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首都是哪里

缅甸的首都是哪里,第1张

缅甸于本月上旬开始悄悄搬迁首都———从仰光搬至中部地区的小城彬文那,一切都十分神秘。迄今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如今,新首都彬文那与旧首都仰光的生活与运转一切正常吗?而围绕着本次大搬迁,说法却越来越多……

三年前就已选址

近日,来自西方媒体的披露称,尽管缅甸首都于半月前的搬迁行动来得十分突然,但是事实上,缅甸军政府的选址工作于三年多前就开始启动了,只是正式对新首都的动工兴建是在12个月之前。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自从选址之后,缅甸军政府直到12个月前才开始在当地动工兴建,而在彬文那地区,当地的新建筑包括有机场、国会大楼、外国使馆区、军政府领袖官邸及其他政府官员宿舍。据透露,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所有行动完全保密,禁止外界人员进入。

多久搬完是“国家机密”

从11月6日开始,缅甸政府便开始悄悄的搬迁行动,当天共有至少9个部已部分搬迁到了新首都,包括商务部、外交部、内政部等。

据缅甸新闻部长觉山表示,迁都是因为缅甸要建设一个现代化首都,选择彬文那做首都,因为它处于缅甸的中心地带,与缅甸各地交通都很方便。

然而,在各种场合,政府高官都始终拒绝透露用多长时间完成迁都计划,也拒绝回答记者的各种提问。有关多长时间搬迁完毕似乎变成了缅甸的国家级机密。

不过,目前仍有不少人对彬文那能否成为完全成熟的新首都表示了强烈的怀疑。有人甚至放出风来说“他们肯定会回到仰光”。尽管缅甸高层早就看上了彬文那,但对于到底要不要搬,什么时候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缅甸政府比较犹豫,因为高层仍存在着分歧。

迁都经费从何而来?

据报道,缅甸迁都的经费来源只有三种可能:一是多年来的积累,换句话来说是国库所有,来自于政府税收;第二种可能是向各大公司摊派费用,以解决建设和搬迁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另一种可能则是有多少花多少,年复一年,直至建完,而不必一步到位。

图:仰光可能成为缅甸经济文化首都。

新旧对比

新首都生活仍不便

彬文那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目前常住人口估计不足10万。

自从缅甸搬迁新都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然而在新首都生活并不如意。据悉,由于许多政府官员被要求不得携家带眷同往新都,因此突然远离家人使他们极不适应;其次,由于许多生活设施仍未完善,当地的生活条件仍显简陋,比如一些低级官员目前还只能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甚至连吃饭的问题也无法很好地解决。此外,从彬文那至仰光虽然只有390公里的路程,但是由于并非高速公路,因此回仰光与家人团聚的一个单程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

旧首都将成经济文化中心

仰光面积35286平方公里,人口300万,仰光在缅语之中有“和平之城”的意思。

自从搬迁开始以来,在缅甸的旧首都仰光,一切仍然正常,丝毫没有受到搬迁的影响。包括中国驻仰光的大使馆在内的各国大使馆依然与往常一样正常进行着办公,而大使馆仍未接到搬迁的通知。与此同时,仰光的旅游业也丝毫未受影响,来自各国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一些在大使馆工作的外国人表示,现在,他们觉得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分析人士认为,在今后不排除仰光渐渐成为一座经济与文化为核心的首都;而彬文那则将变成国家政治与军事的中心。这意味着缅甸将可能同时存在两个首都。而这样的情况在其它国家是有先例的,比如拉各斯与阿布贾就分别是尼日利亚的经济与政治首都。(姜书)

国际观察:迁都为什么如此突然?

王介南教授是我国研究缅甸问题的最知名的学者之一,是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缅甸问题专家。他分析说,缅甸突然迁都,主要有两大原因:

此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直就缅甸的毒品等问题向缅甸军政府施压。缅甸军政府十分紧张,他们意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攻缅”信号灯已经亮起。在缅甸政府高层看来,当初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在没有任何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发起的,而现在则有了现成的(针对缅甸)的联合国决议,这等于有了行动的依据。因此,就在国际社会还未完全反应过来时,缅甸政府悄悄开始了首都的搬迁。这极有可能是缅甸军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况下悄悄搬迁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于另一个原因,王教授则分析说,迁都彬文那将使军事指挥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装活动的边境地区,会对这些旨在谋求独立的民族武装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并且更有利于控制和打击这些武装组织。

支那(Myitkyina)

缅甸联邦北部城市,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 Myit-son )的下游,东距中国边境约50公里。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人口约35万,由克钦族,掸族和缅族组成。以产砂金著名。柚木采伐和加工中心。有缫丝厂和食品工业。贸易中心。仰光—密支那铁路的终点;又是伊洛瓦底江航运的起点;公路南经八莫至中国云南边境城市畹町,西北与印度边境相通,向北沿迈立开江可通向中国西藏边境。有机场。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 khat cho ,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 appl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 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被称为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因为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还因为它在计划修建的利多公路(也译作雷多公路或列多公路,后改名为史迪威公路)路线上。

密支那 Myitkyina

缅甸北部边陲重镇,克钦邦首府。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迈立开江西岸 ,是缅甸北部最重要河港。人口约 35万。地处北部山地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37℃,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战略据点。产柚木和其他木材,种植水稻、甘蔗等。缫丝、木材和食品加工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北部地区交通重镇,是史迪威公路上的贸易中心。公路南经八莫可达中国云南省畹町,北经葡萄城可抵中国西藏;是纵贯南北的仰光一密支那铁路线终点,与全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孟拱也有铁路相通。建有机场和热电厂。克钦人每年5月在此举行宗教仪式。

密支那(Myitkyina)是缅甸联邦之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 Myit-son )的下游。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人口约35万,由克钦族,掸组和缅族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 khat cho ,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 appl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 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被称为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因为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还因为它在计划修建的利多公路(也译作雷多公路或列多公路,后改名为史迪威公路)路线上。

该城市仅通过特殊允许才对外国人开放。

缅北地区属于缅甸,指的是缅甸北部。

缅甸北部又叫上缅甸,基本由曼德勒、马圭、实皆等省和克钦邦、掸邦、克耶邦、钦邦等城市组成。

缅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四个城市直接与我国云南省接壤:云南普洱市对面是掸邦的第二特区佤邦,德宏州对面是木姐,临沧市对面是果敢,西双版纳州对面是掸邦第四特区小勐拉。

缅甸简介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三个封建王朝。

缅甸国土形状很像一个菱形,东北部与中国的云南和西藏接壤,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搭界,西南则是孟加拉湾。由于地处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汇处,缅甸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和印度极大地影响。

缅甸全国大部分都处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降水丰富,境内多山,石油、天然气、金、铁、玉石、木材等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经济却非常落后,是联合国认定的欠发达国家之一。

内比都(Naypyidaw),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首都,位于缅甸中部山区的彬马那(平满纳、彬文那、宾马拿,Pyinmana)西侧,位于仰光以北,距仰光约400公里。

2005年11月6日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都到此,2006年军人节正式宣布新都名为Nay Pyi Taw(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

相关说明

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的山区,距离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首都。气候上分为夏季、雨季和冬季。

“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北依山势,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内比都包括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为924608人。

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稻米、黄麻、柚木、蔬菜、水果等。

从“内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缅著名古都曼德勒。

百度百科-内比都

以上就是关于缅甸的首都是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缅甸的首都是哪里、缅甸密支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吗、缅北是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0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