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后代是不是有一条无罪刑法

开国后代是不是有一条无罪刑法,第1张

55年获上将军衔的开国元勋,儿子却因通敌被抓,最后还被判了枪决

知行路上道历史

2021-05-06 17:53匠心计划创作者,国际关系学在读博士,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收录于圈子:知行路上道历史

1984年4月,对于开国元勋陈再道将军来说,是他此生最痛苦不堪,无法直面的日子,他的儿子陈东平在河南洛阳被公审,最后被处以枪决。原本可以安稳无忧过一生的陈东平又为何受到此种最严厉的惩治呢?

陈再道虽然是英雄好汉,但是却不料儿子成了流氓,甚至一步错步步错,走上了通敌叛国之路,最后丢到了卿卿性命,这一切都是陈东平咎由自取。

一、55年获上将军衔的开过元勋陈再道

1909年,陈再道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农民贫困家庭,陈再道的少年时期一直受着封建社会的压迫。1926年4月,受革命思想洗礼陈再道参加了农民革命军。

1927年参加了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黄麻起义,为鄂豫皖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有重要影响,陈再道也是木兰山的72名英雄之一,为红四方面军的建立保留了火种。

1928年陈再道加入了中国***,他性格刚烈勇猛,骁勇善战,无论在军中担任什么职务,打起仗来总是冲在最前面,每次红色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下达作战命令之后,总是会补充一句:不需要陈再道打冲锋。

在1938年“六离会”叛乱中,有勇有谋,不仅成功平息叛乱,而且还有部分人在陈再道的宣传下,愿意投身到抗日战争中,正是此战,陈再道在冀南有可止“小儿夜啼”的称号。

1938年1月,陈再道时任129师副旅长,奉命带领东进纵队开辟抗日根据地,部队由5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两年后,陈再道最初带领的5个连,变成了20个团,将军作战勇敢,战功卓越,被陈毅元帅称赞:再道之勇。

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是我国的开过元勋。1977年,陈再道任职铁道兵司令员,年近古稀的陈再道将军不辞辛苦,仍然视察在铁路一线,他去过青藏铁路,南京铁路等施工现场,不管有多艰苦,他在隧道跟工地战士们一样,鞋子和裤子浸满了泥水,不提个人特殊化的要求。

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这个时候,陈再道将军顾全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个老党员的思想觉悟,积极配合圆满的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任务。

陈将军戎马一生,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他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对于这个大家陈再道无愧于心,但是对于自己小家,却是他心中不能触碰的伤,那就是他的儿子陈东平,不学无术,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二、将父非虎子,年少流氓耍横

都说虎父无犬子,作为新中国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陈东平这个官二代应该是积极进取,继承父亲的优秀品德,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发光发热,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或许是陈再道幼年吃过太多苦,现在有条件好了,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对陈东平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逐渐让他形成了一种“我爸是将军”的自我优越感,而且陈再道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革命事业中,疏于对陈东平的管教。

在这种过度溺爱下,陈东平从小便十分顽劣,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父亲一心为国,儿子却到处耀武扬威,时常在外面惹祸。对此陈再道不以为然,他认为这都是小孩调皮而已可以理解。

陈东平到了中学后变本加厉,仗着别人对自己父亲的尊敬,打架斗殴,欺负同学,甚至有侵犯女子之事,只要是相识的人提起陈东平无不摇头叹息。“子不教,父之过”,这时的陈再道并不觉得陈东平在人格的教育上有原则性的问题。

只是以为儿子年少轻狂不懂事,并没有别人说得那么不堪,稍加引导还是可以走回正轨,所以他在1960年把陈东平送入到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希望儿子在这里能够蜕变,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陈东平却理解不了陈再道的这片苦心,到了哈工大之后不仅没有变好,反而仗着父亲的是上将就在校内拉帮结派,多门功课不及格,同时没有了父亲看管的陈东平还更加放肆,走上了通敌叛国的不归路。

