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导管,盲点,马尾的名词解释,谢谢了,急用

淋巴导管,盲点,马尾的名词解释,谢谢了,急用,第1张

淋巴导管: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主要功能是收集淋巴液进入淋巴循环的重要器官。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

盲点: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太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有着太多太多的心理盲点或者心理误区,这些盲点或讴误区太多是我们听不自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马尾: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腰骶尾部的神经根几乎垂直向下,于终丝周围形成马尾Cauda equina 。且脊髓节段均较相应椎骨高,与椎骨序数不完全对应,越向下端,脊髓节段高出相应椎骨的距离就越大。

前方毗邻乳糜池的结构是人体淋巴循环的一部分。乳糜池是人体淋巴循环的一部分,是人体免疫器官的组成部分,收集肠干,左右腰干的淋巴,注入到胸导管中,再注入左静脉角,汇入血液。而前方毗邻是包围的意思。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浆细胞的细胞核为圆形,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粗,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处,呈______________状排列。

2无髓神经纤维直径较细,轴突外无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细胞包裹之,故称无髓神经纤维。

3成人骨髓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4隔封闭胸廓下口,介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

5髋关节由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组成。

6女性的膀胱底邻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输尿管的第2个狭窄在______________,第3个狭窄在______________

8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交处。

9乳糜池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汇合而成,位于第一腰椎前面。

10手背静脉网汇合成上肢两条浅静脉,桡侧起始的为______________,尺侧起始的为______________

11松果体位于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岁时最为发育。

12迷走神经食管丛至食管下端,左侧者延续为______________,右侧者延续为______________

1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其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______________,第2级神经元是______________,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细胞。

14第四脑室向上经______________通第三脑室,向下通______________

15舌下神经发自延髓的______________核,一侧舌下神经损伤,伸舌时,舌尖偏向______________侧。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嗜碱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

A 50-70%

B 0-1%

C 1-4%

D 3-8%

2腹膜表面的上皮属于(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3组织切片经H·E染色呈粉红色的是( )。

A弹性纤维

B胶原纤维

C网状纤维

D神经原纤维

4可使肩关节内收的肌是( )。

A肱三头肌

B三角肌

C肱二头肌

D背阔肌

5成人骨折后,骨的修复主要依靠( )。

A骺软骨

B骨膜

C骨髓

D骨密质

6下列关于肘关节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

A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

B各关节有一个共同的关节腔

C关节囊的前后壁较厚

D可在冠状轴上作屈、伸运动

7下列部位哪一个与中耳鼓室相通( )。

A鼻腔

B鼻咽部

C口咽部

D喉咽部

8有关右主支气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如左主支气管垂直

B比左支气管短

C管径比左主支气管宽

D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其内

9左颈总动脉起于( )。

A主动脉弓

B头臂干

C主动脉升部

D主动脉胸部

10直肠上动脉发自( )。

A髂内动脉

B髂外动脉

C阴部内动脉

D肠系膜下动脉

11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位觉感受器是( )。

A壶腹嵴

B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C螺旋器

D耳蜗

12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节( )。

A椎旁神经节

B椎前神经节

C脊神经节

D器官旁节

13下列哪种核团位于下丘脑( )。

A豆状核

B背侧丘脑

C视上核

D疑核

14大脑颞叶( )。

A为外侧沟以前的部分

B为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C为距状沟以前的部分

D为距状沟以上的部分

15视交叉中间部(交叉纤维)受损时的结果是( )。

A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C双眼全盲

D视野不受影响

三、改错题(下列各题的叙述都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下方划线表示,划对得05分,改正得05分。每题1分,共5分)

1每两条M线之间部分,包括两个明带的半段和一个完整的暗带,称为肌节。

2胸廓由全部胸椎、胸骨和12肋借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正常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横径大于前后径。

3输卵管内侧端与子宫腔相通,而外侧端则与卵巢相通。

4右冠状动脉的分布范围为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左心室前壁的一部分。

5椎旁神经节之间借白交通支相连,每侧连成一条链索,称为交感干。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尼氏体

