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落落”“贮存”“垫窝”各是什么意思

“空落落”“贮存”“垫窝”各是什么意思,第1张

空落落:指像失去了某种自己预算中的事或物。感觉心中没有了方向和主意。

贮存:把必要的东西或物资提前储藏在某个地方。

垫窝:两只鸽子在叼草垫窝,快下蛋了。

1空落落释义:计划做某事 没有做成的感觉,比如逛街要买什么 忘记了 回来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要吃什么没有吃到也是这种感觉,一种失望的心理感受,也就是心里、思想空荡荡的意思。

空旷冷落貌。例句:《红楼梦》第十二回:“这屋内又是过堂风,空落落的。”

《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时为时尚早,大洋房内空落落的,一个客没有。”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屋子里的东西很少,不仅没有箱柜,连个迎门橱也没有,只有一张旧八仙桌子,一条长凳。显得异常空落。”

空虚寂寞貌。例句: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省的奴在这里,晚夕 空落落的,我害怕,常有狐狸鬼混的慌。”

杨朔 《百花山》:“我的心好像一下子教人挖掉,空落落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我心里空落得像是没有个抓挠头似的。夜里睡不着觉,我就一个一个换个儿想你们。”

2贮存出处:出自萧乾的《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由于它容易腐烂,所以既不好贮存,运输起来损耗又大。”

近义词:储存、储备 、储藏。

例句: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种遗憾似乎一直贮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斯克列比茨基《跑进家来的松鼠》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个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

3垫窝,是北京土语。北京土语则是缩在北京这个圈子里,不是全国通行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奔饭、冰核儿、煤核儿、不走字儿、车匪、吃瓦片儿、吃柱子、池座儿、打鼓儿的、大子儿、当家的、肥子儿、伏地面、扛肩儿、窝脖儿、换取灯儿的、井窝子、擂砖的、唤头、剃头挑子……这些语言现在几乎很少有年轻人再说了,也许我们还可以在老舍的《骆驼祥子》里见到吧。

古代交通工具有:

1、骡车,又称轿车,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据陈育丞先生介绍,骡车是辛亥革(蟹)命前北京的一种主要载人工具。向有“京车”之誉。骡车由车身、车轮和车轴、车围、套具四部分构成。车身有车辕、车前盘、车厢、车后尾四部分,主体是车厢。车厢有穹形顶棚,有门有窗。官用骡车车轮较高,辐条较细。车毂凸形,车轴稍长,俗名“陕西脚”。普通骡车车轮俗称“笨脚”,跑车车轮特别沉重,以免翻车。北京骡车的车轴(轴承)很有名,车行时触发出一种极清脆悦耳的响声。车子跑快了时,远远听去仿佛是京剧鼓板“单皮”在“放丝鞭”。只有北京的工匠具有制造这种车轴的技能。车围有内围、外围之分。外围用蓝布,在距车底盘约半尺的地方向上翻卷,卷起的部分,改用杂色缎,镶以黑缎边缘,名为挽手。内围,下部用杂色缎,镶黑边,名为卧厢。上部与车顶多为白色或淡蓝色。夏天,外围两侧各开大小不同的纱窗。纱窗之上加蓝布遮阳,下熏黑绸飞瞻,名小帐子。车前也架遮阳,名大帐子,夕阳西下或晚上行车,大帐子已不需用,便撤去。夏天,为了车厢通风,撤去里围,只留卧厢及车顶,周围遮以熟罗帘子,以防日晒。雨天,车外加油布。冬天,车上罩以灰色或**的氆氇雪顶。套具则包括骡子驾辕时用的鞍子、夹板、笼头、缰绳等物。鞍子较大者,称为大鞍车,多是王公贵人、满族命妇乘坐的。车夫三人,两人拿辕,一人牵骡,皆步行。另有小鞍车,用途较广,人人可坐。清末一些纨绔子弟多在小鞍车的制作和装饰上争奇斗胜。北京骡车所用的骡子,多来自陕西,人称“西口”,以颈长、胸宽、腰瘦、胫细者为优。毛色则以“缎子黑”、“野鸡红”、“菊花青”、“墨里藏针”、“香青”等为上乘。北京车把式的技术是很高超的。在最繁华的大栅栏,路仅容两车击毂而过,北京的赶骡车者也既能避人,又能避车,绝少事故。过去北京的骡车,有自用的,也有营业性的。自用的,无需多说;营业的,就是专门拉送客人的。但只有“站口儿”一项。所谓“站口儿”,就是骡车营业者白天在固定的一处胡同口等待乘客赁坐。起初多自己赶车,待收入渐厚,便再拴一辆,可雇人执鞭代赶。

