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都城

唐朝的都城,第1张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通俗地讲,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长安城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宏伟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城池建设得非常宏伟,面积达8727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54倍,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287倍,是罗马城的639倍。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葺,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

唐朝发展史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出现万国来朝局面。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都城有两个,长安和洛阳。

唐朝的首都有两个,分别为长安和洛阳。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洛阳位于今河南省。

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初唐定都于长安,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故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与坊分设的典型。

长安在历史的重要性: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城垣雏形,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唐朝的都城有两个,分别是长安和洛阳。

1、长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

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2、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

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扩展资料: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公尺,是今北京东西长安街宽的两倍。

其他通城门的大街也多宽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错的大街将郭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

唐贞观后对长安宫室进行增建,贞观八年(634年)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宫,次年更名大明宫。

龙朔三年(663年)后这里成为主要朝会之所。玄宗时又于藩邸兴庆坊建兴庆宫。此外,唐长安城的东南隅,还有风景游览区曲江池,将风景区与都城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创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文献记载长安的西市附近集居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邻的崇红坊,还设有波斯教寺。当时这一带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洛阳方面,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废除东都,毁洛阳宫厥。至显庆二年(657年)恢复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

洛阳郭城平面接近长方形,周长约28公里。设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宫城位于郭城西北角,东宫在宫城之东。

皇城绕宫城东西南三面修筑。宫城北部有曜仪、圆壁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郭城内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形或长方形里坊。

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121公尺,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其余连接城门的街道宽41-59公尺。里坊有坊墙,四面设门,内设十字街。

据考证,洛水北有二十八个坊、一个市,洛水南有八十一个坊、两个市,共一百零九个坊、三个市。

总之,长安、洛阳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连年战争,使两京受灾惨重,故唐以后已难复旧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长安。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唐朝的首都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自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唐朝建立,自此一直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唐朝共存世311年。

隋朝,自公元581年建立后,隋朝就围绕着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可是,此制度打破了北周的“关中本位政策”,整体来说过于急功近利了些,所以,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地主纷纷起义反抗朝廷,而唐朝的皇也就是当时李氏家族其实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所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次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长安,建立唐朝,隋朝灭亡。自此,长安就作为唐朝的首都一直到唐朝灭亡为主唐朝的历史皇族都没有迁都过。

扩展资料:

大唐开国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北周和南陈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外部东突厥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 ,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瓦岗军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

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今河南洛阳)。

1、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

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

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贞观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

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2、洛阳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唐朝时期,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扩展资料:

都城遗址:

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朝称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开皇三年由长安(今汉长安城)迁至于此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皇城、禁苑组成。

长安城遗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勘察、发掘,先后完成了对外郭城、皇城、宫城及城内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并据此绘制了长安城的实测图和复原图。

发掘勘测的结果证明:唐代长安城的周围有七十多里,比今天的西安旧城(即明清时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间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宫城— —皇帝居住的地方。

在外郭城垣上有十二个城门。许多纵横的街道把全城除宫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区整齐地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长方形的坊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长安城遗址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的都城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的都城、唐朝的首都在哪里、唐朝都城在哪里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47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