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言的特点

吴方言的特点,第1张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或甬江小片)。宁波方言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择要予以说明。 <BR>(一)语音方面 宁波话向来以“石骨铁硬”著称,有一句俗语叫“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石骨铁硬”正是宁波话语音方面的特点。这是因为,第一,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及笠、独等字都是入声字,带喉塞音韵尾,读起来特别短促。第二,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如ian→i;an→i。因而下面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钱=缠=奇,剪=展=几,线=扇=细;联合=离合,尖刻=饥渴,烟厂=衣厂,面饭=米饭。第三,说话的语气、语调上也体现了“硬”的特质。宁波话语音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音变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复杂。例如:鸭,鸭蛋,音压;一只鸭,音如晏。猫,白猫黑猫,音如毛;一只猫,音慢。牌,门牌,音排;扑克牌,音办。叔,两叔伯姆,音缩;阿叔,音宋。伯,伯父,音百;阿伯,音浜。脚,脚骨,音接;拐脚,音将。了解这种音变现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宁波方言中一些疑难问题。如“虹”,地道的宁波话不叫虹,叫鲎(音如吼),俗语有“东鲎日头西鲎雨”、“早鲎勿过昼,夜鲎晒开头”等说法。鲎本指鲎鱼,一种壳似坚甲尾似剑的海洋动物,本义与虹无关。鲎当虹讲,其实就是虹的音变。“端午”又作“端五”,宁波话则说成“东五”,俗语“吃了东五粽,还要冻三冻”,东也是端的音变。男孩宁波话叫“小挽”,有人以为“挽”是“乌鬟”的合音,有人以为本当作“小顽”,顽取顽皮义,其实小挽即小娃的音变。宁波以“隘”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邬隘、王隘路、姚隘路,旧有“东乡十八隘”之说,此字普通话读ài,宁波话读尬,读尬有音理依据,隘从益得声,同声符的“溢”字宁波话读革,如水革出,老酒倒了革进革出,可作旁证。天一阁有个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学界有麻将起源于宁波的观点,证据之一就是麻将得名于麻雀,而麻雀宁波人正叫麻将。 <BR>(二)词汇方面 宁波话词汇跟普通话甚至跟其他吴语都有较大差别。这几年用宁波话编辑的幽默短信很流行,事实上,许多年前民间就有把普通话翻译成宁波话的游戏,如毛主席语录“你们年青人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地道的宁波话怎么讲?答案是:倷拉后生家赛过天亮头八九点钟咯日头。两者差异,主要在于词汇。下面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各举三对来对比: <BR><STRONG>普通话 宁波话 普通话 宁波话 普通话 宁波话 </STRONG><BR>台 风 风 水 锅 巴 镬 焦 傻 瓜 呆 大 <BR>疲 倦 着 力 肮 脏 腻 腥 寂 寞 心 焦 <BR>吵 架 造 孽 玩 耍 嬲 话 上 当 背 耙 <BR>偶 然 蓝 扮 不 能 呒 告 全 部 和 总 <BR>有些复音词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刚好相反,如人客、气力、牢监、蛳螺、欢喜、闹热等。有人曾以宁波话有关人体的名称为例,盛赞宁波方言如何形象生动,如何入情入理。比如:宁波话管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脚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为它们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头管,因为是管状的,鼻涕叫鼻(音白)头,因为它是从鼻头管流出来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为跟眨眼有关,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为长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须(音苏),因为长胡子的地方里面就是牙齿;脑门叫脑磕头,膝盖叫脚磕头,两者都是旧时臣民磕头时所用的部位;腋窝叫肋胳肢下,因为它位于肋骨与胳膊相交处底下;手肘叫手挣支头,用它可以支撑头;手指叫指末头,脚趾叫脚末头,因为它们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视作四肢之头;腿肚子叫脚娘肚,因其像孕妇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脚胖,因其又大又胖;脚叫脚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脚心叫脚底心,因为脚心总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头颈,因为它连着头;胃叫饭包,因为它像装饭食的包;腰叫腰缚(音婆),因它是系腰带、裤带的地方;肠子叫肚肠,因为它在肚子里边;肚脐叫肚脐眼,屁股叫屁眼,因为都有洞孔如眼;右手叫顺手,因其做事灵活而顺,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来的一般;等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以上说法有不少值得推敲,但我们不得不惊叹宁波人对母语的解读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不得不惊叹宁波方言本身的魅力:我们祖先创造的词汇是何等的富有哲理,富有情趣,富有想象力! <BR>(三)语法方面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几条特殊词法。 <BR>1.单音节动词后面加上“记”,构成“动记动记”的格式,表示动作的重复或某种情态。如看记看记、摸记摸记、张记望记、撮记引记、立记隑记、走路腰记腰记、头侧记侧记、嘴巴瘪记瘪记要哭嘞。 <BR>2.有些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词尾“动”,表示一种生动的情态,有“……的感觉”、“……的样子”等意思。如晕晕动、旺旺动、投投动