2、骡驮轿,是用两头骡子驾驮的一种轿。这种交通形式实质上是坐轿,但这种轿不是前后2人或4人或8人抬行,而是前后各有一头骡子驾驮着轿杆而行,故称骡驮轿。这种轿比一般轿略大,可坐2人。轿内备有寝具,可以躺卧,是适于长途旅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可日行百里。行途中有两人赶骡,一人徒步,一人骑驴。

3、驴车,是由驴拉的车。过去,北京的驴车很多。后来骡车,马车兴盛起来,驴车日渐减少了。驴车也有自用的和营业的之分。自用的驴车,如粮店有自备驴车,外出送货用。郊区农民有自用驴车,用以进城拉粪土或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营业驴车是用以拉送乘客的。有“站口儿”和“跑趟子”两种。“站口儿”者和营业骡车一样,在一定的处所等候雇客,或送一程,或包车来回。 “跑趟子”又叫“跑海”或“趟子车”,即赶着驴车沿着一定的路线来回拉客。过去,在天桥到永定门,东四到朝阳门,西直门到海淀等路段,都有趟子车。趟子车由某地到某地,是有定价的。因这种车较简陋,定价也很便宜。早到的乘客抢占前辕坐处,比较舒适。后来者便盘腿坐在车厢内,比较苦。最后上车者,只能坐在车尾,有被颠簸下来的危险。民国以后,这种驴车逐渐绝迹。

4、牛车,过去,北京的牛车主要是慈善机构育婴堂用以捡拾婴尸的。牛车上有一个大木箱,后面开一洞口,洞上悬一幅**布匾,上书“陆地慈航”四字。每日拂晓,育婴堂有人赶着牛车到处转,遇到婴尸多为被掐死的私生子便拣拾起来,从洞口放入牛车上的大木箱内。有的被拣回的婴儿尚未断气, 还可以救活,也收养在育婴堂内。

5、羊车,这是少数人家特地制造的一种小型轻便的敞车,由一头山羊驾车。可以用来驮载一两个小孩外出游玩。

6、骑驴,驴是既易饲养又较驯服耐力的牲畜。骑驴代步,方便省事。从前,北京城内骑驴往来的人多有。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初一日,北京大风,有人骑驴从正阳门前过,被风倦起,落到了崇文门地方,人驴俱无恙。北京城内也有人家养驴营业,招客骑行。从新街口到西直门,交道口到安定门,东四到朝阳门等街上,多有这样的营业驴。从宣武门到白云观,营业驴更多,以便人们到白云观赶庙会、进香或游玩。所以,今宣武门东河沿街旧称赶驴市。这里的驴似乎更有灵性,雇客付钱骑上去后,不用驴夫跟随,驴就主动地驮着雇客快步跑到白云观,停蹄不动,待雇客下来。早在白云观的合夥驴夫拉到客后,用手一拍驴身,驴又自觉地跑回赶驴市。这大概是因为这种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往于赶驴市与白云观之间,也就有了经验了。驴,不仅可供人骑,,而且还能驮货物。

