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耳顺什么意思!

六十耳顺什么意思!,第1张

成语 耳顺之年

解释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60岁

示例 至乎~,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上文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问题一: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是多大啊 60岁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问题二: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 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哦,谢谢~

问题三:耳顺之年又叫什么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杖者:《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P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陈长生)《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杖乡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

耆龙,耆,耆叟,。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日本称还本卦(本卦还り),古代以干支纪年,60年后又回到了出生时的干支。还有还罚华甲,下寿,杖突等。

问题四: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耳顺是什么意思?花甲是什么意思?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耽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花甲的来历:

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问题五: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孔夫子曾经说过: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 七十而不逾矩。 意思很简单,15岁是读书年纪,那么30岁就要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了,讲的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要独立生活了。

问题六: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

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四十不惑:意思并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五十知天命:“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六十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七十随心所欲:七十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扩展资料:

典源: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而立指的是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我认为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每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中国劳动力过剩更加剧了这种过高的要求,这只是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立业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尽到社会责任所必备的。

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至于是先立业后立家,还是先立家后立业,每个人情况不同,也不必要分哪个为先哪个在后。年轻人必须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还是早些好。

不惑指的就是不在疑惑,活得明白。知天命也就是知道了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耳顺指的是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生气,心里依然平静。

以上就是关于六十耳顺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六十耳顺什么意思!、顺耳之年是什么意思、“六十而耳顺”中“耳顺”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36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