上加作金属网栏,以策安全。应该注意的是在标定女儿墙高度时,要扣除隔热保温层及泄水坡升高的构造高度,在高层建筑中,这个厚度往往达03m以上。

一些高层建筑,由于设有裙房,将冷却塔设在屋顶上,或者有屋顶网球场之类的设施,把女儿墙做得高过30m,也是一种办法。

楼梯

--------------------------------------------------------------------------------

楼梯涉及的尺寸数据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视的是:

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中表现性楼梯所取宽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设置与梯段宽度的关系。即: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这里顺便提两个经常要处理的问题:

一是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通常采用035m和0125m这两个参数。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只设一级踏步,至少要两级,这是因为踏步上下地面的高度相差过小时,行人不易辨别该处有高差,缺乏精神准备,跨出虚步而伤及脚腿。

另一个问题是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

电梯、自动扶梯

--------------------------------------------------------------------------------

涉及电梯数据最多的是井道、轿厢、机房、地坑、顶层端站高度等,因其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不同而尺寸各异,应根据厂家提供的电梯的土建安装图决定,但有关候梯厅的深度,还是有一个限定,以免过小。简单说来,住宅电梯的候梯厅深度应不小于电梯中最大一台的轿厢深度,公共建筑中乘客电梯则不小于电梯中最大一台的轿厢深度的15倍,多台并列时还不应小于240m,多台对列时,不应小于对列电梯轿厢深度之和,也不宜大于450m。病床电梯的规定与乘客电梯相似。

此外,通向机房的通道、楼梯和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楼梯的坡度不应大于45°以便设备的通过和人员的通行。

近年来,自动扶梯在百货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使用日渐普遍,在建筑设计中,除与生产厂家密切配合外,下列数据应该掌握:

1梯级宽:目前有06m、08m、10m三种,视生产厂家不同其宽度还略有出入。

2倾角:一般有30°和35°两类。

3梯井宽度为:单梯:梯宽+06m+2×04m

双梯:2(梯宽+06m)+2×04m

其中04m为梯侧至井进之安全距离。

4梯井长:层高/tanα+(20~29m)+(20~23m)是一个不小的数字。α为梯段倾角。

浴厕

--------------------------------------------------------------------------------

有关浴厕的数据很多,主要的有:

1厕所蹲位隔板的最小宽(m)×深(m)分别为外开门时09×12;内开门时为09×14。

2厕所间隔高度应为150~180m。

3淋浴间隔高度应为180m。

4并列洗脸盆中心距不应少于070m。

5单侧洗脸盆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6双侧洗脸盆外治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7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

8并列小便的中心距不应小于065m。

9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10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外治之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停车场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停车问题日趋明显。有关停车场设计的数据很多,必要掌握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1汽车车型及基本尺寸:应记住一两种典型车型的全长、全宽、全高的尺寸。如小轿车,以"桑塔纳"为例:长455m、宽189m、高141m,但设计时选用的标准车型尺寸宜为49m×180m×160m;又如客车,其中轻型客车(即通常称为"面包车"),以12座"三菱"为例,其长、宽、与小轿车类似,分别为439m,169m但要高一些,为l99m;大客车长度差别大,由7~12m不等,而宽商则多为25m、40m。记住这些尺寸,并了解其变化情况,在设计时就不会出现进不去,转不过来等原则问题。

有关这一类数据,为便于统一界定,1988年,公安、建设两部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的通知,即[88]公(交管)字90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其中有详尽的要求和规定。

2车位基本尺寸:车位基本尺寸各国不尽一致,略有大小出入,我国资料、书籍中,也有差别。在设计时还是应以"文件"的规定为准。例如垂直式停放时,其车位的长、宽和中间通道宽的尺寸分别为53m、25m和60m。

3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按"文件"规定,小型汽车为70m,中型汽车为105m,大型汽车为130m,铰接车也是130m。

4最大纵坡(%):分为直线纵坡和曲线纵坡,一般小型汽车分别为15和12,中型汽车为12和10,大型汽车为10和8,铰接车为8和6。同时,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在变坡处不致与地面碰接,在该处往往设有"缓坡段",我国规定缓坡长一般为36~60m,坡度为坡道纵坡之半。