2跟腱

3黄韧带

4肋膈隐窝

5房室束

6房水

7大脑动脉环

8白质前联合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

2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

3简述胃的位置和形态。

4简述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和属支。

六、综合题(共6分)

试述胫神经支配哪些肌群,该神经受损后呈现“勾状足”畸形的机理。

一、选择题

( 一 ) 单选题

1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

A 水平面 B 矢状面 C 冠状面 D 横切面

2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

A 体表 B 四肢的附着部 C 正中矢状切面 D 腹、背

3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A 内、外 B 内侧、外侧 C 近侧、远侧 D 深、浅

4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

A 垂直轴 B 水平轴 C 冠状轴 D 矢状轴

5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

A 正中矢状面 B 矢状面 C 水平面 D 冠状面

6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 上肢下垂 B 下肢并拢 C 手掌相对 D 足尖向前

7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A 前后 B 内外 C 上下 D 浅深

8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

A 近侧和远侧 B 头侧和尾侧 C 内侧和外侧 D 内和外

( 二 ) 多选题

1 解剖学姿势中不同于“立正”姿势的是

A 身体直立 B 上肢下垂 C 两眼平视 D 手掌向前 E 两脚尖并拢向前

2 人体的冠状面

A 与矢状轴垂直 B 与水平面垂直 C 有冠状轴通过 D 与人体长轴垂直 E 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二、填空题

1 基本组织是()、()、()、和()。

2 人体九大系统是()、()、()、()、()、()、()、()、()。

3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4 按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即()、()、()。常用的面有三种即()、()、(),器官的切面有()、()。

5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称();前、后两部的切面称();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

6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病人仰卧在手术台上时,近()者为前,近()者为后;人在游泳前进时,近头者为(),近足者为()。

三、正误判断、改错题

1 描述空腔器官,近内腔为外,远离内腔为内。

2 通过人体正中线,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称正中矢状切面。

3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四、名词解释

1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2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anatomy)

