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中的“公社”是什么

马克思理论中的“公社”是什么,第1张

马克思理论中的“公社”其实指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建立,以下是关于巴黎公社的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19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经济不断恶化,对外关系接连受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烈,法皇路易·波拿巴的专制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为摆脱困境,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法国于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进程却与波拿巴的愿望完全相背,法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9月2日波拿巴在色当被困投降。消息传到巴黎,市民群情激愤,9月4日爆发了人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这时,普军继续向法国内地推进,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法国成了防御侵略战争的一方。但“国防政府”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爱国激情视如洪水猛兽,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与敌屈辱求和,妄图把巴黎交给敌人,利用敌人之手镇压人民革命,使普军得以长驱直入,包围巴黎,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10月31日,17万法军向普鲁士投降,引起了巴黎人民的极大愤慨,又爆发了旨在推翻叛国政府的第二次起义。起义虽再次被镇压下去,但两次起义使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受到了实战锻炼,明确了只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才能维护民族独立。为此,巴黎无产阶级在同政府卖国政策的斗争中,利用政府建立国民自卫队的法令,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一支新型的、具有人民性的武装力量。爱国热情高涨的巴黎工人冲破政府限制,仅三个星期就组成了194个工人营队,并推举一批革命者当了工人营的营长,成立了士兵代表机构“内务委员会”,获得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在巴黎形成了一支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1871年2月,巴黎无产阶级革命武装正式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选举了总司令和20名委员,草拟了章程,为武装起义做好了最重要的准备。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停战和约。2月17日,奥尔良党人首领梯也尔上台。由于与普鲁士达成妥协消除了后顾之忧,法国资产阶级便集中全力来对付国内无产阶级特别是巴黎的工人武装,以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3月8日至17日,梯也尔政府向巴黎增调了2万名政府军,准备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逮捕中央委员会成员。当时,巴黎的国民自卫军有417门大炮,分别集中在蒙马特尔高地和棱蒙高地等地。3月18日凌晨5时,政府军一个团占领了蒙马特尔停炮场。枪声惊醒了附近居民,大炮被抢的消息迅速传开。该区的国民自卫军战士立即集合起来,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人民群众也随同一起拥上蒙马特尔高地。政府军士兵发生哗变,与人民群众联合行动,逮捕了反动军官、警察和宪兵。偷袭棱蒙高地的政府军也未能迅速把大炮拖走,很快就被赶到的国民自卫军击溃。

政府军的偷袭失败了。这时,已在巴黎各地特别是工人区爆发的武装起义迅速展开。国民自卫军和人民群众自动拿起武器,建筑街垒,布置岗哨,派出巡逻队,集中分散的大炮。中央委员会采取紧急措施领导武装起义,占领了部分地区。中午以后,国民自卫军开始越出本区,向巴黎市中心挺进,起义由防御转入进攻。15时,国民自卫军根据中央委员会的进攻命令,展开巷战,攻占了陆军部及其他一些军事机关和据点。21时,控制了万多姆广场,政府军和宪兵闻风丧胆,落荒而逃。22时许,国民自卫军进入市政厅,升起红旗。至此,中央委员会掌握了巴黎全城,武装起义推翻了梯也尔政权,取得了伟大成功。3月28日,巴黎公社进行了普选,一大批工人、社会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参加了巴黎公社领导机构,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诞生了。

梯也尔跑到凡尔赛后,手下仅剩1万多残兵败将。为向巴黎无产阶级反扑,他一方面纠集反动军队的散兵游勇,另一方面请求俾斯麦释放战俘,重新拼凑和整顿了军队。此时,巴黎仍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东面和北面普军15万大军压境,西面和南面凡尔赛军队伺机反扑,形势对公社极为不利。

而公社却麻痹大意,疏于防范。4月2日清晨,凡尔赛军炮轰巴黎,向巴黎城西的讷伊桥发起进攻。公社2000名战士与1万多名敌军激战数小时后,放弃了讷伊桥等阵地。凡尔赛的炮声震醒了巴黎,公社执行委员会当即决定进攻凡尔赛。4月3日晨,公社匆忙调集4万人,分3路向凡尔赛进军。中路1万余人从东面进攻,击退敌宪兵队后遭强大敌军阻击后撤;左翼6000多人从东南方向进军,初战获胜,进抵距凡尔赛5公里处因弹药和援兵不济而被迫后撤,不幸陷入敌重兵包围,指挥员杜瓦尔被俘就义;右翼1万余人经讷伊桥沿大道出击,占领吕埃伊后与北部部队会合,因故大量增兵后被迫后撤。这次出击,由于公社领导对军事形势盲目乐观,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缺乏准备,致使出击部队没有统一领导、各行其事,导致了失败。凡尔赛遭公社沉重打击也被迫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

