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怎么摆放

国际象棋怎么摆放,第1张

国际象棋的摆法如下:

从左下角开始是车、马、象、后、王、象、马、车,最前面的是小兵,进攻的时候也基本是小兵先行的。就是“小兵一排在一起,车马两边象对齐,白后放在白格里,黑后黑格别忘记,留下一格给皇帝”。

国际象棋起源地是在亚洲,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关于它的起源说法不同,比如起源于古印度、阿拉伯国家、波斯、中国等,但是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最早是起源于古印度的,1790年在《亚洲研究》里面有实际的描述。

国际象棋棋盘64格,黑白各32格,黑白双方各16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的移动是在格子里面的。

国际象棋在下的时候都是白棋先走,黑棋紧跟, 双方交替走子,兵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第一步可以走两格。

分清国王和皇后,国王头顶有十字架,皇后是皇冠,白后放白格,黑后放黑格,国王一次只能走一步,皇后威力最大,横竖斜均可移动。

象棋的摆法以离自己身边最近的那条横线为第一条,红方摆的棋子应该是这样的(黑方按照对称原则摆放)如下:

1、第一条横线:从左到右: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2、第二条横线不放棋子。

3、第三条横线:在有特殊标记的两个点上摆放炮。

4、第四条横线:在有特殊标记的五个点上摆放兵。

5、第五条横线不放棋子。

象棋介绍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围棋,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32个,红黑二色各有16个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象棋布局在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高水平棋手之间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布局的钻研程度。这与其时代局限性有关,当今布局已经达到了相当广度和深度,目前正向高、精、深、微的方向发展。

国际象棋摆法:白后住白格,黑后住黑格。

棋盘为正方形,由6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组成;棋子分黑白两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虽然汉语称之为西洋棋或国际象棋,但是实际上它起源于亚洲,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国际通行棋种,也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曾一度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国际象棋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重左到右分别为兵、车、马、象、后、王。国际象棋由黑白两种棋子组成。无论是白方视野还是黑方视野,棋盘的最右下角的一格一定要是白色,白后一定要放在白格上,黑后一定要放在黑格上。用简单的方法说就是,白后住白格,黑后住黑格。

比赛规则

在比赛中,国际象棋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的下棋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际象棋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平面图案棋子的时代。中国最大的游戏网站联众网开发的国际象棋游戏就是使用平面图案棋子,国外大型的游戏网站开发的国际象棋游戏同样都是平面图案棋子。而正式的国际、国内的国际象棋比赛必须使用立体棋子。

国际象棋由黑白两种棋子组成。无论是白方视野还是黑方视野,棋盘的最右下角的一格一定要是白色,白后一定要放在白格上,黑后一定要放在黑格上。白王一定在e1格,黑王一定在e8格。

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浅色棋格称为“白格”,深色棋格称为“黑格”,摆放棋盘时要使每位棋手的右下角为白格。国际象棋的棋子也分为两种颜色:浅色棋子称为“白棋”,执白棋的棋手称为“白方”;

子称为“黑棋”,执黑棋的棋手称为“黑方”。对弈双方各有16枚棋子,分别为一王、一后、双象(或译主教)、双马(或译骑士)、双车(或译城堡)和八兵。开局时即全部放在棋盘上规定的棋格内。

开局时摆法

白后摆在白格,黑后黑格。其它的棋子依序由外到内是车、马、象。第二排是八只兵。棋局由白方先下,对奕双方轮流移动棋盘上既有的己方棋子,一步棋只能移动一个棋子(唯一的例外是“王车易位”,是在一步棋同时移动王和车)。棋子要不就是移动到未被占据的棋格,要不就是占据对方棋子所在的棋格,并将对方棋子拿出棋盘,称为“吃子”(这也有一个例外是“吃过路兵”,己方的兵是落在对方被吃兵的后一格)。一个棋格内只能有一个棋子,棋子也不可重叠。

走法

王(king)

又称“国王”,王是全个棋局中最为重要的棋子。走法是横直斜走均可,但每次只能走一

格。另外,所走到的位置不可有对方棋子的威胁,否则会被视为“违规移动”。吃子与走

法相同。

后(queen)

又称“王后”,后是棋局中最强的一个棋子,可横直斜走,且格数不限,但不可越过其他

棋子。吃子与走法相同。

车(rook)

又称“城堡”,一如中国象棋,车的走法是横走或直走,格数不限,但不可斜走,也不可

越过其他棋子。吃子与走法相同,另外有一种特殊的走法,称作“王车易位”。

象(bishop)