7、骆驼,具有温顺、吃苦、耐劳的天性,用来驮运货物,胜过驴骡。过去,北京西郊石景山一带和南郊南苑一带,有不少靠骆驼为生的驼户。他们饲养几头骆驼,或驮脚,或跑买卖,挣钱糊口。驮脚的是为别人驮运货物,挣份脚钱。跑买卖的是拉着骆驼到外地贩运货物,既挣脚钱,也赚货利。旧日北京的驼户主要是从门头沟驮煤,从大灰厂驼灰,从西山里驼木材等,到北京城里送货或贩卖。拉骆驼按“把”而计,大把8只,小把6只,一般一个人拉一把。为了途中互相帮助,常常好几把一起走。但民国以后,现代交通逐渐发达,对进北京城的骆驼队也有新的限制,只准3只为一把。如果6只或8只一把,前后有六七丈或八九丈长,影响城内交通。过去,北京的骆驼都是从口外贩卖过来的。据陈琪先生讲,他的太爷就因去口外贩卖骆驼发了家。但是,拉骆驼主要在春、秋、冬三季,尤其冬天最忙。夏天,要赶着骆驼到口外去放牧。

8、人力车,又称洋车或“胶皮”,南方多称东洋车或黄包车,是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人力载客车。这种车的车形,大家在**电视中都看到过,两个车轮承托个一个半圆形或方形车厢,车身前有长长的两根车把,一个人坐在车上,一个车夫拉着车跑。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名叫铁皮车(车轱辘用铁皮做成,故名),是日本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御用车(现在颐和园内陈列着)。后来,北京便有人仿造,所以清末北京街市上多见铁皮车。民国以后,车形多有变化,铁皮轮换成胶轮,车厢多改为半圆形。黑色、棕色、**的都有。那时候,虎坊桥的“西福星”、崇外上三条的“东福星”、东华门大街的“懋顺”、西四的“华馨”,还有“起顺”、“双和顺”、“悦来”等字号都是制造人力车较有名车行。有钱有势以及社会名流之家,往往自购人力车,雇专人包拉。大量的人力车都是一些车厂子的,穷苦的车夫租车拉客;像朝阳门大街的“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外上头条的“五福堂”车厂等,都属大型的,它们都拥有一二百辆车。一些小车厂仅有二三十辆或一二十辆车。旧日的北京城里,人力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在十字路口、胡同口,常有三五辆或十来辆人力车在等座。尤其在戏园子、饭馆子、澡堂子、东安市场、西单商场、旅店、火车站、天桥、公园、八大胡同(妓院)等处,候客的人力车更多。拉人力车的,分白天班和黑夜班,又有拉包月车和拉散座的分别。比较有名的人力车夫,还获得“一溜烟儿”、“伊犁马”、“花裤腰”之类的绰号。旧社会北京的人力车车夫是极为辛苦极为悲惨的。他们忍受着车厂主的残酷剥削,又常常受到一些恶棍警察的敲诈勒索。每天早出晚归,满街奔跑,挣几个钱仅能糊口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人力车才完全取消。

9、三轮车,是30年代后期才出现于北京城内街巷上的。据任有德先生回忆,北京的第一辆三轮车是日本侵略者送给汉奸江朝宗的。后来三轮车逐渐增多,成为北京城内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三轮车靠车夫登踏而行,比人力车省力,而且可以拉两个人。现在北京街头上仍可见有载人三轮车。载货的三轮车是平板,叫平板三轮。

10、手推车,是一种独轮车。车轮在车身下面,居中。二车把在后,末端系有车襻。人推车时,车襻搭于颈后和两肩,两手分握车把,向前用力,推动车轮运转。车轮车轴原为木质,较笨重,推车费力。车行时,车轴摩擦车耳,发出吱咯吱咯的响声。后改进为胶轮轴承,推车省力,且无噪声。手推车功用较广,既可载人,又可运货。旧日北京卖水的、卖菜的、掏粪的,以及农民运土运粪、运稼运粮,大都用手推车。

