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水中的氨氮

如何去除水中的氨氮,第1张

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1、取一定量的含氨氮废水,估算水中氨氮的含量;

2、加氢氧化钠(工业级)或盐酸(工业级)调节废水的pH至偏碱性;

3、投加一定量的氨氮去除剂J-201,充分搅拌,反应6分钟左右;水中的氨氮会被氨氮去除剂氧化为氮气,快速去除氨氮,不产生沉淀;

4、测量上清液中氨氮的含量,出水氨氮可以小于5ppm。

生物法机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机理:在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污水中逸出。因而污水的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A/O系统:A/O脱氮除磷系统,即缺氧、好氧脱氮除磷系统,是70年代主要由美国、南非等国开发的具有去除废水中氮污染物的工艺,同时对脱磷亦有一定的效果,A/O系统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且很容易利用原厂改建,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生活污水水质通常比较稳定,一般的处理方法包括酸化、好氧生物处理、消毒等。而工业废水应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进行工艺流程的合理选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废水来说,要注意废水的可生化性,通常要求COD/BOD5>03,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进行厌氧生物水解酸化,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或是考虑采用非生物处理的物理或化学方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破解6年辽河流域氨氮超标难题

折点氯化法:

该方法通过投加过量氯或次氯酸钠,使废水中的氨氧化为N2。折点氯化法对氨氮的去除率高,处理效果稳点,且不受水温的影响,不过在处理过程中,运行费用较高。

2

/5

2)空气吹脱法:

在碱性条件下,氨氮主要以NH3的形式存在,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水中挥发性NH3将由液相向气向转移。其受废水的PH、温度、水力负荷、结垢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3

/5

3)生物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温度、PH值、溶解氧等因素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4

/5

4)沸石选择性吸附:

利用沸石的三维空间结垢中,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穴,进行筛分、交换吸附。该方法受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

5

/5

在众多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中,物化法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实际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因比较经济且处理效果佳,其运用较广。废水中氨氮去除过程中,处理效果受温度、PH、出水等因素影响,其处理结果可能存在与排放标准有一定差距的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建议投加氨氮处理药剂辅助处理,其可把氨氮降到排放标准以下,该药剂是专门针对低浓度废水处理的功能药剂,操作方便,在排放口前段投加即可,无需改变原有的处理工艺。

可以选用生物脱氮方法,生物法是目前最经济高效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A/O、A2/O、氧化沟以及各种改进型SBR(多级SBR法、A-SBR法、膜-SBR法等)工艺,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通常采用前置物化脱氮工艺将进水氨氮浓度降至生物处理适宜范围内。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需要增大供氧量,这将增加处理系统的基建投资和供氧动力费用;②刚于缓冲能力差的高氨氮废水,还需要增大体系的碱度以维持反硝化所需的pH范围;③一些高氨氮废水中存在大量的游离氨,将对微生物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除污效果;

随着生物脱氮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在概念和工艺上有了新的调整,HNF-MP工艺,采用高效硝化细菌+自旋转填料+多级自回流分离器,并通过集成化的高效反应器,大幅度提升硝化反应速率,针对氨氮废水超标问题,实现达标处理。

可以添加PH值为11左右的氢氧化钠调节水,通过氨氮吹脱塔用空气吹脱,氨氮去除率可达80%左右。但这样处理无法达标,还需后续处理,剩余的氨氮可以通过脱氮的污水处理工艺去除,比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的生物膜法进行处理。

氨氮是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的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会导致水富营养化的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氨氮的检测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氨氮含量较高时,可采用蒸馏-酸滴定法。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去除水中的氨氮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去除水中的氨氮、废水中氨氮应该如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30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