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文学家

英国著名文学家,第1张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作品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等。

简·奥斯丁,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作家,被英国作家、评论家司各特成为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作品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诺桑觉寺》、《爱玛》和《曼斯菲尔德庄园》。

狄更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乔治·戈登·拜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那可多了:

☆英国文学名家名著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杰弗里·乔叟(GeoffreyChaucer,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Canterbury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无事生非》(MuchAdoaboutNothing)和《皆大欢喜》(AsYouLike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toaNightingale)和《秋颂》(ToAutumn)等。

雪莱(Shelley,1792一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贵族家庭。他既创作了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写了很多优美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这些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麦布女王》(QueenMab)、《致英国人民之歌》(SongtotheMenofEngla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Unbound)和《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等。《西风颂》里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Winters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成为妇幼皆知的诗文。

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18-19世纪之交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骚塞(RobertSouthey)三人组成“湖畔派诗人(theLakePoets)”其作品的主题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长期津贴,1843年又被封为桂冠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Prelude)等。

笛福(DanielDefoe,1661-1731)是英国小说之父。59岁时发表的成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出版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随后,他又写了《辛格顿船长》(CaptainSingleton)、《摩尔·弗兰德》(MollFlanders)、(大疫年日记)(aJournslofthePlagureYear)等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根据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航海遇险、流落在荒岛上并独居4年才获救的真实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作品。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理想中的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富于冒险精神,依靠个人的劳动和智慧力量克服自然界的种种困难。这对于否定普通人作用的封建社会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

简·奥斯丁(JaneAusten,1775一1817),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一生住在乡间。写过六部小说,多以乡间生活为背景,更以婚姻问题为中心题材。她的作品情节结构精密紧凑,人物描写深刻生动,戏剧场面精彩,对话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曼斯非尔德花园》(MansfieldPark)、《爱玛》(Emma)等。华人导演李安(AngLee,1954—)于1995年导演的外语影片《理智与情感》获当年美国奥斯卡(Oscar)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蒂、爱米丽和安妮姐妹(Charlotte,EmilyandAnne)三人出身贫寒,幼年丧母,不得不在慈善学校度过童年。夏洛蒂38岁才结婚,次年去世。两个妹妹终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JaneEyre)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说问世后立即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坦率而热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欲望和社会地位发生冲突的妇女。爱米丽的《呼啸的山庄》(WutheringHeights)被誉为第一部社会革命小说。安妮的小说具有平静力和现实性,也得到了一些评论者的称赞。

查理·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幼年家贫,曾作徒工,成名后仍接近贫苦人民。一生创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PickerwickPapers)、《雾都孤儿》(OliverTwist)、《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艰难时世》(HardTimes)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真切而又富想象,既有尖刻的讽刺,又有幽默的夸张。

沃特·司各特(SirWalterScott,1771一1832)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小说。《艾凡赫》(Ivanhoe)是他的代表作,它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在上一世纪征服了英国的诺曼人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和穷苦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它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了一幅描绘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斯蒂文森(RobertStevenson,1850-1894))是英国著名的冒险故事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构思精巧,其成熟小说富有独创性和力量。他写了一系列以苏格兰为背景的小说,如《黑箭》、《绑架》、《巴伦特雷的少爷》等。他的成名作《金银岛》(TreasureIsland)是男孩们爱不释手的好书。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一1924),英国航海家和小说家。他出生在俄国的波兰人家庭,康拉德是他的笔名。他自幼向往海上生活,先后在不同的商船上工作,担任过水手、大副和船长等职务。他在海上传奇式的经历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有《黑暗的中心》(TheHeartofDarkness)、《吉姆爷》(LordJim)等。《黑暗的中心》写船长马洛指挥一艘汽船沿刚果河深人非洲寻觅文明的故事。这部书表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在许多地方对殖民上主义表示不满。

哈代(ThomasHarday,1840-1928)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位和最重要的小说家。一生以英国南部小镇为背景写了很多“威塞克斯系列”(theWessexnovels)的小说,主要有:《德伯家的苔丝》(TessoftheD’Urbervilles,被改编成有影响力的**)、《无名的裘德》(JudetheObscure,被改编成有感染力的**)、《还乡》(TheReturnoftheNative)等。小说中充满了悲观主义(pessimistic)的人生观和宿命论的思想。

维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Woolf,1882一1941),英国现代女作家。她对小说的写作形式曾作出独特贡献,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她在伦敦的住地布鲁姆斯伯里成为文学中心,座上客都是当时著名作家和文人。维吉尼亚的小说着重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远航》(TheVoyageOut)、《奥兰多》(Orlando)和《黛洛维夫人》(MrsDolloway)等。《黛洛维夫人》是吴尔夫早期的佳作,写黛洛维夫人一天24小时之内的生活。情节简单,风格特点是抒情、深邃、细致。用“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ness)这一创作方法深刻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个性及弱点。