11、喜轿和白轿。过去,北京的平民百姓也用轿。一般结婚时用的轿叫喜轿,送丧时用的轿叫白轿。喜轿是结婚时新娘坐的,一般为红轿,轿夫4人,前后各2人,有的地方除红轿外,另有两乘绿桥,是男方娶亲太太和女方送亲太太坐的。20年代后,流行新式婚礼,北京人结婚才渐渐改用马车或汽车迎亲。白轿是旧时有钱人家发丧时用的。老北京的风俗是,送葬的晚辈乘坐白轿。若是女人,限于已婚者,未嫁女子不能坐白轿。

12、扛肩、背负和挑担。扛肩俗称“窝脖儿”,是旧北京城里的一种行业。干这行的人主要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极少数“窝脖儿匠”为皇室扛运贵重陈设,这样的“窝脖儿匠”专归皇宫懋勤殿绳子库管。窝脖儿需有一定技能,一般人“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他们的“窝”法是,先将要搬运的物件放在一个一尺半长、一尺七八宽的长方木板上,并用软线绳捆绑好。然后由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匠”的垫有一根下铺棉布垫板条的肩上,“窝脖儿匠”一手扶物件,一手前后甩动,两眼向前平视,迈大步急行。到达目的地后,仍需二人将肩扛物件接抬下来。除了肩膀能扛外, “窝脖儿匠”还需有健步如飞和拆装各式家俱的技能。清末北京有名的“窝脖儿”范茂贵,仅用4天时间,就把60斤重的铜狮子“窝”到遵化马兰峪的慈禧太后陵墓去。背负就是背运东西,甚至背人。清末,北京多大雨,街路积水成河,没膝没腹的,一般人难以通行,遂有专门背人过街而挣几文钱者。至于旧时北京卖菜的、卖鱼虾的、卖鲜花的以及煤铺送煤、灰铺送灰、饭馆送酒菜等,多是担挑。扛肩、背负、担挑,都是以人力为主的交通运输形式。

13、船是主要的水路交通工具。古代的船也是多种多样。远的不必说,明代有黄船(御用)、马船(由川滇转送马匹专用,永乐迁都北京后,专用运送官物)、快船(水军征战用)、海运船(备使西洋诸国)、供应船(为皇室捕渔用)、后湖船(在南京后湖,为楼座船,供游览用)、战船(征战用)、粮船(又分遮洋船和浅船二种,均用于漕运)等等名目。② 清代则有粮船(漕运用)、战船(又有外海与内河战船的区分)、水驿船(用于水路驿站)、应差船(又有沙船、便民船、黄快船、楼唬船、宣楼船、大江差船等细目,备官府随时差遣)、救生船(专于江河激流险滩处备抢险救生用)、浮梁渡船(藉以渡河用)等等类分。③ 但是,在北京地区能见到的,仅黄船、粮船、水驿船、浮梁渡船等而已。黄船,在上面的《御用交通工具》部分,曾谈到龙舟,就属黄船之类。《明会典》载:“国初造黄船,制有大小,以备御用。至洪熙元年(1425年)计三十七只;正统十一年(1446年)计二十五只。常以十只留京师河下听用。”④ 《养吉斋丛录》所谓前明遗留于北京皇城西苑太液池中的“蓬岛飞龙”一船,是否就是明代留用于京师湖中的黄船之一呢?颐和园内至今存有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雕造的石舫,光绪十九年(1893年)稍加改造,改名清宴舫。这个石舫虽然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无实用价值,但通过它可以想见明清黄船的样子。明初南京后湖(即玄武湖)船或许与其相仿。