五、简答题

1 简述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2 列出解剖学常用的一些方位术语。

看看可以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什么( )A组织液 B血浆C细胞内液 D淋巴液2血小板聚集释放的物质是( )A ADP B ATP C cAMP D PGG23心室肌的静息电位,相当于( )A Na+的平衡电位 B K+的平衡电位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4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 )A静息电位增大(绝对值) B静息电位减少(绝对值)C阈电位增大(绝对值) DNa+通道正处于备用状态5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淋巴回流不会增加(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蛋白浓度升高C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 D血管通透性增加6血管紧张素可引起( )A醛固酮释放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C肾脏排出钠量减少 D血量增多7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骨C远球小管 D集合管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血压轻度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9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之一是( )A激素 B受体C腺苷酸环化酶 D cAMP10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高血糖 B低血糖C血中氨基酸增多 D血中脂肪酸减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含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肠管为( )A盲肠 B阑尾 C乙状结肠 D直肠 E横结肠2输尿管( )A起于肾大盏,终于膀胱 B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C属腹膜外位器官 D沿腰大肌前面下降E与子宫动脉交叉处是结石易嵌顿部位3子宫( )A位于盆腔中央 B属腹膜内位器官C呈前倾前屈位 D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E前倾指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4腰干( )A由腰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而成B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C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D还收集下肢和盆部的淋巴E注入乳糜池5支配手皮肤的神经有( )A正中神经 B前臂内侧皮神经 C前臂外侧皮神经D尺神经 E桡神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实测的静息电位值比钾平衡电位略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对_______也有较小的通透性所致。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点在于前者是_______的_______梯度的转运过程。3粗肌丝主要由_______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_______。4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5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6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降低、_______、_______和温度升高。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和眼球会聚。8咽鼓管平时处于_______,当吞咽或呵欠时_______。9胃在中等充盈时,贲门位于_______,幽门位于_______。10胆总管长4~8cm,由_______和_______汇合而成。11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最内层的为_______,最外层的为_______。12子宫主韧带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13左房室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肺动脉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14窦房结位于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心外膜深面。15脾位于左季肋区,平对_______肋,脾上缘有_______可作为触诊脾的标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阈强度——2时间肺活量——3肌紧张——4声门裂——5黄斑和中央凹——6边缘叶——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产生原理。2试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3试述椎骨间的连结。4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走行的主要结构。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A 3B 4A 5B6D 7A 8B 9D 10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CE 2BCD 3ACD 4ABDE 5A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小 钠2消耗能量 逆电-化3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横桥4引起特定感觉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5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6CO2分压升高 红细胞内2,3-DPG增高7晶体变凸 瞳孔缩小 8关闭 开放9第11胸椎左侧 第1腰椎右侧10肝总管 胆囊管11肾纤维囊 肾筋膜12固定子宫颈 防止子宫向下脱垂13二尖瓣 肺动脉瓣14上腔静脉 右心耳(右心房)15 9~11 脾切迹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2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3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4喉腔内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5视神经盘颞侧(外侧)约35mm,有一**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视网膜感光最敏锐的部位。6大脑内侧面紧靠胼胝体上方由前而后,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环绕于大脑与间脑的边缘处称边缘叶。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促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产生原理:1)去极相——钠通道开放,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2)复极相——钠通道关闭,K+通道激活开放,K+外流21)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2)使蛋白质变性;(3)杀灭细菌;(4)引起促胰液素释放;(5)造成酸性环境。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成为蛋白月示和蛋白胨3)粘液:润滑和保护作用4)内因子: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3椎体间连结:椎间盘,位于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髓核两部分构成。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自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体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椎管前壁上),起于枢椎,终于骶管前壁椎弓间的连结:关节突至节一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黄韧带(弓间韧带)是连结相邻椎弓之间的韧带棘间韧带连结于各棘突之间4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内囊前肢(前脚)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后脚)位于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相接的弯曲处。经过纤维:前脚:额桥束膝部: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后脚: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上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乳糜池是人体淋巴循环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收集肠干,左右腰干的淋巴,注入到胸导管中,再注入左静脉角,汇入血液中。胸导管起始端呈囊状膨大的部分,位于第11胸椎至第1~2腰椎的前面,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

因小肠内的脂肪物质主要通过小肠绒毛内的淋巴毛细管的吸收,所以小肠绒毛内的淋巴毛细管内的淋巴含有脂肪粒而呈乳糜状白色,故称这些淋巴毛细管为乳糜管。这些乳糜管通过肠系膜上淋巴结后,其输出管组成肠干,末端注入乳糜池。

胸导管外伤

胸导管外伤是由胸部的穿透伤或钝性创伤,胸导管位于后胸壁胸膜外,如胸膜同时破裂,乳糜液直接流入胸膜腔形成乳糜胸;如胸膜完整,流出的乳糜液先积聚在胸膜外,逐渐增多,压力增大,胀破胸膜,溢入胸腔再形成乳糜胸。

损伤性乳糜胸的真正发病率可能比报道的要高,因为许多只有少量乳糜液的病例难以查出,而在诊断成立之前早被吸收。

解剖:

系统解剖学题库提纲

一、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椎孔、椎间孔、胸骨角、胸骨下角、颧弓、翼点、鼻旁窦、骨盆、骨盆上口、骨盆下口、足弓、斜角肌间隙、小腿三头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咽峡、舌乳头、咽淋巴环、齿状线、肝门、肝蒂、肺门、肺根、支气管肺段、纵隔、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膀胱三角、精索、会阴、腹膜腔、动脉、静脉、心尖切迹、三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心传导系、窦房结、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掌浅弓、掌深弓、静脉角、乳糜池、感觉器、感受器、角膜、视神经盘、黄斑、屈光系统、螺旋器、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反射、反射弧、腰骶干、网状结构、鼓索、交感干、脑干、大脑皮质、基底核、纹状体、内囊、边缘叶、边缘系统、椎体外系、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脉络丛、大脑动脉环

