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渔阳十二法

绝句渔阳十二法,第1张

一,渔阳第一法:

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赋陈就是直接叙述,兴起就是以写景开始。

步骤:

[起句] 用写景的办法交代清时间;

[承句] 交代清地点、人物,施事行为等。

一二句 要平铺直叙,交代清时间地点就可以了。

[转句] 是关键,这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创作成败。所以,必须狠下功夫。

要点:第三句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转折,宕开一笔, 另立新意(注意要和第一句若即若离,重在离,不能和一二句抱得太紧。同时要兼顾和一二句要有内在的联系)。

[合句] 抱紧第三句,扣主题,或议论或感慨。 或者描写景物压住情感,尽显绝的韵味。

例:

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访纪伯紫隐居(清·王士祯)

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二,渔阳第二法

1、一二句说一事,注意第二句和第一句的意思要衔接紧密。(可以是不同方面,也可以是事情的因果,或者同一事的两个点。)

2、第三句要用转折词,将一二句,转到另个方向,第四句要顺着第三句扣主题。

3、转折关系连词:用以连接连词前后的词、词组、句子所表达意思的转折。

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当我们要表达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或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学用渔洋绝法二,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例诗:《骊山怀古八首之七》

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

祗余今古青山色,留与诗人吊夕阳。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清王士祯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例二详解:

1此诗的题目比较长,但很清晰地表达了写诗的背景和诗的主题。

背景:“虎山擅胜阁”,说明此诗的地点;

主题:“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说明登擅胜阁的目的是想远眺邓尉山,却因为下雨而不能如愿。

由此,可见诗的题目对诗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借鉴,把我们的诗的题目拟好,千万不可忽视,或者写完诗才去想题目怎样写。

2起承两句点题说明地点,再以层松掩映带出古寺(擅胜阁);这是诗人近观所看到的情景:虎山层层青松掩映着古寺红色的墙壁。

3转合两句,由古寺登楼,点出主题:登楼远眺;却因被东风吹向太湖的雨阻隔视线,不能如愿。

4再看:“虎山桥”回扣“虎山”;“古寺”、“重楼”回扣擅胜阁;“看邓尉”回扣“眺光福”;“雨蒙蒙”回扣“以雨阻不得往”。句句扣题。

5转句用了一个转折关系连词“却”,来描写本来想远眺光福镇而再远至邓尉山的美景,但是因为下着雨,却只能看到细雨蒙蒙,故此诗写的就是事与愿违 。

请诗友们一定多注意第三句的转折词,表达的感情要使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或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等,渔阳二最佳。最简单的就是揣摩例诗的写法和感情,然后仿写。

雪藻兰襟浪淘沙室第五期临屏要求

三,渔阳第三法

创作步骤

起第一句用眼前景物,点名时间。

承点明地点、人物实施行为和空间环境。

起句和承句要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初学时必须注意这点)。

转 以假设或设问转换,要在1、2句那个时空环境中提升高度,将主题点出。

合 紧抱问句,做回答。

重点: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例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落凤坡吊庞士元(王士祯)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四,渔阳第四法

1 要点: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忆、记等词。

2 创作步骤:

起点明时间

承在第一句的基础上,交代清事情

转用忆、记等转接,将时间拉回到过去某一地点

合抱紧第三句,交代清忆、记的事情

3 第三句用字:

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

《杨枝紫云曲之一》清王士祯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五,渔阳第五法

要点: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创作步骤:

起句 点名时间。注意不能 直接用表时间的词语

承句 交代清地点事情,要紧抱起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起承两句交代清一件事即可,语意要连属,不可放松。(时间事件是过去发生)

转句 将时间拉回到眼前。用此日,而今,等词语 转接,另述一事,和 一二句过去发生的事情形成鲜明对比 。

合句紧抱第三句 ,将事件叙述完整。并用眼前的景物藏住自己情感,忌讳直接叙述情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渔阳第六法

1 要点:

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似、分明、好到等词引作者的评论。第四句紧抱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尽量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2 构思过程:

(1)一二句写眼前景,注意语意联属,

写景或由远到近 ,或由近到远,景物的配置的大小配置合理。不要见啥写啥,注意简化景物。

(2)第三句以叙写人事或者抒情转接,句中用好似、分明、好像作简要评论。注意转的要出人意料,不能老围绕前两句去思考,主题的升华应重点放在这句。所以必须在这句上下足功夫 。要出人意料!而第四句必须要出彩,要抓人眼球。如果你第三句平淡了,第四句如何出彩?