14、粮船,是专门用于漕运的船。海运粮船叫遮洋船,河运粮船叫浅船或剥船。北京作为金、元、明、清的帝都,它的粮食供应和财源完全仰赖于东南。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大规模的漕运,就没有北京作为千年帝都历史地位。正因为如此,当年北京的粮船是很多的。永乐初,无论是海道运输的遮洋船,还是运河运输的浅船,都能由直沽(今天津)溯白河而至通州。后来只有蓟州军饷用遮洋船海运,北京和通州国库里的粮食,全由浅船运输。明万历年间,用浅船运达京、通仓的米粮达370万石,而遮洋船运至蓟州的军粮仅24万石。同时间内,全国造船共12143只,其中浅船占95%以上。据文献记载,一只四百料浅船,底长5丈2尺,头长9尺5寸,梢长9尺5寸,底阔9尺5寸,底头阔6尺,底梢阔5尺,头伏狮阔8尺,梢伏狮阔7尺,梁头14座,底板厚2寸,栈板厚1寸7分,钉1尺3钉,龙口梁阔1丈,深4尺,使风梁阔1丈4尺、深3尺8寸,后断水梁阔9尺、深4尺5寸,两 〓(上“广”下“敢”)共阔7尺6寸。打造这样一只浅船,需用楠木7根,楠木短枋、连二枋、连三枋各一块,榆木1根,杂木5根又3段,大小钉锔700斤,艌麻200斤,油灰200斤,桐油30斤。⑤ 清代的运粮剥船大小有变。例如顺治初年造的粮船,船底长5丈2尺,中间阔9尺5寸,龙口梁、使风梁阔均不过1丈4尺,断水梁阔不过9尺,船体大小与明代浅船相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题准,各省粮船式样改定为长7丈1尺,阔1丈4尺4寸,较以前增大。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因“各省漕船过于高大沉重,行走濡滞”为由,议准北河官设剥船1500只,每只身长5丈8尺,中阔1丈8寸,后阔8尺1寸,九舱,每舱深3尺,装米300石,⑥ 又比康熙时船小了许多。

15、水驿船是水路驿站专用的船只。样式不见记载。明代于通州设有水驿,必定有水驿船无疑。

16、浮梁渡船,是以船作桥渡河涉江的交通方式。据《清会典事例》卷939记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将顺天(府)通州额设桥船五十内,拨给三河县泃河六船。”这样以来,通州的桥船尚余44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拆造通州桥船二十二,作为定额。”此后,通州则有22只桥船。雍正元年(1723年),“古北口滦河设渡船四,交与汛官管理。”乾隆五年(1740年)题准,“直隶省古北口渡船朽坏,别设渡船二,增设桥船十四。”作为浮梁渡船,需要的是坚固耐用,无需精雕细饰,所以这种船如同运货的马车、骡车、大车一样,样式简单,制作省力。

无论黄船、粮船、水驿船和浮梁渡船等,除顺水时可借助水力、顺风时可借助风力之外,主要还是船夫的纤拉和撑划。也就是说,仍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的水上交通工具。

17、骑马。马是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次论文主要介绍马。

历朝历代的驿站,都备有若干马匹,以供递送文书的人或过往官员骑乘。马跑得快,跑得远,将士出征离不开它。但在北京城内,文武大臣上朝,除了少数高官之外,都要骑马。

一、农林牧渔行业1耕地、2车水、3割稻、4种玉米、5种甘薯、6种洋葱、7花农、8卖花、9卖君子兰、10卖南天竹、11卖盆栽、12蚕农、13采桑叶、14放蜂、15抓蛤蟆、16养猪、17羊倌、18牧牛、19牧马、20猎人、21屠夫、22渔人、23鸬鹚捕鱼

二、饮食糖果行业24卖包子、25卖蟹黄汤包、26卖烧卖、27卖饽饽、28卖爱窝窝、29卖金糕、30卖年糕、31卖糖粥、32卖糕饼、33卖馍头蒸饼、34卖缸炉烧饼、35卖茯苓夹饼、36早餐“四大金刚”、37卖春卷、38卖麻油馓子、39馄饨挑、40卖饺子、41担担面、42卖云梦鱼面、43卖凉面、44卖切面、45卖过桥米线、46卖元宵、47卖八宝饭、48卖及第粥、49卖粽子、50爆炒米花、51米粮店、52卖凉粉、53卖松花粉、54烘山芋、55切薯干、56卖胡萝卜、57卖鲜藕、58煮玉米、59卖金针菜、60卖山野菜、61卖花生、62卖火腿、63卖东坡肉、64卖猪头肉、65卖夫妻肺片、66卖涮羊肉、67烤羊肉、68卖狗肉、69卖白果烧鸡、70卖叫花鸡、71卖茶叶蛋、72卖烤鸭、73卖鹌鹑、74卖清水大闸蟹、75豆腐挑、76炸豆腐、77炸臭干、78卖乳腐、79卖榨菜、80盐商、81卖醋、82换馍做酱、83卖小磨香油、84葱姜摊、85卖西瓜、86卖啥密瓜、87卖葡萄、88卖白果、89卖橄榄、90卖糖炒栗子、91卖冰糖葫芦、92卖甘蔗、93卖梨膏糖、94卖水、95老虎灶、96卖豆浆、97卖马奶、98卖冷饮、99卖雪花酪、100茶馆业、101卖酒业、102卖甜酒酿、103卖西凤酒、104卖茅台酒、105卖烟袋嘴、106卖香烟、107鼻烟铺

