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唐.元镇这首诗写了什么

《离思》——唐.元镇这首诗写了什么,第1张

元稹《离思》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取次:走进

赏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①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②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③除却:除了。 ④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⑤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作者] 元稹: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今属河南)人。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说明]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曾经”二句尤是广为称颂的名句。 另:有关元稹为人的批评很多,仿佛是说元稹其人修养与其文境界相距迥异,相差甚远。但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文风,不会与他的处世出格太远,正所谓文如其人之说。不管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起码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稹内心深处的一片荒凉。 历史上关于元稹花红柳绿的传闻也实在不少,比如双文就是元稹众多情人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抛开古代文坛才子风流、红袖添香的掌故不谈,从人对感情的态度而言,也许有的人就是那样,一生中可能对一千个人情深,但无论如何,却只能对一个人情真。 [韵译] 我曾经经历过沧海的烟波浩淼, 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处海水所倾倒; 我曾经陶醉于巫山的云蒸霞蔚, 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山风云所迷醉; 我曾经深爱过你的贤淑聪慧, 就不会为其他任何一个女人而动心; 虽然我每天都无数次从花丛中走过, 虽然我的身边有数不清的美女穿梭, 但是我还是懒得回头看她们一眼, 这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 更多的一半却是因为我心中还依然深爱着你啊!!

以上就是关于《离思》——唐.元镇这首诗写了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离思》——唐.元镇这首诗写了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求巫山之云的典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22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