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第1张

水浒》是第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作品能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花荣的骁勇善战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同时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与身份,社会地位,生活阅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书中主要人物

1、姓名: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2、姓名:晁盖

绰号:托塔天王

性格特点: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主要事迹:攻打曾头市

3、姓名: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4、姓名: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5、姓名: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6、姓名: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主要事迹:智取生辰纲

7、姓名: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8、姓名: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主要事迹: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水浒故事

据说,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

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施耐庵

百科名片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中文名: 施耐庵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 1296

逝世日期: 1371

代表作品: 《水浒传》

目录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

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

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

轶事典故拳打恶霸

棒打无赖

施耐庵生平《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

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

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成后被关进天牢,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

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施耐庵纪念馆简介

馆内结构

馆藏文物、史料

施耐庵墓园

<水浒传>简介内容简介

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

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

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

轶事典故 拳打恶霸

棒打无赖

施耐庵生平 《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

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

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成后被关进天牢,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

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施耐庵纪念馆 简介

馆内结构

馆藏文物、史料

施耐庵墓园

<水浒传>简介 内容简介

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展开

施耐庵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施耐庵(1296~1371),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元末明初作家。 施耐庵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而弃官归里,闭门著述。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

施耐庵纪念馆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史书鲜有记载。即使有的材料,虽有明确记载,但材料本身的真伪与可信程度,至今还没有得到公认。我们认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有人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著述。有人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将卞向交情不错,卞向张推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这个人还是有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隐居作《水浒传》,写完后没过几年病逝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间,胡应麟做官,但他仍然坚持不出仕,在当地积德累行,名声极佳。他写完 施耐庵纪念馆

《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

拳打恶霸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游玩,正遇见一个恶霸在强夺农夫的茶园。他十分气愤地赶上前去阻止。恶霸见来人理直气壮,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后,恶霸打听到来人的住处后,便花钱雇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见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迈出了门。打手们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根铁棒挟着风声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棒锋,双手就抓住了铁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大汉的小腹上,那家伙便滚出一丈多远。施耐庵舞起夺来的铁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家伙四处逃窜。

棒打无赖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

编辑本段施耐庵生平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那么《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哪些《水浒传》的文学影响是什么爱美女性网生活频道,为网友解决一切生活疑问。本专题主要解决《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的疑问,分析《水浒传》的文学影响是什么,为大家普及《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水浒传:“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于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谱已经出现了。

《水浒传》的文学影响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衍生小说

从明清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作家为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水浒传创作续书。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明末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这两本作品都是续百回本水浒的代表,而清代钱彩所著《说岳全传》中也有不少承接百回本《水浒》的人物和内容;清代俞万春的70回本续书《荡寇志》是站在梁山好汉对立立场上的续书中的典型作品;而清末西泠冬青的《新水浒》和陆士谔的《新水浒》则借水浒故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认识,近现代的著名续书,则有程善之描写梁山好汉分崩离析的《残水浒》、张恨水讲述梁山好汉抗金的《水浒新传》,以及姜鸿飞构思独特的《水浒中传》等。此外还有被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古本的《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等。而20世纪下半叶以后作者所作续书中,代表作包括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以及根据该书节选改编的《大闹大名府》《巧破乾坤楼》《大闹神州擂》等;王中文规模浩大的《水浒别传》、巴孤讲述梁山好汉与三国群雄争霸的《贼三国》、林冲(作者笔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作之身”的《结荡寇志》、诗词天下无双讲述水浒人物在阴间的故事的《贼水浒》等。[3]

此外,近现代作家褚同庆有从头改写的《水浒新传》一部,日本著名小说家吉川英治有《新水浒》,其他日本作家如柴田炼三郎、北方谦三等都有重撰的水浒题材小说。

另外,明代兰陵笑笑生的名著《金瓶梅》也是衍生自《水浒传》武松故事的一部小说。

各国译本

《水浒》的日文译本最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影响较大。其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著名史诗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均是受《水浒》影响产生的。

19世纪开始传入欧美,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本有多种,最早的70回译本定名为《Water Margin》(“水边”的意思),由于出现最早和最贴近原名的原因这个译名往往被认为是标准译名,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内皆兄弟》),70年代末中国籍美国翻译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后来还有人把120回本也译成英文。而据传,还有某外国版本叫《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18]

意大利把《水浒》中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取出译成《佛牙记》。后来,德国人又把《佛牙记》翻译成了德文,译名成了《鲁达上山始末记》。德国还翻译了《水浒》中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是《圣洁的寺院》。而《水浒》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德国人则译成了《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德国人还翻译了《水浒》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译名有两个:《黄泥冈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英国翻译了《水浒》中林冲的故事,译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19]

国际评价

赛珍珠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国小说》,以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作为主要内容,其中有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水浒传》的`创作、演变及流传过程。演说中也评价《水浒传》是“中国生活伟大的社会文献”。[20]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专门撰文对《水浒》进行过点评,他认为《水浒》的情节有“史诗般的广阔”,并认为其与西班牙17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21]

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曾自称很早就读过《水浒》,他认为《水浒》“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水浒画作

从明朝以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经常成为中国画家喜爱创作的题材。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和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是现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浒人物画代表作者则有任薰、陆谦(与小说中同名人物无关)等。[4]

20世纪以来,传世的水浒人物画则更多,如张光宇、黄永玉、戴敦邦、叶雄、孙景全、于文龙等人的作品都较有影响。作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的国家,日本从19世纪开始也有大量画家创作水浒人物画,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都画过水浒人物。[23] 而现代则有日本著名插画家正子公也的《绘卷水浒》中油画风格的人物图。连环画之中,刘继卣的《武松打虎》堪称经典之作。[24] 而漫画中则有蔡志忠的水浒漫画和当代漫画家黑背的《梁山》系列,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水浒故事。此外还有梁伟家和日本横山光辉等人的漫画画册都较为著名。

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

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扩展资料

创作历程:

施耐庵弃官后,深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当时有张士诚在苏州起兵称王,教书之余决心立志著书济民劝世。施耐庵又惧于文字狱,于是便以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曲笔为书。罗贯中帮助整理书稿。他们在书肆中翻找各种有关宋江起义的记载,逐渐写成此书。

施耐庵开始在河阳山隐居写书,后搬到白驹场。书中许多的景物描述,多取材自他隐居地周围的自然景色,其中梁山泊的描写被认为是以张士诚起义地的得胜湖、小阳山为背景。而书中的好汉的人物原型则许多来自张士诚的部下。帮助他写书的不仅有亲戚和门人罗贯中,还有好友鲁渊、刘亮、陆谦等人。

施耐庵被朱元璋关进狱中后,关于他出狱的原因有不同的传说。民间传说是他又写了一部《封神演义》,朱元璋看过后觉得这根本怪力乱神,胡言乱语,认为施只是一个浮夸荒诞的疯子,因此释放了他。

另一种说法是他又在狱中续写《水浒传》后五十回受招安的内容,朱元璋看后觉得他不是在歌颂农民起义,于是释放。但是《水浒传》还是被查禁。

施耐庵去世后,罗贯中将书稿整理后准备去当时刻书中心福建建阳刻印。但是当地无人敢印这本书。罗贯中无奈,只好留在当地等待时机,并且又对《水浒传》重新进行了整理。不久后,他也染病去世。直到嘉靖年间,由朝廷派去抵御倭寇的宗臣得到罗贯中后人进呈,付诸刻印。

以上就是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作者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73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