三、通敌叛国,最终走上不归路

在哈工大的这两年里,陈东平不仅不思进取,还称病在家里修养,游手好闲的他开始听起了电台。当年美国除了军事上的威胁外,还有很多地方想要瓦解中国,故意“特供”了电台广播,宣传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陈东平心里信以为真,逐渐动摇,开始崇拜美国所描绘的奢华生活,一心想去享受这种生活。

所以在长期收听“台湾之声”“美国之音”这类广播后,陈东平竟然向海外发出想要外逃的信件,信件之中还有一些关于我军情报的。

1962年12月1日,湖北公安厅查获了其中一封,经过调查与鉴定锁定了陈东平,通敌叛国无论在何时都是重罪,最终陈东平被开除党籍、团籍、军籍,并安排到军队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这次改造陈东平表面上有所好转,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结束劳动改造之后,陈东平1980年左右进入了河南外贸公司工作,吃喝嫖赌,甚至还祸害一些女同志的清白,最终在1983年被群众举报,1984年在河南洛阳公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天下父母没有不心疼孩子的,在家里的时候可以享受着父母的宠爱,但是到了社会以后,就必须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否则毁了的就是自己的一生。陈东平就算是平庸一点,一辈子也能过得不错,但他偏要走歪路,违法犯罪不说还背叛祖国,最终结局也是咎由自取。

开国上将儿子犯法,也要枪决,这不仅让民众看到了法律的严肃性,告诉世人中国是法治社会,并不是有钱有权就能为所欲为,我们要从思想要提高自己的觉悟,用法律约束自己,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1、徐世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2、徐擀: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3、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

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4、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5、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世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达

意思是: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1、原文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译文

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3、作者

清代张英

扩展资料

1、诗作由来

一段关于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

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看完这段故事,我也确实深有所感。我认为:张、叶两家打的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官司,张家是当朝一品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的文华殿大学士,叶家是个教私塾的穷秀才,就事情本身而论,张家按地契位置砌墙,也算不上恃强霸占。

当时张英接到管家来信,不必写什么对付叶秀才的强硬言词,只需要让管家向当地地方官吏打个招呼要他们“酌情办理”或者“按律处置”,那些对当朝宰相唯恐巴结不上的地方官吏当然心领神会……

但张英没有以强凌弱,而是采取了和邻睦里,以仁爱待人的姿态,从而使两堵冷墙之间有了温度。

2、作者简介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先祖世居江西。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谥号文端。

3、轶事典故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节俭济贫

张英60岁大寿时,他的夫人计划专门雇一个戏班子唱一场”堂会“,并设宴款待那些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张英得知后,坚决不同意他劝说夫人放弃这一计划,并用这笔钱做成了100件丝绵衣裤,施舍给行走在路上的穷人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英

西路军3个军21800余人,其中主力是红三十军7000余人,其次是红九军约7000人,红五军3000人。而马步芳、马步青两部和民团总人数为125万人,是红军的6倍。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共有十一人,他们是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而最年轻就是本文主人公陈海松。

当时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随李先念的红三十军行动,副总指挥王树声随红九军行动。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参谋长陈伯稚、下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骑兵师三个师、七个团,约7000余人。

陈海松(1914年-1937年3月12日),出生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一个普通农家,念了八年书,在当时算是一个少见的知识分子。

陈海松烈士

在家乡曾任童子军团长,16岁参加红军,先是在许世友部下当一个勤务兵,许世友觉得他有文化知识又精明能干,提拔担任机枪连指导员。

他从连、营、团政治委员升到红9军第25师政委,而当时红25师的师长正是陈海松曾经的老上级许世友,两人才分开三年,陈海松竟然和许世友平起平坐了,而那时的陈海松仅仅才十九岁,真是少年英雄俊才。

他们互为信任,互相配合,一路征战,使25师这个由3个鄂豫皖的老团组成的师,所向披靡,战功赫赫。

红25师一直是红四方面军的两个铁拳头之一,另一个是红30军88师,师长是熊厚发,政委是郑维山。

红九军进抵干柴洼(今古浪县干城乡),这是一个无险可守的村寨,刚到不久,马家军前线总指挥马元海指挥部队和民团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天上还有三架飞机助战。