三、纺织服饰行业108轧棉花、109纺纱、110蓝印花布、111蜡染、112染工、113漂工、114缂丝工、115织锦、116蜀锦业、117绸缎庄、118刺绣、119卖绒线、120地毯织、121裁缝、卖布、122张小泉剪刀、123制造熨斗、124卖缝针、125卖纽扣、126制作中山装、127制作旗袍、128卖估衣、129缝穷婆、130鞋铺、131卖三寸金莲、132卖包脚布、133修鞋匠、134修阳伞、补套鞋、135打草鞋、136缝袜子、137卖虎头鞋、帽、138卖毡帽、139卖缠腰

四、手工业行业140木匠、141车匠、142雕花匠、143瓦匠、144石匠、145造园业、146打井、147卖门铃、148煤矿工、149烧炭工、150炭铺、151卖灯草、152烛坊、153香烛摊、154卖筷子、155制作屏风、156修棕绷、157弹棉花、158卖枕头、159卖胭脂、160淘金、161金箔工匠、162卖戒指、163制作长命锁、164修钟表、165铁匠、166削刀磨剪刀、167铜匠、168秤匠、169制伞匠、170卖伞、171卖竹竿、172篾匠、173绳匠

五、交通运输行业174抬轿子、175拉黄包车、176赶脚、177邮差、178制作信牌、179更夫、180窝脖儿、181制造车、182修马路、183摆渡、184放筏、185纤夫、186码头挑夫、187造船匠188制作灯塔

六、医药卫生行业189游医、190拔火罐、191拔牙、192绞脸、193接生婆、194中药堂、195草药摊、196卖三七、197卖蒲艾、198卖枸杞子、199卖杭白菊、200卖蒲公英、201卖百合、202销售云南白药、203卖狗皮膏药、204卖蛇酒、205卖凉烟、206卖耗子药、207卖香包、208卖眼镜、209理发、210卖假发套、211卖木梳、212卖耳勺、213“穿”牙刷、214卖手杖、215卖蒲扇、216卖羽扇、217制团扇、218卖折扇、219卖冰、220卖鸡毛掸子、221卖夜壶、222粪夫、223澡堂、224修脚

七、文化教育行业225私塾师、226绍兴师爷、227办学校、228书贩、229卖报、230卖碑帖、231卖贺年卡、232照相馆、233卖相片、234小书摊、235装订制书、236雕版、237造纸匠、238制毛笔、239制砚、240制墨、241卖八宝印泥、242卖算盘、243代写书信、244写春联、245卖“福”字、246制牌匾、247作家

八、休闲娱乐行业248卖毽子、249套圈圈、250转糖、251卖花炮、252卖象棋、253围棋手、254摆棋局、255卖麻将牌、256卖响铃、257旅游业、258养鸟、259斗鸡、260斗蟋蟀、261跑狗场、262猴子耍把戏、263马戏、264顶技、265蹬技、266变戏法、267卖武艺、268掼跤、269舞狮子、270舞龙灯、271打花鼓、跑马灯、272跑旱船、273踩高跷、274卖乐器、275班鼓匠、276小堂茗、277放话匣子、278歌女、279扭秧歌、280舞蹈者、281舞女、282唱鼓书、283打连厢、284宣卷、285说相声、286串双簧、287唱戏、288京剧、289看西洋景、290木偶戏、291皮影戏、292**