二、问答

1、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

2、 平静呼吸及深呼吸的参与肌

3、 胃的组成

4、 肝的脏面的形态结构

5、 胆汁分泌及输送途径

6、 喉腔的分部

7、 肾的冠状面的重要结构

8、 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

9、 精子产生及排出途径

10、 体循环

11、 肺循环

12、 右心室结构

13、 左心室结构

14、 心传导系及其结构

15、 各心瓣膜的位置及作用

16、 结肠和回肠的动脉分布

17、 胃的动脉及其来源

18、 甲状腺、肾上腺的营养及来源血管

19、 心、肝、脾、肺、肾的营养及功能血管

20、 直肠和肛管的动脉及来源

21、 泪液分泌及排泄途径

22、 眼睑及眼球肌肉及其作用

23、 鼓室各壁的名称、结构特点、毗邻及交通

24、 眼外肌组成及其神经支配

25、 支配舌的神经名称、纤维性质和支配范围

26、 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及其所属的分泌神经

27、 大脑皮质各中枢的位置

28、 第1躯体运动及感觉区特点

29、 脑脊液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30、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三、填空及选择(知识点相关内容)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及术语、轴与面、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各部作用、骨的分类及各类的特征、骨的构造、椎骨七个突起、各部椎骨的特征、脑颅骨及面颅骨、颅前中后窝内的特征结构、颅骨的骨性标志、鼻旁窦的开口、新生儿颅囟、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的骨性标志、腕骨近远二列排列顺序、下肢骨骨性标志、闭孔、髋臼、直接连接及间接连接的分类、关节基本构造及辅助结构、椎骨间的连接、椎间盘、脊柱生理性弯曲、胸锁关节、四大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肌的分类及辅助结构、咀嚼肌、颈肌、背浅深肌、胸上肢及固有肌、腹前外及后群肌、上肢带肌、手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内脏一般结构、胸标志线、腹分区、牙的分类及形态、牙组织及牙周组织、唾液腺、咽分部、食管狭窄、胃分部、十二指肠分部、空肠和回肠的特点、结肠与盲肠的特征结构、 McBurney点、结肠分段、胰分部、喉软骨、喉连接、肺尖、肺分叶、泌尿系统组成、被膜、输尿管狭窄、膀胱形态、女性尿道特点、输精管分部、男性尿道狭窄、女性生殖系统附属腺、卵巢、输卵管分部、子宫形态、子宫韧带、乳房结构、腹膜各位(内、间、外)器官、腹膜形成结构、脉管系统、体循环、肺循环、心的外形、卵圆窝、室上嵴、左心房、心间隔、心的静脉、心外膜、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外动脉、上下肢浅静脉、上下腔静脉重要通道、淋巴干、胸导管、脾、感受器分类、角膜、眼内容物、泪腺、眼球外肌、光锥、外耳道、鼓室、骨迷路、膜迷路、神经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脊神经、四大神经丛的组成及分支及支配肌肉及受损情况、脑神经的名称及性质及连脑部位及出颅腔部位、胸神经前支节段性分布、脊髓位置和外形及内部结构及功能、脑、脑干外形及内部结构、非脑神经核、小脑外形及内部结构、间脑的5个部分、脑神经发出纤维及支配的肌肉或粘膜、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及神经节及交通支、端脑外形及分叶、视觉区和听觉区的位置、语言中枢分类、侧脑室、大脑半球的髓质、神经传导通路、硬脑膜、大脑前中动脉营养部位、基底动脉分支、脊髓的动脉

生理: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二、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的难易。例如,细胞膜的基架是双层脂质分子,其间不存在大的空隙,因此,仅有能溶于脂类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细胞膜对物质团块的吞吐作用则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决定的。不溶于脂类的物质,进出细胞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1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单纯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包含的势能。

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最常见的离子泵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 -K+泵),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