一时间,枪炮轰响,敌人步骑轮番冲锋,红军士兵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人称红九军军部“活诸葛”的作战科科长刘培基(原二十七师参谋长)壮烈牺牲。

当日夜,红九军放弃干柴洼,进军横梁山,来到古浪城。

古浪城在古浪峡西口,汉时为苍松县址,三面临山,三山之间夹着三道川,从西面可眺望祁连山,西北直通凉州,自古是兵家要冲之地。

1927年4月23日,凉州发生775级大地震,古浪城内房屋全部塌毁。9年过去了,古浪仍是街市破败,城墙颓塌,地势低矮,几无险要之处,几乎无城可守。

电视剧照

孙玉清、陈海松、曾日三等军政领导,站在残垣断壁的古浪城上察看地形和部署防卫。

荣膺“战将”美名的孙玉清是红四方面军中唯一破格由团长提升为军长,战功显赫,作战经验丰富。

红军占领了古浪城惊动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和马步芳,当即电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古浪城。

11日16日,马部步骑配合,全线进攻。

17日,朱绍良派出轰炸机前来助阵,向红军阵地猛烈轰炸。

18日,战斗更为惨烈,尽管红九军全体指战员英勇血战,但古浪己危如累卵。

敌人突破了南山制高点冲进城中,骑兵挥舞着马刀在街巷横冲直撞,挥刀乱砍乱杀,鲜血满地,惨不忍睹。

激战中,跟随红九军行动的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亲自抓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军长孙玉清也挥刀与敌人肉搏。

陈海松左手负伤,右手举着驳壳枪大声喊到:“同志们!血战到底,坚决杀退敌人!”

陈海松

古浪战役,红九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多,接近3000人,主力25师以及27师受到重创,特别是25师的73团,诞生于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最早最有战斗力的两团之一。第73团、第75团分别荣获总指挥部授予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

尤为可惜的是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壮烈牺牲,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

徐向前元帅

红九军决定连夜突围,陈海松政委看着不能带走的重伤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给敌人写下了一封信,希望能从人道主义出发,不要杀害红军伤病员。并把留下的重伤员集中在几个房子里,每人发了三块大洋。

马家军占据全城,古浪一片火海,大肆残害红军战俘和伤病员,几无幸存。

马家军残杀西路军

总部任命王树声兼任红九军军长和政委,徐太先任政治部主任,李聚奎任参谋长。

不久,总部恢复了陈海松的政委职务。

高台战斗中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牺牲,总指挥部任命孙玉清为红五军军长。

来自于红一方面军的李聚奎因主持过古浪失利的调查,担心难在陈海松手下工作,但谦和的陈海松却非常尊重这个参谋长。

陈海松率领红九军,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犁园口,抢占巩固犁园口,掩护总部及红三十军进祁连山。

刚刚赶到距梨园口,还有八九里的小村子梨园营,数不清的敌人骑兵分两路向红军追来,黑压压、杀腾腾,卷起阵阵黄风野尘,浩荡而来。

陈海松立即命令仅有几百人的部队迅速占领一个土围子山头,敌人用山炮猛轰土围子,紧紧包围着。

悲哀的是子弹奇缺,除军部人员还有挺机枪和每人有30发子弹外,战斗部队简直处于束手待毙状态。

敌人登上对面高地,机枪一吼,简直就是屠杀,死伤惨状目不忍赌……

如果陈海松决定以生为出发点的话,警卫人员完全能掩护他很快撤走,然而陈海松没有这么做,他说“要给30军争取时间”。

影视剧照

看着生死与共、经历百战的老战友一个个惨遭阵亡,他悲痛欲绝,眼睛愤怒地血红血红。

在机枪手倒下的一刹那间,陈海松猛地跃起,飞一样的前去抱起机枪。他当过机枪连指导员,枪法精熟,扫倒了一大片敌人,吸引了对面山头敌人的注意力。

敌人居高临下集中全部机枪对付红军这挺唯一的机枪,一阵猛烈扫射,陈海松倒下了。

他看见了红九军保卫局长陈宜贵,命令他赶快带领机关干部撤退,这里我留下掩护。

陈宜贵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政委,率领机关干部和一部分战士,在总部和红30军之后撤进了梨园口。

