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句描写孤独的句子,每一句都悲凉到心里。

55句描写孤独的句子,每一句都悲凉到心里。,第1张

1、

我梦见暮年时的自己,佝偻着背,衣衫褴褛,走在一条去往地狱的泥泞路,一生的罪恶,一帧一帧浮现——童年的乖戾,少年的孤傲,中年的荒唐,如刺刃、似冰锥,割破时光,血脉贲张,生途淬凝为尘、风吹即散。可是往来光景尽是虚无,浅笑轻颦,梦不过一场落花,不必,不必记挂。

——《Landing guy》亖冇亼的评论

2、

我以我赤裸之身做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

——朱天文《荒人手记》

3、

山中溪流沉沦了一整个冬,被雨声惊醒兀自蒸腾。打落的叶子已然说不出话,只得托滑落在叶尖尚未碎裂的雨滴撰写遗书。春天,檐下听雨泠泠然,索性躲进雨雾里,即使是亦步亦趋遂着四季生长的痕迹,也似古人那般自在。

——凌曰辰

4、

孤独在黄昏里散步,惆怅在夕阳下吟唱离别,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在冬日里腐败溃烂,它们凝视对方,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向世间道离别。

——林北叶

5、

夺目又长情的眼光,像挠心觉痒,你没放开的事,尽是轻薄过往,置身旅夜梦车,相互忍让推搡,谁又在入夜屋角,芬芳独赏。(谁说爱而不得不是最孤独的心事呢)

——李亦言

6、

时间的藤条对我施以鞭刑,我却本性不改,以精血喂养黑夜,抽取心神作进献。纵使皮开肉绽,也丝毫不退让。拖我入海,又将我置于光亮之中,使我迷乱,使我羞愧,徒有余息。

——兰礼绅

7、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木心《素履之往》

8、

寻不到了,就此停景吧。风还温着,夜色还醒着,不如停歇吧。管它明日碎成粉末,还是不明下落,今夜这里就是我的居处了,无人扰,无人惊,只有我与我百无一用的真心。

——马背酒

9、

我有一块田,北至滴水,南至街心。田上种春风,花开一树明。(这是我见过的最清朗疏月的孤独表达)

——白音格力

10、

生命变成一场背负着汹涌情欲和罪恶感的漫无尽期的放逐,一道一道疼痛的血痕,让人体验到快感。手在黑暗中凝固成孤独的姿势,生命像鸟一样迁徙。

——安妮宝贝

11、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最喜欢,没有之一)

——苏轼《卜算子》

12、

深藏着自己的花香鸟语,亦动亦静。

——安再野

13、

一枕清风明月,半山孤绝烟霞。

——回形岛

14、

我们像一颗颗相隔遥远的星球,在不同的轨道运行,独善其身。

——日系画册

15、

一个个灵魂在世上好像那些古老森林里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他们的根,他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

——桔子一瓣

16、

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去过远方,所以不再相信远方。

——《途中》唐映枫

17、

你已学会不数星辰,而我还不习惯在黑暗中藏身。

——一觑

18、

没有巢的人,只能被风牵扯着飘荡。既无法长出翅膀,也无法落地安家。不知道他们哭的时候,眼泪会不会落到泥里,落到等待之人撑起的蓝伞上。

——一觑

19、

节制的人在极夜守墓。

——一觑

20、

高处的栏杆藏着摘星的谜语,掌灯夜路与海洋。如果我踮起脚尖拥抱月亮,风就会吹过栏杆,吹进我张开的双臂,栽进我身体里默默淌过的河流。

——一觑

21、

我沉默在灰色的水潭边,一切都在静止,我正无可救药地滑进那个虚无的黑洞里。如果这个时候水面忽然浮起涟漪,我就会开始思考,是有人投了石子,落了雨滴,或是水里的鱼吃了一片藻。

——一觑

22、

我降临于此,不知生死,只知追逐一只看不见的鸟。而光会找到我,照耀我;山河湖泊将汇入我,滋养我;当我落坠的时候,黑夜也将搂我入怀,将遗失的一切编织成枕,返还给我。

——一觑

23、

山雨,观天,辽原显。鹿过窗沿,灯火游人眼。春风不拐庙门拐,夏溪滚烫,四时轮转签。祭台满盏三两遍,雨落河畔,绿窗关不严。把烟灭,掸拂笑问灶王爷。可堪二十有一年,仍在演,此戏唱罢再无言。 ​