(3) 第四句紧抱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尽量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清溪  (王士祯)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七,渔阳第七法

1要点渔阳第七法的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2起句直接切题以眼前景兴起。

3承句紧抱首句,进一步将眼前的景扩展,为三四句做铺垫,注意语意的联属。

4转句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即为实接,仔细揣摩叙写人事句。

5结句宕开一笔,以景结,一定注意得由实返虚。

例诗:

再过露筋祠(王士祯)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江上(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八,渔阳第九法

1 要点:

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2 要点解读 :

主题落在第四句,通过否定句,加强语气,让诗味延伸于诗外。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的要顺,呼应要紧,三四句多用因果关系的复句。一二句多是渲染与铺垫,交代清地点、场景即可。全诗的重心应放第四句。

3 创作步骤:

(1)注意空间景物配置的透视关系,或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景物的大小关系要合乎空间透视原理。

(2)第四句提升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在表述上用否定句加强语气,突出诗味,否定词要出现在第四句。

(3)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关系要呈因果等关系的复句句型形式。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四》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

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华山道中即事》

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崦幽溪复几重。

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远闻钟。

九,渔阳第九法

1 方法: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2 要点解读:

第四句作诘问,是本法的最大特点。在绝句的特点那讲,我们学习了绝句用各种问句,是绝句的特点之一。第三句,呼应或者不呼应,但无论呼应或者不呼应,其语脉万不可断裂。

3 创作要点

一是 注意第三句的虚实承接

二是 注意第四句作诘问

三是 注意第四句和第三句意脉的联属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三

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玡风调旧知名。

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

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秦邮曲二首(之二)

今年孟冬河水乾,万夫畚锸聚河干。

行河使者黄符下,敢道无衣风雪寒。

真州绝句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十,渔阳第十法

1要点

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2要点解读

一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场景,写今事。第四句写往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具体啥往事,就让别人去想像吧。此法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注意,时空中的时间变,空间并没变,前三句所描写的今天空间和后一句所写的往昔空间是统一空间。万不可前三句写今天的颐和园,后一句却写到几年前的人民大会堂里去。

3创作

一是,一二三句写今事,注意第三句的接转,要若即若离。因为前三句如写今事,第三句往往容易平顺无跌宕。因此,在第三句一定要让诗的内容提升,不能和一二句抱的太紧。

二是,第四句必须有标注往昔时间的词。往昔的事万不可说破。点到就行,不要过于实在。

例诗:

万山

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

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十一,渔阳第十一法

1 要点:

上法前三句皆是烘托(修辞上是衬托),结句归结点明自身。

2、前三句时空、场景的描写,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烘托作用。所以本法,笔墨着力于前三句,点明自己的第四句才会顺理成章!一定仔细看例诗!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清王士祯

凿翠流丹杳霭间,(物静)银涛雪浪急潺湲。(物动)

布帆十尺如飞鸟,(物动)卧看金陵两岸山。(我闲)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二》

三月嬉春射雉城,(时地)钵池新水縠纹生。(静)

紫云低唱灵雏拍(动),爱忍春寒坐到明。(我)

十二,渔阳法第十二

1、要点: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但不需要四句全部对仗。

2、注意点:初学者最好一二句用对偶。如想用在三四句上,最好不要用工对——显得收不住!!!最好用流水对或反对。

例诗:

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新滩二首之一》王世祯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滩东来如建瓴。

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西湖景色的词作 。 周密写有十首《木兰花慢》,分别描写西湖十景,该词是其中的第三首,与其他各首一样,其突出特点是刻意求工,在词藻锤炼上颇下了一番功夫。

踏雪寻梅,是古人雅事之一。早在五世纪梁简文帝萧纲就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在西湖孤山之侧、里湖外湖之间的断桥,更是一个赏雪的好去处。“觅梅花信息”,起句写出一种焦急探求的急切心情。“拥吟袖、暮鞭寒”。词人边走边吟,天寒地冻,双袖紧掩;暮色苍茫、寒气袭人、词人不得不挥鞭驰马,词人“觅梅花信息”的雅兴之浓跃然纸上。此情此景,比起“翩翩马上帽檐斜”尽日寻春的贵公子来,别是一种高雅风致。接着“自放鹤人归”三句用林和靖的故事。北宋诗人林逋谥和靖,他结庐孤山,梅妻鹤子,终身不化。二十年间不入城市,纵情西湖山水间。像林逋这样的高士今已不见,词人的惋惜从“自”字中隐隐现出。“月香水影 ,诗冷孤山 ”,八个字清幽绝俗。上句用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然贴切;下句颇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样的深深感慨。开头六句,前三句情调高昂,后三句则惋转曲折,今昔情景相较,显得跌宕有力。词人感情起伏荡漾,反复咏唱之间,更觉它韵味悠远。难怪《介存斋论词杂着 》中说该词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无与为匹”,可谓贴切。