4月6日,梯也尔将军队整编为2个军,加上普军后来释放的5万名战俘,约11万人。凡尔赛军与东面和北面的普军对巴黎形成了包围。公社方面军事工作进展不大,仅有1.6万作战部队和4.5万预备部队。虽然公社拥有1200门大炮,但由于组织不善,能够配置使用的只有200门,且缺少熟练炮手。但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公社战士在忠诚坚定、智勇兼备的军事将领指挥下,与敌浴血奋战。4月7日,凡尔赛军队依仗优势炮火攻占了讷伊桥和附近据点。巴黎城防司令东布罗夫斯基率领西线5000名装备很差的部队,同9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7日,250名公社战士在贝康城堡抗击5000名敌军进攻达6个小时。21日,在讷伊方向坚守的公社战士日夜作战,与敌展开肉搏,击退了强渡塞纳河之敌。在南线,凡尔赛军为夺取伊西和旺夫炮台,不惜用数百门重炮轰击炮台,公社战士为守卫炮台顽强战斗。到4月底,公社守住了巴黎西线和南线,给凡尔赛军以大量消耗。5月初,公社调整了巴黎防御部署,东布罗夫斯基指挥第一军在西线抗击敌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队的猛攻,公社战士充分利用5辆装甲车和塞纳河上的10艘炮艇与敌厮杀,不仅以少量兵力顶住了敌军主力的进攻,而且支援了南线作战。在南线,敌进攻的主要目标仍是伊西和旺夫炮台。5月3日夜,防守木兰—萨克多面堡的第五十五营军官叛变,敌突然占领了南线这个主要据点,数百名公社战士阵亡或被俘。接着凡尔赛军发起全线总攻,8日伊西炮台失守。公社虽在此时加强了军事指挥,但大局已难挽回。13日旺夫炮台被攻克。在西线,8000名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的公社战士与8万名装备精良的敌人作战,有时还主动出击。但从5月17日起,凡尔赛军集中重炮开始猛轰巴黎,并集中了13万人准备进攻巴黎。

5月21日下午,凡尔赛军从对克卢门进入巴黎,一场震撼世界的流血大巷战开始了。为保卫公社政权,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敌,他们在街道和广场筑起街垒,不论男女老少,人人拿起武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22日拂晓,敌12个师约10万人进占了巴黎大部分市区。25日,公社战士同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在塞纳河左岸,公社战士与敌进行白刃战,直到被敌包围,才撤过塞纳河。在市中心,妇女、儿童与公社战士并肩作战,抗击敌人的轮番进攻。27日,敌军开始围攻最后两个工人区,在拉雪兹神甫墓地200名公社战士与5000名凡尔赛士兵展开肉搏,战至傍晚,大部分公社战士壮烈牺牲,被俘战士全部被枪杀在墓地的一堵墙前。这堵墙永为世界无产阶级纪念的“公社社员墙”。28日16时,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克。英雄的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在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后,被凡尔赛军血腥镇压下去了。

据统计,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

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公社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永远激励着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斗争。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法国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另外,公社也未能把革命发展到法国各地,取得外省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形成强大的工农联盟。还有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主观上,由于法国无产阶级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在军事斗争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一是错误地始终采取防御政策,没有利用多种机会去消灭凡尔赛反革命力量。尤其是在进军凡尔赛的问题上,没有在起义胜利后乘胜进攻凡尔赛,消灭梯也尔的有生力量,而是忙于组织选举,贻误了战机,给敌以喘息之机,得以卷土重来。在4月份战斗日趋激烈的时候,巴黎前线指挥员得到的命令只是“防御”,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时发起进攻,只是消极地等待强敌进攻,这等于等待失败:二是军事准备不足,敌情不明,造成军事部署和指挥失误。起义胜利后,巴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公社对凡尔赛的反扑缺乏警惕和军事准备,4月2日炮击巴黎的炮声响了,公社的人们还认为是节日礼炮。4月3日在未进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又仓促决定出击凡尔赛,结果进军失败,使公社遭受很大损失;三是军事组织混乱,纪律松弛。起义成功后,公社拥有6万多人的部队,20万枝枪,1200门大炮,5个炮台和一个工事坚固的环形要塞地带,足够使用几年的弹药及法兰西银行数十亿法郎的资金,完全可以组织强大的出击和长期防御。但公社未很好地利用这些条件,部队缺乏必要的组织纪律和统一领导,任意行动和自由来去的现象时有发生。

战斗中公社战士缺少足够武器,可在仓库里却放着28万枝步枪。公社在选拔军事***上也存在失误。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些经验教训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