——一觑

24、

雨夜初霁,草木湿漉漉的,月色斟酌下笔,山间弥漫起雾气,林间偶有半星灯火,一点两点,转瞬被秋风折落。若有秋风为我而起,我愿成为那一小团乍起的火焰。

——一觑

25、

我有很多次沉入无尽黑暗心想就此放手,可梦中总会有一叶舟轻,横波自渡,篷上挂小小羊角灯。 ​​​​

——一觑

26、

寻常也让人神往,蛾眉月的尖,竹篮里的玉兰,万木梢头的盈盈秋霜,湖面一泓水银似的倒影,美得不近人情。那些觊觎在日常背后临花照影的孤独,给人一种“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依然愿意前往”的孤勇。 ​​​​

——一觑

27、

江云暮潮,孤影一梢,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于是我想起那句话,这世间本就是各自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一觑

28、

四月,躲进山里。密林透光,溪流清凉,满庭树影摇曳,抬眼群星游映,一切摇摇欲坠,又都静悄悄的。你说满身月色时,可以绕错路。只要别误了,木窗探出了红被子,廊下晒扁了秋柿子。

——一觑

29、

后来明白我是鲸,深海独自泅游,开始潆洄人间朝与暮,祈雨又盼晴。 ​​​​

——一觑

30、

人间枝头,各自乘流。

——一觑

31、

你曳着长发向黑暗中游去,落了一池的清明与水秀。

有人轻轻打亮了一束光,微微照亮着脸庞,踌躇着,心存感激。

后来,万丈迷津,你义无反顾地遁于黑暗之中,甚至万劫不复。

我说,匪夷所思。

我想,不足为奇。

——桔子一瓣

32、

想要明亮地发光,想要去远方,更想眼里都是星河闪闪的极致温柔。

这万千风月啊,你尽管悉数收尽眼底,往后笔端是生出睥睨盛情也好,这颗心始终捂不热也罢,我只恨不得披星戴月,来衬这世间的一切风云荣华。 ​​​​

——桔子一瓣

33、

我们所谈论的任何都是孤岛,在冥冥中爆发的孤独里,暗自求生。

——檀荛

34、

我把那些溢出来的细腻寄给山水,织予日月,只为平滑地溜过春夏秋冬。 ​​​​

——檀荛

35、

下雨的时候,就会习惯撑把伞在蒙蒙的雨中与人流和成泥,看着路灯被雾遮蔽得不纯粹。我的心变成软榻,生命的船舶被雨水丰溢,我品尝到滤过沉默的苦涩和令人错愕的荒诞,走进被一片青绿临幸过的暗潮汹涌。

——檀荛

36、

我也深深地渴望能被获救,刺痛身体里那些被沉睡的部分。但看到飞驰而过的地铁人脸上的焦虑,在落雨天里被车来人往四处乱溅无处安放的雨水,嘈杂的机器在闷热中循环运作不停歇,我感受到人人都在竭力自保,谁也不能有多余的力气拯救谁。

——檀荛

37、

江海游不尽,星河无可渡,往生者不再来,而落拓如你,不能爱。

——檀荛

38、

拎不清疲惫和疲倦,也撇不开欢喜与厌憎,我对言语的苍白感畏俱,又不得不宽解冷涩拥抱惨淡开局。躯体和灵魂脱节了,一个马不停蹄,一个踯躅前行,而从昏暗的影子中,我总翻到暮年垂死挣扎的样子。

——檀荛

39、

此时的嘈杂尽失颜色,汹涌人海夷为平地,周遭无花无草,所有物种枯绝。就我奄奄一息垂着头,下着雪。 ​​​​

——檀荛

40、

不随潮流,能立足尘埃。内心住着深邃的海,海上有灵光,海里有蓝鲸,还有一座遥远又邻近的岛,无论白昼黑夜,皆可眺望。 ​​​​

——檀荛

41、

孤独是什么,

是秋来纷纷叶落,行人过客匆匆。沽酒无人应,心事无人听。

是今非昨,人成各,斟字酌词千万句,辗转踯躅难为言。

是几行情书无以寄,经年后,纸笺泛旧,砚池落灰。

是春雷夏雨姗姗来迟,我撑好了伞,你未至。 ​​​​

——檀荛

42、

我的 情感 是六月的狂风疾雨,是散落在江河湖泊的耀眼光斑。它锃亮的刀刃宰割着糜烂的往事,濒死操着洒脱任性的唱腔,盈满圆润。它脱离了低俗的寂寞和空虚。 ​​​​

——檀荛

43、

做个闲逸自在人,一瓢慈悲,几度清欢,晨曦日暮,我为修行敞开,而为浮世深闭,看山亦山,看水亦水,酌烈酒千杯,行江河万里,我是一粒沙,一袖云,一帘风,红尘中来,风烟里去。