“等闲”,在这里有不留意的意思 。时光飞逝,转瞬间,“泮寒晛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冰融化曰泮 ,阳气浮动曰晛。也许不要多久,雪消春至,到那时,冰雪消融为水,流入御沟,潺潺而鸣,来到人间 。这是词人踏雪寻梅途中的想像。在天寒地冻,素裹银妆之时,词人却驰骋想像,仿佛看到春到人间,冰雪化为春水,另有一番新天地。本来,“御沟宫女怨,流不到民家”这里词人偏说冰雪融为御水到人间,其想像之美令人感叹!词人这里可能有所寓意。陈廷焯称这十首《木兰花慢》“不过无谓游词”(《白雨斋词话》)的话,似并不公允。“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从上面的想像,又回到“觅梅花信息”的现实中来。“瓦陇竹根”,指屋顶竹根。四字分别表示上、下,但暗示都有皑皑白雪覆盖。面对着这纤尘不染,超凡脱俗之境界,不由得词人愿在柳下解鞍,盘桓徜徉于这桃源仙境。

下阕先写所见的断桥景物。“琅玕”,本指美石,“石而似珠”,这里实指翠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留客夏篁青琅玕。”仇注云:“诗家多以琅玕比竹。”可知是说一片翠竹,迤逦远去,依停烟雾缭绕水湾。这两句点染出环境的幽静。“孤棹晚,载诗还”。上应“吟”字,词人的吟兴,无论是挥鞭而来,还是乘扁舟一叶,在暮色苍茫中踏上归途,都始终不衰。来时“拥吟袖”;归时“载诗还”,作者对风景的流连与如潮的遐思 ,在这里表现得委婉生动。接着对这种幽情雅意再作深一层渲染:“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画桥,指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二、三两句相互映衬,声情并著。奁,本为妇女的镜匣。这里是说,斜月当空,玲珑剔透,犹如妆镜掀起一角镜袱,露出一缕幽淡的清光。这些正是所谓“尽洗靡曼 ,独标清丽,有韶倩之色,有绵渺之思”(戈载《七家词选》)的妙句,意境幽邃,但字面上却浅近易明。可说雅丽处取 (周邦彦),绵密处取梦窗(吴文英),清脱淡雅,而自有独至处。写过断桥美景、游兴盎然,自我方面的抒怀后,词人变幻笔法 ,转写另一情事:“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阑,与栏通,这里指东边的花园,锦鹓斑:鹓,鹓刍鸟 ,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这里指锦缎鞋上鸾凤鸟一样的图案。这是词人于归途中所见之奇美景致;在小园幽径之上,莲步轻盈,使人轻轻嗔怪雪消后的浅泥,溅湿了她绣有鸾凤图案的锦鞋。在游赏之类的诗词里,诗人于自我抒情时,插入耳闻目见的图景,此法十分常见。如尹廷高《花港观鱼》本是写自己看到逐队嬉游的鱼儿 ,却忽然宕开一笔写“红妆静立阑干外,吞尽残香总未知”。这种“插图”,更使诗情荡漾摇曳多姿,为词人的断桥之游,生姿添色 ,带有生活气息 。“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这时,天朗气清,湖水碧酖,仿佛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 ,鸟鸣莺啭 ,也萦绕在我耳边。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南史·谢惠连传》称,这两句诗是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惠连,文思大畅所得。故称“梦草”。最后畅想春天即将来临,在欢快之情尽展中缓缓拉下全篇结束的帷幕。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幼年随父宦游闽浙。《木兰花慢》赋西湖十景,是他三十二岁时的名作。他出身名门,然而尚涉世不深,词中风格清高澹远,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题曰《断桥残雪》,却通首不见一个“雪”字,但却无处不在写“雪”。比如“梅花信息”而需要 “ 觅” ,有雪;“诗冷”二字,暗中写雪;“等闲”三句写雪融化时的情状,“瓦陇竹根”之所以“更好”,乃是因为有雪点缀,佳人“步玉”自然写出雪态;就是到最后的“晴波涨绿”,这新绿溅溅的水中,也尽含雪的魂影。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即是虚实错落 ,情致婉转“残雪”皆于虚处时时流露。其次,词中妙句颇多,但此处之妙不是以辞浅意深见长,而是清丽动人,表现了周密青年时代的诗词风格。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作者周密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着数十种。其词远祖 ,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周密的其它作品

○ 观潮

○ 西塍废圃

○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

○ 扫花游·九日怀归

○ 闻鹊喜·吴山观涛

○ 周密更多作品

以上就是关于绝句渔阳十二法全部的内容,包括:绝句渔阳十二法、木兰花慢·断桥残雪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72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