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是指哪五帝

五帝是指哪五帝,第1张

五帝一般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帝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人物合称,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之分。人们相信其死后亦成为神,辅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统治五方。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称呼。

三皇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天地初开便有天皇,且与北极同道,其身份极崇高。

《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后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汉时期各地文化融合后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

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五帝是指尧、舜、黄帝、颛顼、帝喾五帝。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由影响力的部落首领的尊称,之后演变为指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五方上帝。在中国古代将远古将三个帝王与上古五个帝王称为三黄五帝的传说,秦始皇后皇帝为帝王专属称号。

五帝是哪五帝

其实对于五帝的说法是有着三种说法的,第一种是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是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是指少皞(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关于三皇五帝,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者部落联盟首领,并追尊为“皇”或“帝”。而人民则将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中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也反映出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关系的氏族通过长期发展而成的。

五帝分别是: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属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农氏,属神祝融;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属神蓐收;北方黑帝颛顼高阳氏,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氏,属神后土。

对于黄帝与炎帝,我们大都比较熟悉。据传说,炎黄两帝本是来自于同个部落的兄弟,后来由于冲突,成为了两个敌对部落的首领,再后来,大家也知道,黄帝打败了炎帝,最后两部落逐渐融合变成了我们现今一直挂在嘴上的华夏族。

五帝的传说:

传说,黄帝是华夏族的缔造者,是创造中华文化远古时期的总代表。人称有熊氏,是少典之子。母亲附宝乃炎帝母家有蟜氏女。黄帝生于轩辕丘,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698年。神话说附宝感电光绕北斗怀孕,两年后生一肉球,黄帝从肉球里钻出,自称是轩辕星降世。

后发明车战法,古代有布幕的战车叫“轩”,两车中间的空当称“辕”,黄帝发明车战法,因又称“轩辕氏”。传说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异母兄弟。

五帝:

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颛顼(zhuān xū):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帝喾(kù):

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尧:

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

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主要成就:完善政治,治理水患,制定历法

舜: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

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扩展资料:

五种五帝:

1、《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2、《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4、《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

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5、《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

参考资料:

三皇五帝_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关于五帝是指哪五帝全部的内容,包括:五帝是指哪五帝、五帝是哪五帝、五帝指的是哪五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34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