又称“主教”,象的走法只可斜走,格数不限,但不可转向,也不可越过其他棋子,故白

格的象只可能在白格出现,黑格的象只可以在黑格出现。吃子与走法相同。

马(knight)

又称“骑士”,马的走法和中国象棋相同,同样是走“日”字,或英文字母大写的“L”

形:即先向左(或右)走1格,再向上(或下)走2格;或先向左(或右)走2格,再向上

(或下)走1格。不同的是,西洋棋的马没有“绊马脚”的限制,故马可越过其他棋子。

吃子与走法相同。

兵(pawn)

兵的走法是,第一步向前可走一格或两格,以后每次只能向前走一格,不可向后走,或越

过其他棋子。但吃对方棋子时,则是向位于斜前方的那格去吃,另有一种特殊走法“吃过

路兵”。

三个特殊规则

兵的升变

当某方的兵走到对方的底线(即最远离某方的一行)时,玩家可选择把该兵升级为车、马

、象或后,但不能变王也不能不变。

吃过路兵

当一方的兵从原始位置向前一步走两格时,如果所到格的同一横线的相邻格有对方的兵时

,则后者可以立即吃掉相邻的前者,但是占据原来位置的斜前方那一格,而不是前者原来

占据的那格。不过可“吃过路兵”的一方必须在对方走棋后的下一步马上吃,否则就永远

失去“吃过路兵”的机会。

王车易位

又称“入堡”,把王向车的方向打横移动两格,再把车直接移到王的另一侧,放在王的相

邻一格。如果王与车之间有两个格的称为“王翼易位”,俗称“短易位”;王与车之间有

三个格的称为“后翼易位”,俗称“长易位”。

某方如果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后,则永远丧失王车易位的权利:

1王被移动过。

2参与易位的车被移动过。

如果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则暂时不能王车易位:

1当王被将军时

2王和参与易位的车之间有棋子;

3王所在的格,或易位时王将要经过的格,或易位后王将占据的格,正在受到对方的一个

或几个棋子的进攻。

胜负

将军与将死

当一方的棋子威胁对方的“王”时,即下一步就可以把对方的“王”吃掉时,称为“叫将

”、“照将”、“打将”或“将军”(check)。此时对方要设法解除对“王”的威胁:一

是把攻击王的棋子吃掉,二是移动“王”到另一格去,三是用自己的其他棋子把攻击“王

”的棋子挡住。当一方的“王”被将军而又无法解除对方威胁时,成为被“将死”

(checkmate),棋局即告负。

和棋

由国际象棋世界联合会的规则所规定的“和棋”局面

有以下5种:

其中一方虽然其“王”自身没有被对方“将军”,但是却没有合法的棋步可走。这种“和

棋”称“逼和”。

任何一方以任何合法着法都无法将死对方。这种“和棋”称“死局”。例如王对王单马、

或王对王单象等等。

一方提出和棋要求,并得到另一方的同意。这种“和棋”称“协议和局”。

3次重复同一局面,包括两种情况:1)即将第三次(或以上)重复;2)刚刚第三次(或以

上)重复。由有权提出方提出。

象棋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棋子的初始棋位

整个棋盘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只至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己方的棋子始终使用己方的线路编号,无论棋子是否“过河”。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象棋棋子

象棋是一种双方对阵的竞技项目。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 棋子种类说明如下表: 红方名称 黑方名称 每方棋子数 可以到达的范围

帅 将 1 己方九宫内

车 车 2 全盘任何位置

炮 炮 2 全盘任何位置

马 马 2 全盘任何位置

相 象 2 己方区域内(实际上是7个特殊棋位)

仕 士 2 己方九宫内(实际上是5个特殊棋位)

兵 卒 5 起始位置及向前一步的位置,敌方所有棋位

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红棋和黑棋而已。

棋子的走法

帅(将) 帅(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 仕(士)是将(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有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 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 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移动与车完全相同。当吃子时,己方和对方的棋子中间必须间隔1个棋子(无论对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种。 马的蹩腿规定

马 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 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这样,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强,故有“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之说。 口语歌:马走日字,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护将边小卒子一去不回还

棋谱的记录方法

现行的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 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 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前马进7”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退“。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所到达直线的编号。 以下是一个完整对局的前8回合(第8回合局面如右图所示): 飞相对进7卒 第8回合局面

1 相三进五 卒7进1 2 马八进九 马8进7 3 车九进一 象7进5 4 车九平三 马2进1 5 兵三进一 卒7进1 6 车三进三 炮8退2 7 兵九进一 炮8平7 8 车三平二 车1进1

