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

什么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第1张

金刚石最硬。

碳元素构成,可以轻松切玻璃

硬度是物体对外物入生死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力,当物体受到某个比较恒定的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顺便提一下,物理上将硬度分为十等级,分别用一种物质作为代表,他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佛石,萤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当然,现在可以这么发达,没有最硬的,只有更硬的。现在的那种合金啊什么的就是合成金属之类的,如果物体的形变越大,那说明他就越柔软,如果物体的形变越小,那么就证明它越硬

还有一种说法是时空,这个说法的话,那就是黑洞了,黑洞其实是一个实物,光都不能从里面逃离。而且黑洞的质量和密度都是极其极其大的。

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钻石也是金刚石,是全世界最坚硬的物质,但其实有六种材料比钻石更胜一筹,钻石仍然是地球上最坚硬的天然材料之一。碳是自然界中最奇妙的元素之一,拥有不同于其它元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碳原子核中只有6个质子,是能够形成复杂化学键的元素中最轻的。

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都以碳元素为基础,因为碳原子同时可以与最多四个原子形成化学键。在高压下,碳还可以与其它碳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若条件合适,碳原子还能形成一种极其坚固、超级坚硬的结构,即我们所熟知的钻石。

物理性质

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显微硬度10000kg/mm2,显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刚玉高150倍。金刚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体晶面硬度大于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大于六面体晶面硬度。

金刚石有各种颜色,从无色到黑色都有,以无色的为特佳。它们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许多金刚石带些**,这主要是由于金刚石中含有杂质。金刚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金刚石在X射线照射下会发出蓝绿色荧光。

百度百科—金刚石

世界上最硬的东西是什么:

1、碳炔,碳炔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坚韧的物质,其硬是超金刚石40倍,是石墨烯抗拉强力的2倍。碳炔也是碳单质,由碳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链。但是碳炔目前并没有被完全造出,其物理性质只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的结果,实验室中也只能创造出接近碳炔的“产物”。关于“地球上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垫底不够看,第一名恐怖硬遥遥领先”

2、石墨烯,石墨烯的硬是金刚石的20倍,它的诞生最早是由科学家从石墨中分离出的。石墨烯和金刚石同为碳单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是物理结构特征却大不一样。石墨烯的用途可要比金刚石多很多,拿他做切割工具简直浪费,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线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石墨烯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电池、生物医学、药物传递等领域。

3、金刚石,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坚硬的材料,它的另一个身份就是象征爱情的钻石原身。金刚石是碳单质,由于太硬,想要切割金刚石只能通过激光和钻石粉。而金刚石也被常用作切割工具,比如金刚钻就是用其打造。不过金刚石也仅仅是天然物质当中最硬的。比起地球上最硬物质的话,金刚石垫底不够看,第一恐怖遥遥领先。

     

     

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碳炔。碳炔是碳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链,这些碳原子通过双键或者交替的单键和三键连接在一起。碳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韧的材料,强度比钢高200多倍,超过钻石40倍,是石墨烯抗拉强度的2倍。碳炔在未来超高强度设备的发展中将有很重要的用途。         

       

     

炔还有一些有趣的性能。其柔韧性与聚合物和双链DNA相似。当发生扭曲时,其整个结构可以自由旋转,强度取决于末端化学组的牢固程度。而最有趣的或许是其稳定性,新研究发现当两组碳炔链接触时的确会发生反应,但存在一个激活屏障,能够很容易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扩展资料:

天文学家一直认为他们曾在太空中发现过碳炔的信号,化学家则为是否能在地球上合成这种材料争辩了几十年。直到几年前,有人合成出了44个原子长的碳炔链,才让这一切归于平静。即便如此,科学家们还是普遍认为碳炔极不稳定,甚至有些化学家坚称,两条碳炔链一旦接触就会发生爆炸。然而,出身碳族名门的碳炔仍然让不少科学家为之着迷。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什么、世界上什么物质最硬 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50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