这里所讲的纵坡系停车库使用,不能与城市道路的纵坡限制混为一谈。

地下停车库

--------------------------------------------------------------------------------

车库的类型很多,有单层,多层甚或还有高层者。目前高层建筑的地下多建有小车停车库,这类停车库除消防、交通、人防等专业对它有特定要求外,在建筑设计中有几个关键数据应当掌握:

1柱间净距:地下车库柱网的决定要与停车方式密切配合,要保证车辆能自如的转弯停泊和开出,以小轿车、面包车为例,柱间净距分别为:停二辆者54m、停三辆者78m。

2净高:室内有效高度应为最大汽车总高加05m,但不小于25m。这是对单层或底层车库的要求,地下车库可以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地下车库通常设有风管和自动喷淋的水管、水喉,结构高度也是比较大的,设计时应同过道净高的控制那样,保证净空尺寸。因此,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的层高往往大于36m,要精心安排,以求得最佳尺寸。该尺寸不但影响造价,而且对上下坡道的建设也是关系极密切的。

商店

--------------------------------------------------------------------------------

1层高:底层一般54~60m

楼层一般小45~54m

2柱网:要配合营业行为特点,一般柱距:

W=2 ×(标准货架宽045+店员通道宽090+标准柜台宽060+购物顾客宽045)+顾客行走宽060×顾客股数

3普通营业厅内通道最小净宽:

(1)通道在柜台与墙或陈列窗之间直为22m;

(2)通道在两个平行柜台之间:

①柜台长度均小于75m时,宜为22m;

②柜台长度若为75m~150m时,宜为37m;

③柜台长度若大于150m时,直为40m;

(3)通道一端设有楼梯时,宜为上下两梯段之和加10m;

(4)柜台边与开敞楼梯最近踏步间距4m,且不小于梯间净宽。

4营业部分公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4m,踏步高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不应小于028m。

餐饮建筑

--------------------------------------------------------------------------------

1餐厅最低净高:大餐厅平顶3Om,异形顶24m;小餐厅平顶26m,异形顶24m。

2加工间最低净高:直为3Om。

3餐厅餐桌尺寸:

(1)方桌边长85O~1000mm;

(2)圆桌直径:4人桌,900mm;6人桌,1100mm;8人桌,1300mm;10人桌,1500mm;12人桌,1800mm;

(3)坐椅所占宽度:35O~5OOmm;

(4)坐椅与桌间空隙:1OOmm;

(5)桌间走道:单人宽600mm,双人宽应不小于1200mm。

办公楼

--------------------------------------------------------------------------------

1办公室净高:一般不低于26m,设空调时可不低于24m。

2单面布置走道宽度一般为13~22m;双面布置走道则16m~22m。

3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m。

4办公室常用的开间、过深和层高:

(l)开间:30m,33m,36m,60m,66m,72m;

(2)进深:48m,54m,6Om,66m;

(3)层高:30m,33m,34m,36m。

观众厅

--------------------------------------------------------------------------------

演出性建筑涉及数据权多,应当掌握的是观众厅中几个主要数据:

1观点高度:**院是银幕下沿;剧院是大幕投影线中点距地面06~11m处。

2舞台高度:剧院之舞台高,当采用镜框式舞台时为06~11m;当采用突出式舞台或岛式舞台时为015~06m。

3视线升高值(视高差);每排采用012m时,视线无遮挡;每排采用006m时,坐位要错开排列,且视线有部分边区受遮挡。

4排距:长排法09~105m;矩排法078~080m。

5 座椅扶手中距:硬椅O47~050m;软椅为05~07m。

6座椅排列: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22个,单排有走道时不超过11个,长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50个。

7走道宽:首排与舞台前沿距离应>15m,突出式舞台应≥20m。其余走道按每负担片区的观众数每100人06m计算,且边走道不小于08m,中间走道排距以外及纵走道不小于10m。长排法边走道不小于12m。

