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造纸方法

简单造纸方法,第1张

简单的造纸方法是由原材料、制浆、造纸、晾干、后处理等环节组成的。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原材料准备

造纸的原材料可以是废纸、木材、竹子、麻类等。其中,废纸是最常见的原材料,也是最环保的。选择废纸时,要选择颜色较浅、质地较好的废纸,比如白纸、信纸等。对于木材、竹子、麻类等,要先将它们切成小块或者细条,然后用水泡软。

二、制浆

造纸的第一步是制浆。制浆就是将原材料变成纸浆的过程。制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化学制浆、半化学制浆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机械制浆方法。

1选用一个大桶,将原材料放入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再选用一个碗,将原材料放入碗中,加入一些水,用搅拌器搅拌至原材料变成糊状物。

3将糊状物倒入大桶中,加水调成适当稠度,再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即可。

                                 

三、造纸

制浆完成后,可以进行造纸。造纸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手工造纸方法。

1准备一个平整的木板或塑料板,将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准备一张细网眼的筛子,将筛子放在木板或塑料板上。

3用勺子将纸浆倒入筛子中,用手指轻轻拍打筛子,使纸浆均匀地分布在筛子上。

4将筛子和木板或塑料板一起反转过来,将纸浆倒出来。

5用抹布或压水机将多余的水分压出来。

6再将筛子和纸浆反转过来,将纸张剥离出来。

四、晾干

将剥离出来的纸张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晾干。可以选择室内晾干或者室外晾干。如果使用室内晾干的方法,可以将纸张放在通风的地方,等到纸张完全干燥即可。如果使用室外晾干的方法,需要注意天气情况,避免雨水打湿纸张。

                                 

五、后处理

晾干后,可以对纸张进行后处理。可以使用烫平机将纸张烫平,使其更加平整。也可以使用刀具将纸张切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达到所需的效果。

总之,简单的手工造纸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家庭制作。如果你对手工造纸感兴趣,不妨试试自己动手,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纸张吧!

造纸的过程,制浆,如果用树类、草类造纸,那先要把树木和草切碎,然后再闷在一个大锅里面蒸煮至烂,接着把蒸好了的液体,从锅里面放出来,再使纸浆流过专门的设备被纸浆中的纤维磨得更烂。然后漂白,并且把纸浆洗干净。造纸,把制浆处理好的纸浆再一次筛选除渣。处理好的纸浆通过管道,经过专门的设备,喷到网子的面上,网子的背面有真空箱一直吸收网子里的水,从而也就把液体的纸浆慢慢的吸成了有一定强度的湿纸。湿纸再经由专门的辊子挤压成型就好了。

造纸简介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

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机制纸存在浆网速差导致纤维纵横向分布不均,手工纸不存在纤维纵横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别体现在书画用纸上比如,宣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20世纪以来,多次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现西汉时期的古纸,其中以1957年在西安灞桥发现的汉武帝时期的“灞桥纸”最为著名。这些古纸均为麻纸,但非常粗糙,不能用来作为书写材料。

直到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才开始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等原料造出了质量较高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事载《后汉书·蔡伦传》。此后纸张逐渐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最主要的文字书写材料。

造纸术的发展

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造纸原料不断扩大,纸的品种也日益丰富,除以大麻、苎麻为原料制成的麻纸外,还有以楮、桑、檀等树的树皮为主要原料制造的皮纸。

西晋时出现了以藤为原料的藤纸,唐末又开始生产竹纸,后来稻草、麦秸、芦苇等均可用来造纸,造纸工艺日臻完善,造纸质量也达到很高水平。中国的造纸术发明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造纸术

1造纸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木浆、草浆、进口浆板及进口废纸等。

2制浆原料:麦草、芦苇、速生杨、竹子、龙须草,(就是含纤维量高且纤维长的植物)(棉:是做卫生纸的主材料。棉、麻也是做特殊用纸的主材料。)

3主要化工原料:烧碱、硫化碱、蒽醌、(化石粉、硫酸铝为填料)等。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而中国所发明的造纸术,打破了植物纤维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无规则交叉排列,制作出来的成品,才能叫做“纸”。)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浆纸。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有别于糹氐,糹氐为动物纤维“丝滓”。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参考资料:

中国百科网/ 造纸原材料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1、制浆的过程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2、调制过程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骤: 散浆、打浆、加胶与充填。

3、抄造过程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

扩展资料

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中国造纸术最早是在汉字文化圈内传播。朝鲜半岛造纸是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生产的主要是麻纸,后来才有楮皮纸和桑皮纸。现存最早的纸写本是韩国湖岩博物馆馆藏754年新罗的楮皮纸写本《华严经》。朝鲜造有皮纸,其特点是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

中国纸与书卷早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在汉末、魏晋时期,越南北部地区已能造纸。据德国汉学家夏德研究,当时大秦不会自行造纸,所献纸为其在越南所采购,“东罗马使臣或亚历山大城商人来中国广东通商,途经越南时,将当地所造沉香、皮纸充作本国物品向中国朝廷作为进贡礼物”。

越南南方的纸是由北方输入。宋元以后,南方也可以造纸。陈朝艺宗绍庆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将所产纸扇送给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间,越南曾回赠清帝金龙黄纸二百张。晚期越南版书籍多以竹纸印刷,而此纸也与中国纸类似。

外国也学习了我们的造纸术,用我们的造纸术造纸的,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造纸术流传: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

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

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古代造纸的过程:

(1)斩竹漂塘

当时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

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

(2)煮木皇足火

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

现代制浆已改用烧碱替代石灰水。烧碱碱性较强,能使木材纤维迅速分解。另外还添加氯,以去除木浆里的杂质,目的是用来漂白,但排放的废水便含有机氯,而有机氯对生态环境伤害极大。目前现代大型的造纸企业已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清除毒素,并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机氯的生成。

(3)荡料入帘

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4)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每日每个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5)透火焙干

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以上就是关于简单造纸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简单造纸方法、想知道造纸的过程是什么、造纸术的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22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