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

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第1张

东晋没有孝文帝,只有孝武帝。

北魏才有孝文帝。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

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

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

一开始由太后摄政。

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

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

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

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废弃她,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时年36岁。

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 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皇兴三年(469年),册立皇太子,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临朝,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改变,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再颁俸禄制,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

评价

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

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显达;有才能者常与其结为布衣之交。他对元勰、元澄、李冲、李彪、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成为孝文帝汉化的坚定支持者,在制礼作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后三月后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以上就是关于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北魏孝文帝叫什么名字、求西汉孝文帝的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68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