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作品风格

海明威的作品风格,第1张

1、朴实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2、直观

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3、含蓄情感

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4、对话

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两者相比,“纯叙事”的叙述和事件的距离较大,不如“纯模仿”直接。

5、男女关系

从男女关系的主题去分析海明威,不难看出,尽管热衷于描写男人的野性与英勇,海明威却间接表现了他对女人的恐惧与憎恨。他的“准则英雄(codeheroes)”都在孤军奋战,即使与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终还是要分离。强烈的命运感和死亡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普遍体现。

扩展资料:

海明威的主要经历:

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礼仪式。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亦很感兴趣。

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在初中时,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写作经验。升上高中后,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有时他会使用“RingLardnerJr”这笔名写作,以纪念他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拉德纳(RingLardner)。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顾父亲的反对的海明威,辞掉了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国军事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海明威由于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员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海明威竟然曾于1941年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代号:阿尔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明威

前期:1925年和1926年分别发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和长篇《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29)

中期:《丧钟为谁而鸣》(1940)

晚期: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落在巴黎街头的美国青年们的无聊苦闷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当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出路抱着悲哀和失望态度的年轻一代的形象,海明威以侨居巴黎的美国女诗人格特鲁德・斯坦的“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的话作为该书的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便成了那些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人的总称,演变为一个文学流派,而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永别了,武器》

这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写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加意大利军队的经历和他的性格变化。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单纯的美国青年,他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自私和虚伪,但他却被卷入了地狱般的战争漩涡之中。当他在前线认识了一位英国籍护士之后,逐渐发现了真正的人生和爱情的意义,终于走上了永远告别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在距离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十年后,他完成了这部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在作品中,海明威谴责的并不是参加战争的人,而是战争的种种罪恶和愚蠢,以及帝国主义宣传的虚伪性。海明威指出战争摧毁人的幸福,即使是告别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黑暗中奋力跃入大河,受过死亡的威胁而重生,逃亡到瑞士,享受到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最终爱人还是难免一死,因为作者相信“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这种人生如梦的悲观绝望,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

《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

它写了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书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励志的一个真理。 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非洲的青山》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年

《在我们的时代里》——1923年

《三篇故事和十首诗》——1923年

《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年

《胜者无所得》——1933年

《乞力马扎罗的雪》——1936年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1938年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1950年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年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年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ie in the afternoon )——1932年

《非洲的青山》——1935年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有钱人和没钱人》(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一条好汉》(A Man of the World) 

我已经尽力了- - - 唉!

1、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2、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春潮》《太阳照常升起》《有钱人与没钱人》《丧钟为谁而鸣》《过河入林》《老人与海》《岛在湾流中》《伊甸园》《曙光示真》《乞力马扎罗山下》等等。

4、其中最经典的属《老人与海》。该作品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5、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使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太阳依旧升起》。

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一群英美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生活。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位美国记者,战争期间与英国女护士布莱特倾心相爱。但因一次受伤而丧失性爱能力,因此炽热的爱情不仅未能给他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两人精神上的难言的痛苦。

布莱特在失望之余变得消沉放荡,整日出没于酒吧、咖啡馆与斗牛场,并且同美国作家罗伯特、斗牛士罗梅等人之间发生爱情纠葛。他们流落异乡,表面上看其生活快乐惬意,但背后却潜伏着一种绝望、颓废情绪。

战争给他们造成的生理与心理的创伤,使他们迷茫厌世,生活变得毫无目标与意义,仅仅是借助纵酒狂欢、放纵不羁来麻醉自我,忘却痛苦,逃避现实,寻找暂时的解脱。在他们看来,一切状态都不会改变,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如同太阳一天天依旧升起一样。

扩展资料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从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读者来决定。

如对《老人与海》中老汉用鱼叉制伏大鱼的情景,作者描述为“老人放下钓索,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成分,只是将动词、名词简单组合就描绘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

在这种质朴无华的文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深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底,这种质朴的语言也使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亲和力与真实性。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就有着不冗不赘、文体轻松、造句简单、用词平实的特点,他常以基本单词为中心来构造单句,很少使用表达思想的形容词与副词。

《永别了,武器》的第二十六章中,有一段亨利与牧师关于战争的对话,这段对话就十分简洁、凝练,没有任何浮华的修饰语,但从中读者可以强烈感受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在小说《杀人者》中,使用了许多简练的短语,用口语化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通过对话避免了许多解释与繁杂的背景交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以文学硬汉著称。

以上就是关于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全部的内容,包括:海明威的作品风格、海明威前期、中期、后期的主要作品分别有哪些、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 ,是什么时候写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46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