九、工艺美术行业293印年画、29,1杨柳青年画、295卖春画、296指画、297漆画、298画肖像、299卖烟画、300卖月份牌、301铸铁画、302裱画、303内画鼻烟壶、304卖泥人“大阿福”、305卖不倒翁玩具、306做面塑、307制作戏曲脸谱、308吹糖人、309陶瓷工、310卖唐三彩、311刻瓷、312龙眼木雕业、313砖雕、314石狮子雕刻、315琢玉成器、316象牙雕、317制作景泰蓝、318剪纸花样、319卖“嚣”字、320糊风筝、321灯笼作、322制作灯彩、323卖中国结十、其他社会行业324会计、325经纪人、326跨国经商、327铸钱币、328钱庄、329当铺、330卖**、331跑堂倌、332鸡毛换糖、333换取灯、334打鼓的、335收破烂、336捡烂纸、337奶妈、338媒婆、339乞丐、340殡葬业、341棺材铺、342卖“长锭”、锡箔、343算命先生、344测字先生、345仙姑、346巫师、347妓女、348拉皮条、349相公、350小偷、351强盗、352卖蒙汗药、353制作洛阳铲、354卖烟枪、355卖白粉、356宦官、357保镖、358刽子手、359狱警、360巡警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

  “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最早是指唐代社会行业分工中的三十六行,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

    明·无名氏《白兔记·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强盗之人。”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古代360行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上便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鲜鱼行、宫粉行、成衣行、药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旧行、陶土行、仵作行、鼓乐行、杂耍行、皮革行等等。

    由三十六行如何发展为“三百六十行”呢三百六十行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可见三十六行只是虚指数,实非具体数字。其实自古之来,行业的工种绝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过“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数,民间所流传的“三百六十行”是个统称,多年来习惯成自然,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所以到了现在,说起行业还是笼统地称“三百六十行”另外,三十六行是中国唐代社会主要行业的统称,反映当时社会行业的分工。三十六行延伸出中国民间常用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的行业分类之说。    唐代三十六行分别指: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球宝行、丝绸行、麻行、首饰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线行、汤店行、药肆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故旧行、酱料行、柴行、网罟行、花纱行、杂耍行、彩兴行、鼓乐行和花果行。

   新360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催生出大批新兴职业,根据360好搜大数据分析,总结出新360行,涵盖以下职业:微商、快递员、专车司机、游戏主播、整形医生、汽车陪练、入殓师、游戏陪玩、**、虚拟女友、精算师、代驾、月嫂、试客、网络猎头、网络家政、手机贴膜、育婴师、催乳师、网店装修、讨债师、彩妆培训师、时尚买手、微信运营师、占星师、试睡员、营养师、鉴黄师、网络写手、宠物摄影、段子手、宠物殡葬师、舆情分析师、手模/脚模、旅游体验师、职业观众、淘宝模特、网络作家、威客、宠物美容师、网络推手、陪逛族、网络秘书、职业玩家、网络拍卖师、美甲师、网络代购、砍价师、美体师、网络保姆、版主、网络心理师、逗笑师、职业道歉人、职业排队人、荐书师、哭丧师、陪跑族、闻屁师。

有这么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不管是在学生时期还是职场时期,都会听别人提起过,但是对于这其中的含义我想大家都了解到的是,一知半解。你知道 民族文化 中的三百六十行都有哪些职业吗?

