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其实很简单的。

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君子⑴不⑵器⑶。

译文:子曰:才德出众的人大度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盖出于此。——笔者。

注释:⑴“君子”才德出众的人。 《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不” 通“丕”。大 。《管子·心术》:“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

“器”度量,胸怀。《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又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词语分开解释:

1君子: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2不器:不象器皿一般。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后用以称赞人的全才。

君子读解: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深层阐释:

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能不成为某一个专业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

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

“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为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要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原句出自:《论语·为政》。

1、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周与比,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译为“团结和勾结”,比较恰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不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而不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1君子不器的含义: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君子不器理解:

君子是孔子心日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现在仍有可取之处。

3君子不器的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中“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背景

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解读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子曰:君子不器”。首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那《论语·为政》篇讲的什么呢,为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跟做官有关的。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知识足够丰富,就应该进入官路,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读书人也把进入仕途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 所以此篇简单明了地说就是讲求官、为官的基本原则。

我们把“君子不器”四个字拆开来看。首先看“君子”一词。君子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并且父母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当君子而不要当小人。但实际上最开始君子的意思是君王的儿子,只是在后来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君子一词被赋予了新的道德层面的含义。 现在的君子指道德品格高尚,并且有着充分的知识储备的人。

我们知道不成器一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没出息。但这里的“不器”可与“不成器”完全不一样。器在古代是专门指代器具的,比如酒器、锅碗瓢盆之类的,并且一种器具一般只有一种用途。而不器的意思就是人和器具是不一样的。

而把君子和不器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你不能像器具一样,只会做分内的事,对于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一概不知。而把这句话放到了《论语·为政》中,也是有目的的。如果你做官从政,不仅要把自己职位的工作做好,还要会其他职位的事情。如果只在一个位子上有用,放到别处什么也不懂,那也就跟器具没什么两样了。

在为政方面,孔老夫子认为做官要通才,就是学识广博、技能广泛,涉及面广,在各方面都知识渊博。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要向君子不器的方面发展。

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这与以下这章有部分相似: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此章另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约之以礼”按以上的解释,则亦有人性非绝对为善的意思。但“约之以礼”另有一种解法:以躬行实践来解礼,故“约之以礼”即解为:能归纳到实践之上。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这与以下这章相呼应:为政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去攻击那些与自己不相同的思想言论,是会造成害处的)。此章又有另解,容后表。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这是近似于以下这章: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

综言之,偶觉得将上述三个角度的看法都合并起来更为完整,也许也更接近孔子之原意。即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参考资料:

>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君子不器什么意思、君子不器,周而不比的意思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62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