DH劳伦斯(DHLawrence,1889-1930)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著名的现代派作军代表之一。他在创作上摒弃了英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质朴、句子结构简单,大量使用淳朴的生活语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并辛辣地批评了现代工业社会。他一生写了1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伟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虹》(TheRainbow)和《恋爱中的女人》(womeninLove)。其他作品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ove)、《迷失的少女》(TheLostGirl)和《儿子与情人》(SongsandLovers)等。

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政论家。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到上海访问中国。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鳏夫的房产》(Widower’sHouse,1892),《华伦夫人的职业》(MrsWarren’s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Barbara,1905)、《伤心之家》(HeartbreakHouse,1913)、《圣女贞德》(JoanofArc,1923)、《苹果车》(TheAppleCart,1929)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受到了沃尔特·佩特等人审美观念的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王尔德曾经因为同性恋而成为当时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对他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

和文学史上著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1888年),戏剧《少奶奶的扇子》(LadyWindermere`sFan,1892),《帕都瓦公爵夫人》(TheDuchessofPadua,1893年),《莎乐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IdealHusband,1895)。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爱尔兰意识流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文学生涯始于191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尤利西斯》(Ulysses)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的题目和内容源出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和荷马史诗《奥德赛》。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具有现代史诗的概括性。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S226;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长篇小说《芬尼根守夜人》(Finnegan’sWake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板的潜意识和梦幻为线索,是一部用梦幻的语言写成的梦幻的作品。

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0),英国小说家、散文家。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摒弃了19世纪人们喜爱的繁缉辞藻和复杂的细节描写,采取更为流畅自如、更加口语化的写作风格。主要作品有《霍华德庄园》(Howard'sEnd)、《印度之行》(APassagetoIndia)、《最长的旅行》(TheLongestJourney)、《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RoomwithaView)和《莫里斯》(Maurice)等。《霍华德庄园》是福斯特的成名小说,已拍成**,搬上银幕并获得奥斯卡奖。故事讲述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由想象力的玛格丽特和追求商业利益而濒于精神崩溃的亨利结婚,玛格丽特把亨利带回到以前的旧居,希望重建想象力与土地的联系。

约翰·福尔斯(JohnFowles,1926-),英国小说家。195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希腊、法国和英国教学。他的作品把心理描写和社会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第一部小说《收藏家》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欢迎。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占星家》、《法国中尉的女人》(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等。《法国中尉的女人》被改编成为**,描写19世纪中叶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角恋爱故事。

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1911-1993),英国当代最受拥戴的小说家之一,毕业于牛津大学,做过中学校长、大学讲师、演员,航海员和音乐家。一生创作了10多部小说,主要有:《蝇王》(LordoftheFlies)、《遗产继承人》(TheInheritors、《金字塔》(ThePyramid等。《蝇王》是部虚构小说,讲述了一群不受文明与社会道德束缚的孩子在热带荒岛上蜕化为野蛮人的故事。小说因为探究了童心的泯灭与人性的黑暗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的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福尔赛世家》。

一、高尔斯华绥生于1867年,于1933年去世,他出生在伦敦,也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毕业于牛津大学,高尔斯华绥出生在伦敦当时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大律师,并且有好几家属于自己的公司,高尔斯华绥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法律专业,在1890年获得了律师的资格证,在1891年至1893年期间游历了整个欧洲,并结识了康拉德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在1932年高尔斯华绥写的小说《福尔赛世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高尔斯华绥在1895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第一个作品《岛国的法利赛人》,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1906年发表小说《有产业的人》,给他自己带来非常广大的粉丝,并且确立了他在文学历史中的地位,随后的日子里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其中高尔斯华绥还创作了许多戏曲作品,包括《斗争》、《正义》等等,这些影视作品在当时上演表现得非常成功。

三、高尔斯华绥是一名非常高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部剧本,其中还有12篇的短篇小说、散文等等,在他创作期间荣获过美国许多大学授予他的学位,曾经还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在1929年荣获荣誉勋章,他也是英国当时文学坛中最优秀的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尔特两人共同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创作手法一般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式手法,特别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福尔赛世家》中,这种手法达到巅峰。

英国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狄福

《呼啸山庄》 爱米莉·勃朗特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人性的枷锁》 萨乌希德·毛姆

《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名利场》 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

《苔丝》 托马斯·哈代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廉·莎士比亚

《麦克白》 威廉·莎士比亚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威尼斯商人》 威廉·莎士比亚

亨利·菲尔丁的主要代表作是《汤姆·琼斯》、《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阿米丽亚》。

