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库里野生的一种小于叫"葫芦子"的小鱼学名叫什么

东北水库里野生的一种小于叫"葫芦子"的小鱼学名叫什么,第1张

葫芦子鱼的学名叫鳑鮍,属于鲤科,与人们常见的鲤鱼、鲫鱼是同类。鳑鮍鱼的种类比较多,葫芦子鱼是我国北方各淡水水系常见的一种鳑鮍鱼。这种小鱼只有三到四厘米长,身体扁扁的,好像一粒粒葫芦种子,民间叫它葫芦子鱼,简称葫芦子。身体上披一层细小的鳞片,闪着五彩霞光。葫芦子太小,目前的商业价值还比较低,没有哪个人专门去捕捞它,也没有哪家饭店愿意加工它,因此在任何一个河鱼大全里也吃不到它,普通的城里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种葫芦子鱼。葫芦子鱼的生活习性十分奇特,尤其是它们的生殖过程非常奇特。每年的五月份前后,是葫芦子鱼的生殖季节。这时,葫芦子鱼都披上婚姻色,特别是雄性葫芦子,全身五颜六色,鲜艳无比。它们一雌一雄,雄在前,雌在后,形影不离。当它们看到一只健康的成年河蚌之时,雄性葫芦子就在河蚌身前身后转悠,用自己的鳍抚摸河蚌,让河蚌感到安全。同时,雌性葫芦子的产卵管增长了,对着河蚌的吸水口,把产卵管伸入河蚌的鳃瓣里,将卵排在河蚌的鳃部。这时雄性葫芦子兴奋起来,在吸水口附近排出精液,随着河蚌的呼吸,精液也进入河蚌的鳃部。这样,葫芦子的受精卵就把河蚌的鳃部作为孵化器,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地方。葫芦子小鱼孵化出来以后,就脱离了河蚌,在河里湖里自由自在地开始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家住河边的人,常常捞回几只河蚌养在鱼缸里,过了一些日子,他们发现鱼缸里一下子出现许许多多小鱼,心里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些小鱼就是在河蚌鳃部孵化出来的葫芦子鱼。葫芦子让河蚌为它孵化鱼卵,并不是免费的午餐。河蚌在看到葫芦子接近自己时,十分欢迎。在葫芦子产卵的同时,河蚌也把自己已经孵化的钩介蚴虫排放到葫芦子的鳃部和鳍上,刺激鳃和鳍产生粘膜把钩介蚴虫包起来,把葫芦子的鳃部和鳍当作了托儿所,钩介蚴虫过着寄生生活,这样,河蚌让葫芦子当保姆把自己的幼虫一直养到可以独立生活为止,才回到水里。像葫芦子与河蚌这样的关系,生物学家叫作互利共生关系。葫芦子的一生十分艰难,它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从独立生活之日起,食肉鱼类就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美味佳肴。为了种的繁衍,葫芦子鱼只能用庞大的数量来弥补自己在生物链中的劣势。葫芦子的存在,使江河溪湖的水族世界繁荣昌盛;葫芦子的存在也使这个水族世界丰富多彩。葫芦子的个体虽然很小,其味道却很好。野生葫芦子的食用方法主要是酱炖、做汤和油炸,油炸葫芦子入口又香又脆,越细细地咀嚼越有味道,连头和骨头都会被吞到肚子里。什么卵磷脂、有机钙、维生素、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应有尽有,任何补品也不能与之相比。葫芦子虽小,其数量巨大,因此一定会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

这张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像素不是很高。是2008年5月份黑龙江省南北河产的冷水 葫芦子鱼,长65cm

这种鱼即是东北俗称“三花五罗”中的“胡罗”。出水即死。颜色赛金鱼。

东北地大物博,资源广阔,有着世界级的土地资源,全世界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东北。东北不仅土地好,水资源也非常好,所以也使得鱼的质量好一些,再加上北方独有的气候,也使得鱼的肉质更加紧实,来到东北要是不吃点鱼可说不过去了。接下来,保定大头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好吃的淡水鱼,量大味足还下饭,你想尝一尝吗?

