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由来

饺子的由来,第1张

中国水饺的由来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着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

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1]。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这个饺子的配方不是我自创的,也不是按我家平时的调配方法调整的,而是完全按照天津百饺园的配方制作的,除了虾仁原方是150克,我用了200克以外,其他完全按照原方配的。还有一点就是原方用了味精,我家没有,就用了香菇精来代替了。追求百饺园的薄片大馅,皮很薄,用的自磨面粉,面粉并不白,但依然可以从外面就可以看到馅料,足以看出皮是很薄的。这款饺子薄皮大馅,咸鲜可口,香味浓郁,很有特色,做好后全家老老少少都说好吃。看来经典的就是不一样啊。喜欢的亲们收藏这个方子吧,很值得试试的!

主料5人份

面粉500克

水250克

辅料

猪肉馅500克

鲜虾仁200g

水发黑木耳90克

鸡蛋100克

韭菜120克

水150克

盐5克

香菇精4克

香油10克

海鲜酱油10克

姜30克

步骤1

猪肉手工剁馅,加入姜末、五香粉、胡椒粉和酱油

步骤2肉三鲜饺子的做法大全

充分搅拌均匀

步骤3

然后把150克水分5--6次加入,每次加水后都要顺一个方向充分搅拌至水完全吸收再加下一次

步骤4肉三鲜饺子的做法图解

水完全加入后继续顺一个方向搅拌,直到馅料上劲

步骤5

鸡蛋炒成小散穗

步骤6肉三鲜饺子的家常做法

鲜虾剥出虾仁,挑去虾线。我买的虾比较大,也可以用小点的,加少许胡椒粉和黄酒腌制15分钟

步骤7

把水发黑木耳切碎,韭菜顶刀切碎,鸡蛋也可以稍微再切一下

步骤8肉三鲜饺子的简单做法

把切好的鸡蛋和黑木耳加入肉馅中充分均匀均匀

步骤9

腌好的虾仁用厨房纸吸取多余水分

步骤10肉三鲜饺子怎么吃

虾仁切丁加入馅料中,我喜欢颗粒感的虾仁,所以丁切的比较大

步骤11

搅拌均匀

步骤12肉三鲜饺子怎么做

把馅料扒到一边,放入韭菜,用香油把韭菜拌均匀,以锁住韭菜的水分

步骤13

轻轻搅拌均匀馅就拌好了

步骤14肉三鲜饺子怎么炒

面粉加水和成比较硬的面团,因这款饺子皮很薄,所以要比平时包饺子的面团硬一点。分成7克左右重的剂子,擀成圆皮

步骤15

包入13克左右的馅料。我用的虾仁比较多,每个饺子里面都能有2--3粒大颗粒的虾仁

步骤16肉三鲜饺子怎么煮

包好

步骤17

煮熟

步骤18肉三鲜饺子怎么炖

皮有多薄,我用的自磨面粉,面粉比较黄,但是隔着皮依然可以看到里面 的馅料哦,薄吧。咬开每个饺子都有几粒虾仁颗粒,这样鲜香味,美薄皮大馅的饺子,能不好吃吗?!

成品图

烹饪技巧

面粉和水的比例为2:1,和好的面团软硬比较合适,面粉选用中筋偏高的面粉,高筋粉最好,这样擀成的皮筋道,煮的时候不易破,也不会粘牙

调馅时要先调好肉馅,再放其它原料,这样可以利用肉馅的粘度把其他原料凝结起来,馅不易散

馅要尽量拌均匀,让每个饺子里面都能均匀有各种馅料,特别是虾仁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是由医圣张仲景创造发明的。只不过当时的饺子是药用的,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

到了三国时期,据史书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包好的饺子可以拿来制作成蒸饺、煎饺或汤饺。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

馄饨起源于春秋晚期的吴国后都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是饺子、抄手、云吞的原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入吴为质。勾践得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遂与范蠡设计送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于吴王。吴王对西施痴迷,常沉迷于酒色之中,不问国事。冬至,吴王夫差在宴中因吃腻山珍海味,搁箸不食。西施见后和面擀皮,做出一种形如畚箕状的新式点心以表心意。吴王夫差吃后赞不绝口,问西施此为何种点心,西施念着无道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遂答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

饺子从西汉开始脱胎于馄饨,在西汉之前,馄饨已传到北方地区,因制作方法过于繁琐,北方人简化了馄饨的制作方式,省略了切面皮、折叠等繁琐操作,形成了现在的简化版馄饨。名称演化从“月牙馄饨”到“角子”再到“饺子”。一开始,北方人做出了简化版馄饨后觉得与馄饨相去甚远,因形似月牙,遍取名“月牙馄饨”。后因“月牙馄饨”四个字相比馄饨两个字来说名称过于繁琐不便书写,改用两字。因月牙形有两角,故改名“角子”。但南北读音各不相同,南方人读go,于是为了方便统一读音,创造了一个汉字“饺”,南北统一读音。馄饨在吴语里与混沌同音同调,而不像北方官话一样两个词读音不同。所以馄饨也是为了区别于混沌而造的汉字。

馄饨传入川蜀地区,因包好后的馄饨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两手交叉做“抄手”状动作。因此得名。

馄饨传入两广地区,因馄饨两个汉字在该地区没有出现过,不方便书写招牌,因此写作读音相同的“云吞”。

馄饨如今已传到世界各地。因国内各地方文化不同,也有“面包”、“汤饼”、“扁食”、“元宝”等叫法。

总结:饺子起源于馄饨,但不是馄饨。可以看作是简化版本的馄饨罢。

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起源于东汉末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饺子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

有关饺子的谚语举例:

1“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

3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4冬至饺子夏至面。

5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百度百科-饺子

以上就是关于饺子的由来全部的内容,包括:饺子的由来、饺子的最早来源于哪里饺子的最早来源于哪里、饺子的起源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33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