(1)钠泵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节亚单位构成的细胞膜内在蛋白,催化亚单位有与Na+、ATP结合点,具有ATP酶的活性。

(2)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3)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有关。

(4)建立离子势能贮备: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贮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

(5)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三)出胞和入胞作用。(均为耗能过程)

出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则指细胞外的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因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外的受体结合并在该处引起的入胞作用称为受体介导式入胞。

记忆要点:(1)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2)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3)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Na+、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性主动转运。

(4)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1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也有脂蛋白或糖脂蛋白。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完全相同。

2膜受体结合的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可逆性。

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的表现形式:

静息电位——所有细胞在安静时均存在,不同的细胞其静息电位值不同。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产生。

局部电位——所有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1)形成条件:

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也就是说,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上离子通道中主要是K+通道开放,允许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3)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这种电位差持续存在,而动作电位则是一种变化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而膜内负电位减少或增大,分别称为去极化和超级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安静时的极化状态恢复称为复极化。

2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条件:

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Na+ -K+泵的转运)。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K+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Na+通透。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3)形成过程:≥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4)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5)动作电位特征:

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

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

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膜将经历一系列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它们与动作电位各时期的对应关系是:峰电位——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正后电位——低常期。

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通道有开放、关闭、备用三种状态,由当时的膜电位决定,故这种离子通道称为电压门控的离子通道,而形成静息电位的K+通道是非门控的离子通道。当膜的某一离子通道处于失活(关闭)状态时,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为零,同时膜电导就为零(电导与通透性一致),而且不会受刺激而开放,只有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时才可以在特定刺激作用下开放。

3局部电位:

(1)概念: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2)形成机制: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产生少量去极化或超极化,故局部电位可以是去极化电位,也可以是超极化电位。局部电位在不同细胞上由不同离子流动形成,而且离子是顺着浓度差流动,不消耗能量。

(3)特点:

①等级性。指局部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正相关,而与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无关,因为离子通道仅部分开放无法达到该离子的电平衡电位,因而不是“全或无”式的。

②可以总和。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一次阈下刺激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虽然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多个局部反应如果在时间上(多个刺激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或空间上(多个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给予)叠加起来(分别称为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就有可能导致膜去极化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③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

4兴奋的传播: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的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性传递,包括突触传递和非突触传递,某些组织细胞间存在着电传递(缝隙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记忆要点: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受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

②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本身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每次神经冲动引起的ACh释放量足以使产生的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邻近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水平,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这种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③在接头前膜无Ca2+内流的情况下,ACh有少量自发释放,这是神经紧张性作用的基础。

5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

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特殊结构:

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由肌小节构成,粗、细肌丝构成的肌小节是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肌管系统包括肌原纤维去向一致的纵管系统和与肌原纤维垂直去向的横管系统。纵管系统的两端膨大成含有大量Ca2+的终末池,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末池构成三联管结构,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2粗、细肌丝蛋白质组成:

记忆方法:

①肌肉收缩过程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过程,即细肌丝活动而粗肌丝不动。细肌丝既是活动的肌丝必然含有能“动”蛋白——肌凝蛋白。

②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的条件是肌浆内Ca2+浓度升高而且细肌丝结合上Ca2+,因此细肌丝必含有结合钙的蛋白——肌钙蛋白。

③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细肌丝不动的原因是有一种安静时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而这种原来不动的蛋白在肌肉收缩时变构(运动),这种蛋白称原肌凝蛋白。

3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③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4肌肉收缩过程: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5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

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六、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和学分析

1肌骼肌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例如人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等长收缩,这种收缩不做功。

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整体情况下常是等长、等张都有的混合形式的收缩。

内容太多,放不下了,抱歉

以上就是关于淋巴导管,盲点,马尾的名词解释,谢谢了,急用全部的内容,包括:淋巴导管,盲点,马尾的名词解释,谢谢了,急用、前方毗邻乳糜池的结构是什么、您好:我是出版社的编辑,如您有作品需要出版,欢迎添加我的QQ:2442235585谢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30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