1、鳌花鱼即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又称桂鱼、桂花鱼、胖鳜,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它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凶猛性鱼类,食其他鱼类和虾。肉质优良,少细刺,为名贵鱼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更是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价格也非常高,纯野生的鳌花能达到二三百块钱一斤。

2、季花鱼学名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又叫鲫花、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 也食各种小鱼。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

3、鳊花鱼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即长春鳊,属鲤科,俗名鳊鱼、长身鳊、草鳊、油鳊等。体侧扁,呈菱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肛门背鳍刺粗壮而光滑。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最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东北的淡水鱼种类繁多,吃法也是极多,总会有一种适合你。如果大家有机会来东北,一定要尝一尝东北的炖鱼或者酱焖鱼,保证不会让大家失望。

东北“松花鱼” 即镜鲤

此鱼刺少肉厚。生长在鸭绿江,自幼食松花粉,故而得名“松花鱼” 德国镜鲤是一种没有鳞片的鲤鱼,又称散鳞镜鲤(三道鳞),该品种是从原西德引进的品种,经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多年的系统选育,已选育出适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德国镜鲤选育系。 体形较粗壮,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头较小,眼较大,体表鳞片较大,沿边缘排列,背鳍前端至头部有1行完整的鳞片,背鳍两侧各有1行相对称的连续完整鳞片,各鳍基部均有鳞,个别的个体在侧线上见有少数鳞片。侧线大多较平直、不分枝,个别个体的侧线末端有较短的分枝。

松花鱼引进德国鱼种,生长在鸭绿江,自幼食松花粉,其松花粉含有268种活性营养元素,故而得名“松花鱼”。鱼体黑亮,体质健壮,少刺少鳞,肉质鲜香细嫩爽滑,鱼皮弹性丰盈,口感极佳,鱼籽爽滑香口。鱼体富含人体必需的20多种氨基酸,而且是冷水鱼中唯一拥有鱼油的珍贵鱼,是现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松花鱼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因此不太好养殖。

板黄鱼是鲴鱼的名字。鲴鱼则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其中黄尾密鲴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与桔**,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和优化。

做法:

辅料:食用油十g、豆瓣酱五g、味精、白糖、料酒五g、胡椒粉、姜五g、香葱两棵、干辣椒段五g

1、提前把黄鱼宰杀好,洗净装碗备用。把料酒,味精,豆瓣酱准备好,姜葱洗净备用。干辣椒段准备好。

2、把黄鱼从中间部分用刀切两段,再用刀在鱼身的两面划刀,这样做是为了烧制鱼时,使其更入味。3、在案板上把姜切小片,葱切葱花

4、锅洗净抹干水分,加食用油十克,再把黄鱼下锅,开中火把黄鱼煎制变色。煎的过程中,我们准备少许盐,用手把盐均匀的撒在鱼身上,再进行煎制。这样做是为了让鱼更入味。

5、待锅内的鱼煎制变色时,改小火,用锅铲把鱼拨至锅的一边,然后把准确的豆瓣酱,姜片,辣椒段一同下锅,用锅铲把豆瓣酱煸出香味。

6、豆瓣酱煸出香味后,接着把料酒五克左右倒入锅内。

7、白糖少量倒入锅内。

再往锅内加适量的清水。

水的量~大至把鱼淹没即可。

然后盖上锅盖,调大火烧三分钟,小火七分钟。烧鱼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锅铲动鱼,以免把鱼翻烂影响美观。

根据网上搜索的    鳈属鱼类  ,   花老婆鱼 我们这里叫老鸹脚     学名

鲤科     Cyprinidae        鳈属     Sarcocheilichthys    鱼类  

下图为       黑鳍鰁    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头长小于体高。口小,弧形,亚下位。下唇侧叶前伸不达下颌前缘。下颌具角质边缘。无须。侧线鳞38~39。背鳍起点至吻端与至尾鳍基的距离相等。肛门位置近臀鳍。在生殖期间雄鱼吻部出现珠星,体色鲜艳。

下图为      华鳈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俗称  花石鲫,黄棕鱼,山鲤子

生长缓慢。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多栖息在山溪支流河段,喜流水生活。食性较杂,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食甲壳类、藻类及植物碎屑,1龄鱼可达性成熟,产卵期在3~5月间。

东北我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辽宁现在主要是精养,吉林黑龙江多为大水面养殖,辽宁地区的经济养殖主要是以黄磉 乌鳢 鲶鱼为主。(要求当地要有鸡肠或海川丁的供应)现在乌鳢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黄桑主要是上色问题 裂头问题。您也没有说你具体是在东北哪里 我实在不太好给你介意。不过最好是找当地有销路的产品。否则销路很麻烦