没的联系,

当时农产品是国家Z`F控制和公社化不同,

首先,公社是什么意思,我想你不知道

公社是一个集体的称呼

以前我们农村从小到大是 按组 队 社 由几个人组成一小组有一组长,

再由几个小组或者十多个个,组成队 再由几个队或者说几十个队,来组成公社

所以很多老年人,每次问老家时候,都喜欢说,你是几大队的 你是组的

邓`上`台`后`撤了, 其实说白了 公`社`就和镇 村 这些意思一样

如果`公`社`这两个字解释有错,为什么今天china互联 网 上 到处都可以浮现这种集体形式百度娱乐 有**公社, QQ上有 QQ公社还有中华网 什么什么得,

还有个问题,公社不同于现在,公社是属于一个集体的,

而 邓`提`倡`单` `干

1、人民公社在中国,已经正式成为了历史了!中国还有人民公社吗?回答是基本没有了,仅仅剩几个了(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后寨村)。

人民公社设立的时间为1958年,第一个人民公社是在河南省。人民公社取消的时间为1983年。

全称为“农村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政经分离的原则,人民公社已转变为农村单纯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不再具有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这一职能已由重新建立的农村乡镇政府机构所取代。

2、中国现存的最后“人民公社”大集体之一: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注:1982年开始应河北省要求,将人民公社改为乡,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但其他一切仍然未变)。

从1958年至今,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到现在,它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而且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

近30多年来,周家庄农工贸齐头并进,已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有许多形成规模的农贸加工、养殖基地和文化服务业等。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在不断发展扩大。

周家庄执行政策不搞“一刀切”。他们允许社员单干,允许个人从事非公经济活动。但目前单干的只有两三户,当初搞单干的人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非公经济人员仅占全乡5%。这些非公经济农民须每年向公社交纳1500多元公积金,因为他们享受着公社的许多福利。 

周家庄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冀中大地,成为中国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尽管由于种种政治上的原因,多年来周家庄象河南的南街村一样被禁止在公开媒体上亮相宣传,但是这里依然吸引了全国广大农民的目光,并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誉。

实践证明,周家庄道路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是中国亿万农民的梦想和期盼。让我们看看当年冒险支持雷金河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省长李尔重是怎样评价周家庄和雷金河的,并让我们用他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周家庄是第一批成立的人民公社,雷金河同志是带头羊,有名的“老坚决”。周家庄实践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按劳分配使个人所得增加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共同享受的社会福利也增加了。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个人所得的部分逐渐增加,集体福利的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使两万人走向共同富裕。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百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谁也不能设想:人民今日取得政权,明天就实现“按需分配”。谁也不能设想,等到生产力大发展之后,忽然来一个“按需分配”。共产主义是******民,走公有制的道路,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它不是空想,它是由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周家庄坚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重点在于教育干部,在于不断改造干部思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雷金河和他领导的班子,不论在住房,分配等任何细事上,不许高于群众,干部的待遇不许超过人民个人收入水平;群众的住房好了,学校、幼儿园、群众娱乐场所搞好了,乡政府的办公室仍然是半个世纪前的旧平房,旧桌椅板凳。不论任何人到周家庄考察访问,都以饺子小米粥招待,概不摆席。

3、中国现存的最后“人民公社”大集体之二: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后寨村。

后寨村是“全国文明村”、“省级小康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所辖的一个小村寨,全村现有八个生产队(即组)352户、13O5人(其中适龄劳力840人)、耕地l2O0亩。全村党员35人,村双委班子十人平均年龄38岁(最长者58岁、最小27岁)。

后寨村现有玻璃厂、发电厂、预制板厂、……等六个企业。全村固定资产3800余万、年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缴纳税金300多在户县他是排在前十名的富裕村,而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社员及老人福利待遇,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方面,是全县各村庄中最好的!

后寨人每天都是在这钟声中一起上工,他们的劳动都是记在是记在这样的本子中,即男女记工本,每日记工每月公布到年才能结算。他们还是延续五十年前“人民公社”的记工标准,干同一种活(即同样的劳动)男工10分、女工7分。到九月中旬粮食收割后,就该给每家每户分粮了。大汽车载着黄登登的玉米棒,直接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

4、现在,某些地方的商业餐饮等单位,却以“人民公社”这几个字作为店铺招牌名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还有人民公社的。

中国现存的一个“人民公社”社员现在人均收入高全国 -新浪博客

后寨村-中国现存的人民公社之一 ——网易博客

亲访后寨村——新浪微博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思理论中的“公社”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马克思理论中的“公社”是什么、公社是什么意思、中国还有人民公社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81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