一、农林牧渔行业

1、耕地。2、车水。3、割稻。4、种玉米。5、种甘薯。6、种洋葱。7、花农。8、卖花。9、卖君子兰。10、卖南天竹。11、卖盆栽。12、蚕农。13、采桑叶。14、放蜂。15、抓蛤蟆。16、养猪。17、羊倌。18、牧牛。19、牧马。20、猎人。21、屠夫。22、渔人。23、鸬鹚捕鱼

二、饮食糖果行业

24、卖包子。25、卖蟹黄汤包。26、卖烧卖。27、卖饽饽。28、卖爱窝窝。29、卖金糕。30、卖年糕。31、卖糖粥。32、卖糕饼。33、卖馍头蒸饼。34、卖缸炉烧饼。35、卖茯苓夹饼。36、早餐“四大金刚”。37、卖春卷。38、卖麻油馓子。39、馄饨挑。40、卖饺子。41、担担面。42、卖云梦鱼面。43、卖凉面。44、卖切面。45、卖过桥米线。46、卖元宵。47、卖八宝饭。48、卖及第粥。49、卖粽子。50、爆炒米花。51、米粮店。52、卖凉粉。53、卖松花粉。54、烘山芋。55、切薯干。56、卖胡萝卜。57、卖鲜藕。58、煮玉米。59、卖金针菜。60、卖山野菜。61、卖花生。62、卖火腿。63、卖东坡肉。64、卖猪头肉。65、卖夫妻肺片。66、卖涮羊肉。67、烤羊肉。68、卖狗肉。69、卖白果烧鸡。70、卖叫花鸡。71、卖茶叶蛋。72、卖烤鸭。73、卖鹌鹑。74、卖清水大闸蟹。75、豆腐挑。76、炸豆腐。77、炸臭干。78、卖乳腐。79、卖榨菜。80、盐商。81、卖醋。82、换馍做酱。83、卖小磨香油。84、葱姜摊。85、卖西瓜。86、卖啥密瓜。87、卖葡萄。88、卖白果。89、卖橄榄。90、卖糖炒栗子。91、卖冰糖葫芦。92、卖甘蔗。93、卖梨膏糖。94、卖水。95、老虎灶。96、卖豆浆。97、卖马奶。98、卖冷饮。99、卖雪花酪。100、茶馆业。101、卖酒业。102、卖甜酒酿。103、卖西凤酒。104、卖茅台酒。105、卖烟袋嘴。106、卖香烟。107、鼻烟铺

三、纺织服饰行业

108、轧棉花。109、纺纱。110、蓝印花布。111、蜡染。112、染工。113、漂工。114、缂丝工。115、织锦。116、蜀锦业。117、绸缎庄。118、刺绣。119、卖绒线。120、地毯织。121、裁缝。卖布。122、张小泉剪刀。123、制造熨斗。124、卖缝针。125、卖纽扣。126、制作中山装。127、制作旗袍。128、卖估衣。129、缝穷婆。130、鞋铺。131、卖三寸金莲。132、卖包脚布。133、修鞋匠。134、修阳伞。补套鞋。135、打草鞋。136、缝袜子。137、卖虎头鞋。帽。138、卖毡帽。139、卖缠腰

四、手工业行业

140、木匠。141、车匠。142、雕花匠。143、瓦匠。144、石匠。145、造园业。146、打井。147、卖门铃。148、煤矿工。149、烧炭工。150、炭铺。151、卖灯草。152、烛坊。153、香烛摊。154、卖筷子。155、制作屏风。156、修棕绷。157、弹棉花。158、卖枕头。159、卖胭脂。160、淘金。161、金箔工匠。162、卖戒指。163、制作长命锁。164、修钟表。165、铁匠。166、削刀磨剪刀。167、铜匠。168、秤匠。169、制伞匠。170、卖伞。171、卖竹竿。172、篾匠。173、绳匠

五、交通运输行业

174、抬轿子。175、拉黄包车。176、赶脚。177、邮差。178、制作信牌。179、更夫。180、窝脖儿。181、制造车。182、修马路。183、摆渡。184、放筏。185、纤夫。186、码头挑夫。187、造船匠。188、制作灯塔

以上就是关于“空落落”“贮存”“垫窝”各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空落落”“贮存”“垫窝”各是什么意思、古代重要交通工具有什么、古代手工业的名称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82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