——檀荛

44、

置身世外的孤影,不求风月相关,盛一碗银月,存于荒野,岑寂,凄怆,冷清,任尘土湮没,任时光风干。我非风雪漂泊客,非岁月打更者,非红尘摆渡人,我是山水,是草木,是风里来雨里去的青烟。

——檀荛

45、

我不去想象他人眼中的我,我也不去追逐他人心中的我,我也不会成为流行世俗中的我。我就是天地,我就是四季,我就是人间世。 ​​​​

——檀荛

46、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够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这团火,我快速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我想说:感谢你们看到了这团火,并且走过来和我一起)

——梵高《写给提奥的信》

47、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太宰治

48、

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9、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50、

你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劳伦斯M克劳斯《无中生有的宇宙》

51、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都是草。

——《艋舺》

52、

安度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跟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百年孤独》

53、

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 情感 ,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著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钱钟书 《围城》

54、

走道上空无一人,除了远处某个地方传来看门人用推帚刷墙发出的空洞而有节奏的敲击声外,一片寂静。他走路时胶鞋底发出的声音、风衣短促摩擦的单调声响、笨重的前门发出谓弱而呆板的叹息声加深了这份静谧。

——理查德《十一种孤独》(也有首歌叫这个名字,可以去听听,还不错,网易云这首歌下面有三万多人陪你一起孤独)

55、

偶尔的孤独,在我个人来说,那是最最重视的。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三毛《温柔的夜》

莫言《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四十一炮》《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爆炸》《变》《蛙》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

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商市街》《染布匠的女儿》《萧红短篇小说选集》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碧奴》《河岸》《米》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

刘震云《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

王安忆《富萍》

巴金《第四病室》

老舍《骆驼祥子》

贾平凹《浮躁》

阿来《尘埃落定》《格萨尔王》

李锐《旧址》

张炜《古船》

刘恒《黑的雪》《苍河白日梦》

张洁《沉重的翅膀》

白先勇《孽子》

杨绛《干校六记》

毕飞宇《推拿》《青衣》《玉米》

虹影《饥饿的女儿》

老鬼《血色黄昏》

李昂《杀夫》

姜戎《狼图腾》

朱天文《荒人手记》

朱天心《古都》

陈若曦《尹县长》

古华《贞女》

英培安《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

王祯和《玫瑰玫瑰我爱你》

艾蓓《红藤绿度母》

李永平《吉陵春秋》

春树《北京娃娃》

黄春明《苹果的滋味》《溺死一只老猫》

1983年《风柜来的人》35mm/彩色/万年青**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陈坤厚 于1984年 获第六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节 最佳影片奖

1984年《冬冬的假期》35mm/彩色/万宝路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坤厚 作曲:杨德昌 剪辑:廖庆松 于1985 年获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节特别推荐奖,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 节最佳剧情片奖

1985年《童年往事》35mm/彩色/中影/118 分钟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监制:许新枝 制片:徐国良 于1987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马奖原著剧本奖,第三十七 届柏林国际**节特别奖,荷兰鹿特丹国际**节非、欧、美洲最佳影片奖

1987年《尼罗河的女儿》35mm/彩色/学甫 编剧: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作曲:张弘毅 剪辑:廖庆松 于 1987年获意大利第五届都灵国际**节特别评审奖

1987年《恋恋风尘》35mm/彩色/中影 编剧:吴念真 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美术指导:刘振祥 剪辑:廖庆松 于1987年获葡萄牙特罗伊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1989年《悲情城市》35mm/彩色/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160分钟 编剧:朱天文 吴念真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美术指导:刘志华 林崇文 作曲:立川直树 张弘毅 剪辑:廖庆松 录音:杜笃之 于1989年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节金狮奖

1993年《戏梦人生》35mm/彩色/欢乐无限 编剧:朱天文 吴念真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录音:杜笃之 剪辑:廖庆松

1995年《好男好女》35mm/彩色/侯孝贤**社/108 分钟 原著: 蒋碧玉 蓝博洲 编剧: 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监制: 谢屏翰 金介文 制片: 张华福 录音:杜笃之 剪辑:廖庆松

1996年《南国再见,南国》35mm/彩色/侯孝贤**社 编剧: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制作人:张华福

1998年《海上花》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导演:侯孝贤 原著:韩子云 注释:张爱玲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制片、剪接:廖庆松 美术:黄文英 录音:杜笃之 音乐:半野喜

2001年《千禧曼波》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2003年《咖啡时光》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剪辑:廖庆松