适合东北地区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

1 澎泽鲫

又名芦花鲫,为广温、杂食性的鱼类,营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彭泽鲫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水体中生长,抗高温,水温达38℃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耐严寒和低氧,即使在冰封的水下,彭泽鲫亦能较好地生活。在东北地区生长期为5~10月,其中6~9月生长最快。

澎泽鲫为杂食性的大型鲫鱼,食物来源广泛,在天然水域中以生长快、个体大而著称,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尾达65kg。在池塘养殖中,一般情况下,当年繁殖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个体可达19cm以上,体重可达200g,成鱼常见的个体重多在400~500g左右。这种较快的体重增长速度是其他鱼类养殖品种中所不多见的。

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而且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东北六须鲶

东北六须鲶,又称东北大口鲶,土名怀子、怀头,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中,喜栖息于水流平缓,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域,白天隐居于水色深暗的底层,夜晚活动摄食。它的生存水温是0~38℃,最适水温是25~28℃,较不耐低氧,在水中溶氧3mg/l以上时正常生长,低于2mg/l则出现浮头,低于1mg/l就会导致缺氧死亡。

东北六须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水蚤、摇蚊幼虫及野生鱼苗;成鱼阶段摄食底鱼、虾、青蛙、蝌蚪,也吞食畜禽内脏等下脚料,甚至吃动物腐尸,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同类相残现象较严重。冬季食量减少或停食。东北六须鲶生长速度极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1龄鱼重可达1~2kg;2龄鱼可达15~25kg;3龄鱼体重可达3~5kg;3龄以上鱼生长减慢。

池塘主养东北六须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大的特点,是目前养殖东北六须鲶的主要推广模式。

3 乌鳢

乌鳢,又名乌鱼、黑鱼等。乌鳢喜栖息于水草茂盛且易混浊的泥底水体中,常潜伏于光线暗淡的水底。水体溶氧低时,可离水靠鳃腔内的鳃上器官呼吸,因此乌鳢生存能力很强,在无水的潮湿环境中也能维持生命。生活的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

乌鳢是一种凶猛型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鱼虾以及水生昆虫都是它喜爱的食物。乌鳢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自然条件下,1龄的体长为19~40cm,体重110~753g;2龄的体长为40~47cm,体重625~1395g;3龄的体长为47~60cm,体重在2k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5kg以上。

乌鳢是东北近年来新兴的养殖品种,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肉质细嫩、具有滋补保健功能。

4 黄颡鱼

黄颡鱼,俗名嗄牙子、嗄鱼、黄鳍鱼,黄姑等。在东北分布较广,特别是嫩江流域及附属的湖泊和水库中广泛分布。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生存水温0~38℃,较耐低氧。

黄颡鱼是一种广谱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鱼类。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龄鱼体重15~40g,2冬龄体重100g以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体重达30g以上;第二年100g以上。

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类之一,也是一种适合养殖、垂钓的优良品种,近年市场需求大,在东北池塘养殖取得很高的效益。

5 鳜鱼

鳜鱼,俗称桂花鱼、鳌花鱼等,在我国南北各大水系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水域出产的鳜鱼久负盛名。鳜鱼喜欢在水草丰富、生物饵料丰富的江河湖泊中生活,栖息于光线暗弱的水体底层,鳜鱼白天很少活动,夜晚觅食活跃。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耐低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饵,宁肯饿死,也不吃其他食物。鳜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当年仔鱼可长到100g;二龄鱼可达300g,三龄可长到1kg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最大者可长至5kg。鳜鱼是享誉海内外的淡水珍品,价格稳定,是名优水产的代表,亩产效益高,在东北已有一定的友展。

6 泥鳅

泥鳅为温水性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适宜水温10~30℃,喜栖息于底层腐殖质淤泥的表层。水温在5℃以下或在34℃以上时,潜居于泥底深10~30cm处。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吃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昆虫,水生植物碎屑,藻类等,有时也吃水底腐殖质。

泥鳅肉质肥美、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水产食品,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且因易饲养、效益高,养殖泥鳅一直是南北水产养殖的一个好项目。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水库里野生的一种小于叫"葫芦子"的小鱼学名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东北水库里野生的一种小于叫"葫芦子"的小鱼学名叫什么、吉林松花江的什么鱼最好吃、东北松花鱼是什么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24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