上海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上海话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扩展资料:

                         

上海话作为一种吴语方言,和大多数吴语一样拥有较为复杂的连读变调。上海话在吴语中最快进化到“延伸式”连读变调,在说一个词语时,首字的声调决定其他字的变调,而与后字的声调无关。

二字组变调规则共有五条:

1、阴平声后接任何声调,两字声调分别变成55+21。如“医生”“风琴”。

2、阴去声后接任何声调,两字声调都分别变成33+44。如“背心”“广告”。但后接阴去、阳去声调时有少部分例外,如“草纸”声调读作55+11。

3、阳去声后接任何声调,两字声调分别变成22+44。如“老酒”。

4、阴入声后接任何声调,两字声调分别变成33+44。如“浙江”。

5、阳入声后接任何声调,两字声调变成11+23。如“蜜蜂”。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 ,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

扩展资料:

衍变历程

1、形成。商末,长江下游江南古越语与上古华夏语融合成上古吴语。

2、扩展。四百多年汉朝江东语言连片成型。“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东吴之语是东南之语源头。

3、变革。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刚烈骁悍的古吴越精神儒化,上古吴语衍变成中古吴语。自此崇文。

4、衰落。太平天国战乱及乱后非吴流民涌入、强制推普使吴语临危。

因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而越语,可能与越南语混淆,而且发音与粤语也一样。所以浙江的方言也叫做吴语,而不是越语,浙江的方言特别多多到他们自己都分不清。隔着一条小三河听不懂他们说话也是正常的事,方言的原因就是名族混居比较多,文化混杂严重。浙江人使用的语言大多属于吴语,方言种类繁多都是因为用词,语气,语速,表达的不同就导致的语言混乱。杭州人、台州人和温州人一起张嘴的时候,只能尴尬地切回普通话模式。在浙江,有时候就算是来自同一个县也有可能彼此语言不通,浙江省已经确定的方言就有88种之多。浙江人讲起家乡话,都自带屏蔽功能。相互的存在独立,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中国来自各个省的口音差异很大,但是只要你会简单的普通话走遍各省交流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我们从小各自生在自己的家乡沟通都用的方言一直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流传到现在,我们从小就说起的方言让我们改都改不了,很多地区的人一旦张口说普通话就可以大概知道是哪里的人。方言之间能否被划分为同一类,主要根据它们的音韵学特点来划分,也就是“特征判断法”也有它的判断依据。就在我们贵州省相邻的几个市方言发音都不一样。

吴语为“吴越语”的简称。早期少数人提议将“吴越语”简称为“越语”。但由于此举便会同越南语相混淆,故将简称“吴语”。所以,在该前提下,“吴语”和“越语”并无区分对立意义。并非苏南上海为“吴”,浙江为“越”的区别含义。 现如今民间以及学术界一般都认同并使用“吴语”这个概念,“越语”一词也已较少提及。江苏的南京,镇江和南通的部分,苏锡常的大部,上海,浙江的大部和安徽的部分地区讲的都属于吴方言。而这些吴语也有很大的区别。

而另一种指的是,越语在汉语中一般指越南官方语言——越南语,同时亦有其它含义。越南语(Tiếng Việt/汉:语越),简称“越语”,越南的官方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主要分布于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称京族)聚居地区。使用人口有5000多万。中国广西防城县沿海京族聚居地区约有1万人使用越南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吴语保留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北部吴语又叫吴语太湖片,为吴语的核心,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文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北吴片内部通话程度非常大,合为吴语太湖片一个语片,太湖片分六小片。 西部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角,拥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宣吴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流民问题严重,故一些江南地区不讲吴语,此处仅计吴语文化县市。徽州片曾因为没有浊音(北吴南吴宣吴都有浊音,浊音是吴语的准入门槛)而被划出吴语,但无确切定论,徽州片是古吴语分支,与现代吴语仍有差距。因吴语行政区未拆时,徽州是吴语行政区的组成部分,仍将徽语纳入。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

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分区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吴语区包括的城市有上海全市、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港台以吴语为祖地的人口,以及日本九州岛、美国旧金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吴方言的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吴方言的特点、我们上海人说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么、吴语是什么语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73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