2005年《最好的时光》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2018年9月下旬,我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国际研讨会”,有幸与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林丽君伉俪重逢,老友相见,不亦乐乎。活动期间,葛浩文和林丽君与上外的师生做了一次对谈,我有幸见证了那天的盛况,报告厅人满为患,根本挤不进去,只得在门口站着听了半天。现在,我有幸获得了葛浩文伉俪的授权,在此发表他们的对谈稿《翻译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可以让更多的读者读到他们关于当代文学翻译的精彩论述。谢谢他们的信任。

众所周知,葛浩文和林丽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首屈一指的翻译者和推广者,厥功甚伟。他们合作翻译了《青衣》《玉米》《推拿》《我不是潘金莲》《荒人手记》等作品,质量上乘,读者广泛。两人所采用的合作翻译的方式颇具“古风”,亦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当下学界热议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出去”,好像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我始终以为,为数不少的讨论都尚未触及这个议题真正复杂的面向。事实上,我们必须警惕“走出去”的提法中所暗含的那种绝对的主从关系,亦即意义由传播的“发起者”到“接受者”的单向传递关系。这不仅预设了某种标准化的“正确”解释或答案,更将大量影响译本传播的要素,尤其是外语读者的“误读”摈弃于考量之外,这无疑固化了对于中国文学的阅读方式,而使得跨语际、跨文化的交流困难重重,在这方面,我想我们在过去的对外翻译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教训。借用伯明翰学派诸君有关文化“回路”(Circuit of Culture)的观察,我们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之旅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网络,涉及从书写到再现,从生产到消费,从身份(认同)到规制的方方面面。“翻译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其指向当然不仅仅是葛、林二人的合译事业,而更是这样一种复杂多样的翻译实践。本文虽是形式松散的对谈稿,但文章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至少包含了以下三方面。首先是一个译本从接手到付梓的完整工作流程。据他们介绍,整个翻译过程包括多份功能不同的“草稿”,每一份稿件的“责任人”、目标和翻译方式都不一样。例如,第一稿通常由林丽君负责,“主要着眼小说文义的传达,不纠结于表达方式,修辞的细节问题”;第三稿则是二人共同完成的,由“葛浩文朗读英文译稿,我(林丽君)则一字一句地跟原文进行核对”;第四稿由葛浩文主笔,将原文放在一边,而“把重心移向读者”,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阅读习惯;而到了第五稿,则是书稿上交出版社后根据编辑的意见再进行的修改,之后经由排印编辑等,直到第七稿方才能有出版的可能。由此可见,一个译本的产生绝非由译者一人把控,它的最终成型——甚至直到封面的选择——都是各种价值、需求、身份乃至“误读”间相互影响和博弈的结果。其次是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出版的种种制度因素,包括文学代理制度在文本选择上的作用,出版的主要渠道——商业出版社与大学出版社——之间的差异等,这些在过去研究中隐而不彰的中间环节,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译本的生产,某些时刻甚至操持着“生杀大权”,这显然也是生产与消费,价值与流通交汇联结的时刻,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再次是他们二位介绍对于合译方式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翻译中遇到困难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何与作者和出版社交流,以及如何借助资料室和网络。毫无疑问,这些过程又都在译本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因而用他们的话来说,“翻译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多方的合作,包括作者、译者、文学代理人、编辑、读者和互联网这些主动和被动的参与者”。这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翻译文本的译介学研究,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的。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

林丽君(左) 葛浩文(右)

林丽君:一部作品翻译出版是许多人合作的成果,合译只是这个团队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我们还是从合译谈起。首先,我们简要描述一下合译时的做法和分工,然后介绍一些翻译学者不常涉及但对于中国小说翻译和出版同样重要的环节。

在接到出版社或作者的翻译委托,并签订合同确定了交稿日期之后,我先来译第一稿,这一稿主要着眼于小说文义的传达,不纠结于表达方式,修辞的细节问题。小说的长短不一,但第一稿一般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通常我每天要完成的一定工作量,以便能够按时译完。第一稿完成后我交给葛浩文,由他对照中文原文进行修改,这是第二稿。第二稿完成后,我们一同进行第三稿的工作,葛浩文朗读英文译稿,我则一字一句地跟原文进行核对。在这个阶段,我们商讨更准确传神的用词,并借助同义字典找到一个我们两人都满意的词汇。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译者会大声朗读他们的译文,但我们觉得这个做法很有效。有的时候,一个词或一种表达方式书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听起来不顺,这在小说人物的对话中尤为明显。只有在大声读出来以后,我们才容易发现不恰当的词语或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汇。这也是我们确定要向作者请教哪些问题的阶段。有些疑难部分在我们两人反复讨论后仍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有些则是弄不懂作者要表达什么,此时我们会列出一个疑问清单。

