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到底有多大

月亮到底有多大,第1张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云遮

1、月球直径:347628千米。

2、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3、2019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月亮在太阳系的卫星中虽然不算最大的,但是跟它的主星--地球相比,月亮却是个大卫星。月亮的平均直径34758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4; 它的表面积是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面积的1/14,比我们亚洲的面积稍微小一点;月亮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等于地球体积的1/49;月亮的质量是7350亿亿吨,大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 月亮物质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相当地球密度的3/5。这样大比例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少有的,月亮和地球简直像是一对卫星。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月球:

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¼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的1/813。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为162米/秒,为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同一种物质在地球上称得的重量是月球上称得的1重量的6倍。

俗称“月亮”。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由于反射太阳光而被人们观测到。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1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平均密度334克/厘米3,质量735×1025克。月面上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为地球上的1/6;有众多的环形山、山系、月海、月陆、辐射纹等结构;无水,基本上无大气;温度变化大,在太阳光直射下高达127°c,夜间降至-183°c。

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体积是 2199×1010 立方千米,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 中国的表面积是2010万平方公里,而月球的表面积是3800万平方千米,所以,月球的表面积相当于189个中国。

如何测出的月球质量?

古代天文学家对月亮的看法,即把它看成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他坚持认为所有天体都纯粹是由光组成,不会有其他的物质。它们的大小就如同一片云或一个影子一样,并不重要。

那么,月亮质量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不过,怎么才能测量出它的质量呢?我们既不可能利用常规方法去称月亮,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状态,总而言之,在地球上所能办到的一切在月亮上都不适用。你也不能到月亮上去,通过测量它表面的重力引力的大小来求出它的质量(这个方法在1969年之前是行不通的)。

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在地球上测出月亮的重量?让我们想想有什么妙技,能不能借助一下我们通常见到的跷跷板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所谓跷跷板,它是一条长的平板,中间固定在一个能灵活转动的轴上,两边可以以轴为中心上下运动。让我们假设跷板的两头各坐上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将跷板压下去,直到脚着地。他用力蹬一下地,于是他坐的一头便升了上去,而另一边则降了下来。当另一头的小孩双脚着地后也用脚蹬一下地,于是他坐的一头又升上去了,而对面的一头又重新降下来了。这样重复地做下去,直到其中一个小孩不想再玩儿了为止。

可是,假如其中一个孩子比另一个孩子体重要重,当这个体重稍重的孩子坐在跷板的一头蹬一下地时,跷板只升高了一点儿,然后又降下来了,这是因为另一个体重轻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力气将跷板压下去,使其对边升上去。因此,跷跷板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体现出它的趣味性的。

使一头重一头轻的跷板保持平衡的窍门就在于让重的孩子向前挪一点儿位置。对于重的孩子来说,坐的位置越靠近中轴,就越不容易将自己的一边压下去,那么对轻的孩子来说,跷板压下去就越容易些。相反,对于重的孩子来讲,他坐的位置离轴越远,将跷板压下去越容易些,而轻的孩子想将跷板升上去的难度就越大。反复试验后最终会找到一个位置,能使两个小孩都有能力将跷板压下去,从而使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分别称出两个 小孩的体重,并测出当跷板两头保持平衡时他们各自离中轴的距离,你就会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小孩的体重是另一个小孩的二倍时,那么体重轻的一方所坐的位置离中轴的距离是体重重的一方离中轴的距离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只知道一个小孩的重量,同时也量出了当跷板平衡时,两个孩子各自所坐的位置到轴心的距离,就能知道另一个孩子有多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杠杆原理”。这个原理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于公元前250年利用数学方法总结出来的。

地球和月亮所在的位置就好比是两个玩跷跷板的孩子所处的位置一样。地球的重力引力作用在月亮上,使得月亮围绕它旋转;而月亮的重力引力同样也作用在地球上,对地球来说,它存在着围绕月亮旋转的趋势。

假设地球和月亮的质量完全相等,那么它们之间相互旋转的趋势也相等。也就是说,地球和月亮都共同围绕着一个点运动,这个点就是地心和月心连线的中点,月亮和地球分别位于这个中心点的两边。

但是如果地球的质量比月亮的质量大,它们之间的支点(也就是重心)离地心就更近一些,就如同跷板的支点更靠近体重重的孩子那边一样。如果我们认为地球质量比月亮的质量要大很多,那么重心就离地心相当近,近到我们几乎可以近似地认为只有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则保持静止不动。

当然,地球绝不是静止的。它每月也绕重心转一小圈儿。而地心总是处于离月亮很远的重心的一边。可以通过对一个月中恒星运动规律的研究而得出地球在一个月里绕这个小圈所经过的路径。地球每月绕这个小圈旋转时,恒星似乎也在相反的方向上绕小圈旋转。

地—月系统的重心离月心的距离是离地心距离的813倍,而地—月系统中心离地心的距离是4700公里,地表至地心的距离是1600公里。因此,在我们看来,好像在地—月系统中就只有月亮在转动。

也就是说,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3(或者是12/100)。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很大,但它仍旧说明月亮质量有740×1021千克重。

再有,由于月亮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引力也很小。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站在月亮上,那么我们的体重就只有地球上的1/813重。但必须记住,因为月亮是一个小的天体,因此,我们从月表到月心比从地表到地心更近一些,也因此而增加了月亮表面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站在月亮上,我们也就有在地球上体重的1/6重。

一旦知道了月亮的质量和它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计算结果是334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密度的3/5。从这一点,我们立刻就能推断出月亮没有像地球那样的铁芯,但肯定到处是岩石。再有,既然月亮比地球小,那么月心的温度一定比地心的温度低,并且,由于岩石不像铁那样容易熔化,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月心不是液态的。

既然月心不是液态的,那么月核处也就形成不了漩流,同时,也因为月亮自转的速度太慢而没有能力形成漩流。于是我们进一步又能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月亮上没有磁场。当人类将探针送上月球去探测它的磁性时,会发现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月亮和地球不同,它不是一个磁体。

至于其他行星,比如说火星,它自转相当快,但它也没有铁芯。水星和金星上都有铁芯,但它们自转速度却十分缓慢,因此这些天体世界也都不是磁体(水星表现出略微有点磁性,其原因有待探讨)。

地球具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moon),月球直径约为地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地球和月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组成一个双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绕地球旋转(公转),其旋转的角速度为 33′/h,线速度约1km/s,旋转一周的时间为 2732 d。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到底有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月亮到底有多大、月亮有多大、月球有多大 月球的大小是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69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