陈海松身边只剩下二三十个战士,疯狂进攻的马家军,发现陈海松身边的战士都用快慢机盒子枪,断定他不是一般干部,想抓活的。

陈海松身上多处中弹,斜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沙土。陈海松的机要秘书李良兴,一边抹眼泪,一边把快慢机横挂在胸前,双腿往下一跪,背起陈海松血糊糊的身躯,就沿山腰的一条沟坎跑。

他不顾一切地喊:“政委,政委,坚持啊,我们会冲出去的。”

后面的战士发现政委已经牺牲,仔细看了看放下的陈政委,全身打得到处都是弹洞,简直没有一块完整的肉……

他俩先选了一个沟坳,把陈海松的遗体放了进去,用双手撮土,刚埋了政委身子的一部分,他的右脸就遭到冲上了敌人刺刀一戳,顿时鲜血长流,眼冒金星。

影视剧照

李良兴曾是许世友的号手,他忍着剧痛,用跟许世友军长学过的一个“鹞子翻身”的武术动作,掏出胸前25发子弹的快慢机,把前后的三个敌人全部击毙,自己也倒在陈海松政委的遗体旁。

梨园口阻击战,红九军政委陈海松,红25师政委杨朝理壮烈牺牲。

至此,红九军军长孙海清被俘杀害,政委陈海松牺牲,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等军师级干部大都牺牲。

西路军三个军中,两个军长董振堂、孙玉清牺牲,唯一牺牲的军政委就是陈海松。

李先念

参照另一位军政双优的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来讲,他任过新四军五师师长,中原军区司令员,解放后湖北省委书记、财政部长、副总理,1955年授衔时由于在地方工作,最初拟定的是大将,后来虽没有授衔,享受的却是大将待遇。

假如,陈海松不牺牲,建国后必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

1937年5月,在延安宝塔山,中共中央为在西征中牺牲的陈海松等高级指挥员举行了追悼会。

陈海松牺牲前没有结婚,因而没有后代。2017年陈海松烈士纪念日,陈海松的侄子陈道良,曾赴陈海松牺牲地甘肃省临泽县参加公祭活动,并从陈海松的墓地捧回一抔泥土,以寄哀思。

徐向前的后代有儿子徐小岩,还有女儿徐松枝、徐鲁溪、徐小涛

儿子徐小岩,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部长。徐小岩 (194702-) 原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1995年晋升少将军衔,05年7月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06年1月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现在为中将军衔。徐小岩的夫人是王彦彦

大女儿徐松枝(徐志明)。徐懋淮希望孙女能像苍松的幼枝一样耐寒霜,因此,取名松枝。女儿小松枝靠奶奶、姑姑用西葫芦、小米熬成粥喂养,身体消瘦,在困苦中一天天长大。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9月,徐向前离开家乡12年后,回到家中见到女儿松枝,享受到父女团聚的天伦之乐。1941年,聂荣臻派人把松枝接到延安,改名徐志明,参加了革命,以后一直在解放军某医院工作。

二女徐鲁溪。建国后到中科院物理所读研究生,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 北京佳威颐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

小女儿徐小涛曾在内蒙古兵团插队,入伍后被推荐到北京医学院上学,毕业后一直在解放军304医院小儿科、实验室当医生。1993年随丈夫到美国,年过40的徐小涛开始转行学习会计,如今她在一家基金会工作,她自嘲说:“我是草根阶层。”

以上就是关于开国后代是不是有一条无罪刑法全部的内容,包括:开国后代是不是有一条无罪刑法、姓徐的历史人物、“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4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