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

什么是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第1张

中国人移民的历史源远流长。唐宋以前,中国移民没有固定的称谓。唐朝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展,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加,其中大部分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清时期,有些人被称为“中国人”、“中国人”、“广东人、福建人”,晚清以后则被称为“中国人”、“中国商人”。

“中国人”一词的由来:中国人有着悠久的移民历史。唐宋以前,中国移民没有固定的称谓。清末民国时期,“华侨”一词用来指居住在国外的华裔

《大清国籍条例》(1909年)、《北洋政府国籍法修正案》(1914年)、《国民政府国籍法》(1929年)等三部旧的中国国籍法,都规定“世代不归”的华侨,应继续保留中国国籍,也就是说,“望其子孙延续”,无论有多少血统。因此,任何有中国血统的人,只要住在国外,都被视为华侨。在清代,他们被称为“汉人”、“闽粤人”、“中国人”。晚清以后被称为“华民”、“华工”、“华商”、“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华侨问题,有利于与有关国家建立友好睦邻互信关系,中国政府于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不承认华侨双重国籍,并与有关国家签订了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随着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华侨的概念应该只适用于那些仍然保持中国国籍,并且已经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人不再是中国公民(国民),不能再称为华侨。因为他们是有中国血统的外国人,所以通常被称为中国人或外籍华人。

1980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三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九条)。由于上述变化,海外华人的数量急剧下降。根据目前的统计,海外华人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7%,华人占92.3%,也就是90%以上是华人,不是海外华人。

虽然新华侨的数量与日俱增,但与华人相比,数量还是很少的。这种变化导致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代移民中,会说中文(包括方言)并持有中国国籍的逐渐减少,在居住国出生的,会说居住国语言(以及中文)并拥有居住国国籍的,第二代、第三代及以后各代的人数在增加。前者被称为“华侨”,而后者,与其不同,被称为“中国人”。那些比较本土化的,就叫“中国人”。还有人把拥有居住国国籍的叫“中国人”,把出生在居住国的叫“中国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57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1
下一篇 2022-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