编辑本段象棋基础知识

棋子的子力价值

车:象棋中实力最强的棋子,由于可以在棋盘线上飞快的移动,不论吃子与移动都十分方便,因此在全盘的价值都很高,其实力相当于双马、双炮、马炮,为其评估10分。其近、中、远程作战都适用。 炮:由于其“炮打隔子”因此中远程作战,其多用于牵制,和各子(主要是车)配合都很容易。在残局要依靠仕相的力量攻守(俗称“残局炮还家”)。开、中局由于子多,他的“炮架子”也多,实力略高于马,此时为他打5分。残局“炮架子”少,实力也相应减弱,但其依靠仕相防守力强于马(如单车可胜马双仕却难胜炮双仕),因此“求和易留炮”,此时为其打45分。 其实力等于一马、双仕、双相、一仕一相。 马:中距离作战兵器。与炮相反,由于“蹩腿”,子力少时,实力较炮强。由于此性质,它易往开阔处跳,戍边反而不利。其实力相当于一炮、双相、双仕、一仕一相。 兵(卒):开局时由于只能向前,几乎无攻击力,但有限疏通我方马路兼限制敌方马路的作用,为其打05分。过河后可以转弯,当靠近敌方九宫时威力大增,故有“小兵过河顶大车”、“过河卒子半个车”等说法。残局时,双方子力较少,兵的作用显现出来,过河的高兵,价值倍增为其打3分;低兵价值2分;因为底兵只对一楼的老将有威胁,所以底兵价值1分。过河的兵相当于一仕、一相。注意兵轻易不要沉底。 仕(士)、相(象):属于防守的棋子,一仕等于一相。开局阶段,老将不易受攻击为其打2分,正因为如此,开局人们不爱用马(炮)兑仕相。中、残局时矛头直指老将,此时急需仕相守卫,同时仕相还可配合炮攻防或走闲着以防困毙,因此不占便宜就不要轻易丢弃仕相,此时为其打3分。切记:缺仕宜兑车,缺相宜兑炮。花士象可防车,中联仕相可防炮。仕相宜中联,相不轻易散边。 帅(将):全盘棋子争夺的目标,需要我方棋子保护。开局时不宜乱动免得自找麻烦。中、残局安全时可出帅助攻,如“铁门栓”。

象棋杀王法

双车错:双车交错将军取胜; 白脸将杀

白脸将:利用双方将帅不得直接对面的规则取胜(右图以己方帅占中,车照将对方老将取胜); 马后炮:马定将,炮在后面将军; 肋马车:车在肋道,马协助杀将; 天地炮:中炮和底炮牵制对方中线和底线,利用其它棋子(多为车)将军取胜; 铁门栓:中炮牵制对方中线子力,用己方车从底线将军取胜; 大刀剜心:中炮牵制对方中路子力,弃车强砍对方中士构成铁门栓局势取胜。同样局势下,用兵则为”小刀剜心“; 重炮;双炮构成一线攻击对方老将取胜; 夹车炮:车和双炮攻击对方老将取胜,双炮的作用等同于一车; 三进兵:兵(在炮保护下)的步步推进将军取胜; 海底捞月:车、炮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炮方夺取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老兵搜林:车、底兵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兵方夺取对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卧槽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钓鱼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金钩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八角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高钓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胜负的判定

当棋局中出现一下情况判负,对方取胜: 帅(将)被“将死”——另一方走一步棋之后试图吃掉一方的帅(将),但该方的帅(将)却不能躲避; 困毙——轮到一方行棋,但按规定,己方无棋可走; 由于子力悬殊,继续抵抗毫无意义的主动认输; 长打(即长捉、长将、长杀、或一将一要杀)的一方通常判负; 行棋违规、违纪、超时等情况判负。 当棋局中出现一下情况作和: 双方理论上无法取胜的简单局面; 符合“六十回合规定”——从任意一步开始,六十回合内双方均无损失一子; 一方提和,另一方同意和棋; 长跟、长兑、长拦、长献、一捉一闲、或一将一闲,循环三回合后可判和。

象棋术语

局面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门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起着:开局第一着。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棋盘术语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 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行动术语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三方寻路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棋子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小刀剜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蝶炮:炮二进一。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杆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沈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象棋杀招

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 从而杀去障碍 (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海底捞月:车炮或车兵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两头蛇: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阵式。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头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羊角士:一士支在九宫上角,一士守在宫心。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以上就是关于国际象棋怎么摆放全部的内容,包括:国际象棋怎么摆放、象棋的摆法、国际象棋怎么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60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