亨利·菲尔丁简介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萨默邵格拉斯顿伯附近一破落贵族家庭。早年因贫困到伦敦以写作舞台剧本为生。后因作品触怒了当权的辉格党领袖,被迫停止戏剧创作。以后当过律师和伦敦首席警察厅长。四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他一生写下25部喜剧和4部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杰作《汤姆·琼斯》深刻地表现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质。汤姆真诚纯洁,经受了各种诱惑和磨难,战胜了重重阻碍与艰险,终于和心爱的女子索菲亚结合。长篇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是政治讽刺小说;《阿米丽亚》是社会批判小说。

代表作《汤姆·琼斯》介绍

《汤姆·琼斯》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乡绅奥尔华绥和他的未婚妹妹勒哲一起住在萨木塞乡间一幢漂亮的别墅里,一天他的床上神秘地出现了一个酣睡的婴儿。富裕而仁慈的奥尔华绥决定抚养这个婴儿,并给他取名汤姆·琼斯。邻近庄园的乡绅威士特恩,有个美丽的女儿叫索菲亚。汤姆·琼斯长大后,同她倾心相爱,但是威士特恩不容许他俩的婚姻,奸诈的布立非也在追求索菲亚,在他恶毒挑拨陷害下,奥尔华绥将汤姆·琼斯撵出家门,使之过起流浪生活。索菲亚不肯听从父亲嫁给布立非的安排,从囚禁的闺房中逃出,以示反抗。

此书围绕汤姆·琼斯的流浪漂泊,描述了许多离奇的故事。此后因与人决斗而入狱的汤姆无罪释放,误会解除,大家知道汤姆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的神秘身世也真相大白,奥尔华绥是他的亲舅舅,汤姆成为奥尔华绥的继承人,和索菲亚终成眷属。

参考文献:

旸晟 编欧美作家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第22-23-24-25页

王向峰 主编文艺美学辞典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第921-922页

舒诚 主编中外名书奇书趣书禁书博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第474页

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 (英国)、狄更斯 (英国) 、马克吐温(美国)、约翰·德莱顿(英国),海明威(美国)。

一、莎士比亚

1、人物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2、代表作品介绍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该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一出悲剧,但两个青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本身却不可悲。他们不仅彼此相爱,而且大胆追求他们的爱情.不惜以命拼争。

他们的爱情力量使他们敢于面对家族的仇恨,敢于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战。他们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赎罪的羔羊,因而他们的死亡虽是生命的终结,却在道德上取得了胜利。

终于使两个敌对的家族言归于好。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这个意义上称这出戏是乐观主义的悲剧,也就是人们惯说的悲喜剧。

二、狄更斯

1、人物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日尔曼人。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代表作品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

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三、马克吐温

1、人物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代表作品介绍

《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893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的芳心。

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四、约翰·德莱顿

1、人物介绍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

主要作品有《时髦的婚礼》、《一切为了爱情》、《阿龙沙与施弗托》(诗作)、《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他也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代表作品介绍

在戏剧创作中,约翰・德莱顿把法国人在戏剧情节上的规范和刻画的华丽描写结合起来,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亚的追随者,这种混合类型戏剧的最佳实例就是《一切为了爱情》。

这是约翰・德莱顿用来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亚发出挑战的作品。

正如诺伊斯教授所说,他这一成就最伟大的见证就是“刚看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我们仍能从德莱顿版本的故事中获得极大乐趣。”

五、海明威

1、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代表作品介绍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

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狄更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吐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德莱顿

中世纪有乔叟、托马斯·马洛礼等,16世纪有托马斯‧莫尔、马洛、莎士比亚等,17世纪有李尔本﹑温斯坦利、弥尔顿等,18世纪有蒲柏、笛福等,19世纪有布莱克、拜伦﹑雪莱﹑济慈等,20世纪有萧伯纳、艾略特、高尔斯华绥等。

1、马洛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诗人,剧作家。1564年2月出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

1593年5月30日因在酒吧斗殴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作为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剧作家而去世。而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处于事业上升期。

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伦敦期间曾与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剧作家查普曼,数学家哈里奥特等怀疑宗教者结成团体,人称黑夜派和无神论者。曾一度入狱。后被人刺死。

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代表作品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帖木儿大帝》,《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等。

2、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等。

3、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4、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5、高尔斯华绥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出生于伦敦,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

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

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有产业的人》、《银盒》、《福尔赛世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里斯托弗·马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尔斯华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治·戈登·拜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以上就是关于英国著名文学家全部的内容,包括:英国著名文学家、英国在文学上有哪些名人除了莎士比亚。、高尔斯华绥20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97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