然后开始第四稿,这一稿主要由葛浩文完成,他从头到尾阅读译文,看看风格和逻辑是否一致,并做进一步的修饰润色。与此同时,请教作者的问题也得到了回复,如果是直白的回答,可以立即修改;如果回复得不够清楚,便需要时间讨论,通常还会有新的问题请教作者。在这个阶段,会把原文放在一边,除非有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查阅确认。某种程度上来说,前三稿强调忠实于原文,努力传达原作的艺术效果;第四稿则把重心转移到读者,让译文更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作者对再次请教的问题回复之后,我们进行最后的修改,如果已经与出版社签订了合同(有关合同等等,稍后再谈),就将第四稿送到编辑手中。编辑阅读译稿,提出建议,然后送回给我们。我们一起翻阅译稿,回应编辑的意见和疑问,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予以解释。英美出版社的编辑一般不懂中文,对中国的文化习俗也比较陌生,即便有的编辑对中国有所了解,他们也是以读者为中心,更关注读者对译本的可能反应。有经验的编辑会考虑英文读者对某个文化信息或文学典故的理解接受程度,以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葛浩文:许多学者都曾提起,译者有作者、出版社、读者等多个主人,都要一一照应。在译稿的编辑阶段,译者很容易发现他们要“服侍”的主人不止一个,但我们会质疑甚至反对编辑一味英语化的改动,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协商过程。译稿再次送回给编辑,编辑看了我们的意见和解释,有时会列出更多的或其他的问题,将译稿再送回给我们。顺利的话,第五稿完成后我们和出版社对翻译能达成协议。第五稿确定后,译稿将送到排印编辑那儿,他负责校对文字,确保译文前后统一。这是第六稿,排印编辑在这一稿中也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疑问,返回后我们一并处理。第七稿就差不多可以出版了,如果一切顺利,译稿送到印刷商那儿,印出清样我们再通读一遍。出了清样以后就不能做大的改动了,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只要不改变页码和段落的长度就行。

最后一步是封面设计。很多出版社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当然,出版社可能会不考虑我们的建议,而我们如果有充分的理由,也可能拒绝接受他们设计的封面。比如在二十年前,我和丽君合作翻译朱天文的《荒人手记》,我们非常坚决地反对第一个封面设计,因为设计者使用的是日据时期的台湾地图。你可能会以为出版社敲定了封面之后,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些出版社尤其是大学出版社会让我们找图书推介人写推荐语,也就是印在封底上的话,通常都是名人写的。只有在拿到书后才算大功告成。我们期待书出来以后会有评论,是好是坏很难说,不过通常是二者兼而有之,而且好的要多一些。评论者有时会提到翻译,不过这种情况不多,有时甚至会说作者的语言十分优美,当然我们要问这到底是谁的语言。

林丽君:现在你们可以理解翻译出版一本中文小说,是一个如何漫长、繁复的过程。就比如一对年轻人从相识到结婚生子,你可以说译者扮演中文小说英译和出版的媒人、接生婆和奶妈。

两人合译费事费力,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还要合译?一个人翻译不是更快吗?的确,一个人翻译,做两稿或三稿可能就足够了,效率更高。但合译也有它不可否认的优势。首先,两人可以随时讨论商榷,推敲出最佳用词,而一个人翻译只能靠他或她自己的理解。其次,我们难免都有自己惯用的词汇和固定的表达方式,多一个译者会有不同用语和风格。

举一个例子:翻译毕飞宇的小说《青衣》时(为了和法译本一致,英文书名为Moon Opera,因为该小说英文版的出版社编辑是在读了法译本后决定购买版权的),第一句话“乔炳璋参加这次宴会完全是一笔糊涂账”就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糊涂”从字面上讲,可以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或事物的情况。就前者来说,我们可以用“muddled”或“befuddled”来表示;就后者来讲,我们可以用“messy”来对应。对于“账”这个中文字,我们最先想到的英语单词是accounts(账目)或bill(账单)。如果这两个词指的是乔的心理状态,那么英文应该翻成:Qiao Bingzheng was completely muddled-headed when he attended the banquet,or was completely befuddled by the party。如果指情况状态,对应的翻译可以是:It was a totally messy account for Qiao Bingzhang to attend the banquet,或者It was a totally messy bill as Qiao Bingzhang attended this banquet。但这几个译文都说不通,不管是这句话本身还是放在下文当中都让人不知所云。

以上就是关于55句描写孤独的句子,每一句都悲凉到心里。全部的内容,包括:55句描写孤独的句子,每一句都悲凉到心里。、葛浩文的主要作品、朱天文和侯孝贤合作的电影一共有多少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22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