8走道纵坡:1:10~1:6,大于1:6时,应作成以02m高台阶。

9座席地坪高于前面模走道05m时或座席侧面临有高差之纵走道或梯步时,应设栏杆。

旅馆客房

--------------------------------------------------------------------------------

一、客房

1净高:有空调时≥24m;无空调时≥26m。利用玻屋顶内空间作客房时,应至少有8平方米的范围,净高≥24m。

2客房内走道宽度应≥11m。 3客房门洞宽度一般≥09m;高度≥21m。

二、客房卫生间

1卫生间地面应低于客房002m。

2净高≥21m。

3门洞宽≥075m,净高≥21m。

三、标准层

1标准层公共走道净高>21m。

且标准层公共走道宽度:单面走廊为12~18m;双面走廊16~21m。

图书馆建筑

--------------------------------------------------------------------------------

1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低于24m,当有染或管线时,梁或管线底面净高不得低于22m。 2采用积层书架的藏书空间净高不得低于46m;采用多层书架的藏书空间净高不得超过69m。

3书库内工作人员的专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m,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不应超过020m,并采取防滑措施。

4阅览室阅览桌、椅排列尺寸:

(1)单面阅览桌前后间隔净宽≥065m;

(2)双面阅览桌前后间隔净宽13~15m;

(3)阅览桌左右间隔净宽06~09m;

(4)主通道净宽,当闭架阅览时为12m;当开架阅览时为15m。

有关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平面布置有许多数据和办公室、住宅所使用的尺寸不一样,直接影响到开间、进深、层高具体尺寸的决定。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中有具体尺寸规定。

**院等级

--------------------------------------------------------------------------------

等级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 耐火等级 视听设施 通风空调设施

甲等 100年以上 一、二级 放映70/35m立体声影片 全空调

乙等 50~100年 二级 放映35m立体声影片 空调或机械通风

丙等 25~50年 三级 放映35m单声道影片 机械通风自然通风

观众厅容量:特大型为1201座以上,大型为801~1200座,中型501~800座,小型为500座以下。

家具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

“家具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是指在设计和制造家具时,人体的尺寸和特点应该被视为主要的参考标准。由于人体的大小和形状因人而异,因此设计出的家具必须考虑到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家具的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设计家具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考虑舒适度:设计家具时需考虑到它的使用目的和功能,并确保它符合人体的舒适度要求。例如,在设计椅子时,要确保座位的高度、深度和宽度能适应不同的身体尺寸和姿势。

2、细节决定成败:家具的设计应注重细节,如家具外表的曲线与角度,椅背和座椅的厚度和形状、支撑点的设计等。

3、人体工学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是家具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要从身体机能和人体力学角度考虑设计。例如,在设计工作桌时,要做到底部腿部活动自由,将视线拉近,有助于减少长时间工作引起的身体疲劳。

4、适合不同的群体:设计家具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

总之,家具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度和人机工程学原理,以实现家具的人性化、舒适和实用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制作家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家具的质量和美观度。以下是一些制作家具的注意事项:

1、设计家具之前,要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清楚家具的用途、尺寸、使用环境等,这将有助于进行精确的设计。

2、选择好木料,木料质量与家具的质量密切相关。选择相应的木材,通常应基于家具的类型和所需的功能。

3、准确地测量尺寸,要确保在设计家具时准确测量所需的尺寸,以确保其负荷能力、美观度和契合度。

4、注意工艺细节,家具的制作涉及到许多精细和繁琐的工艺细节,要仔细处理每一步,确保家具外观美观,结构牢固。

5、善于使用工具,家具制作需要使用许多不同种类的切削和加工工具,而这些工具都需要有足够的经验使用。

6、熟悉家具生产过程,需要熟知各种物料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工艺、工具的选用与使用方法。

7、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对于每一步的加工细节都要严格把握,这将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家具。

综上所述,制作家具是一个需要仔细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过程,需要熟悉工具,了解所使用的材料,掌握工艺的关键要点,把握每一步加工的细节等,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家具。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工程学中静态人体测量和动态人体测量各包括哪些测量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中静态人体测量和动态人体测量各包括哪些测量内容、人体的大概比例、人体工程学尺寸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22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