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为什么要向冰雕连脱帽致敬?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为什么要向冰雕连脱帽致敬?,第1张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为什么要向冰雕脱帽致敬?

那是因为国内导演根本不了解美国军队,只是基于西方宣传中的刻板印象,拍了一个自我脑补后的所谓“致敬”桥段。

真实历史中,美军面对志愿军冰雕连时,不仅不致敬,反而肆意侮辱我军遗骸。根据我们的资料,战后清理战场时,发现冰雕连队战士的尸体都是被敌人的自动枪械射中的,有的还严重受损。

由于西方世界控制着媒体宣传,以正面形象刻画美军,很多人误以为美军是一支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自律精神的“正义之军”,并因此对美军士兵产生好感。

但是,在历史上,美军在历次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毫无礼貌感和羞耻感。有的下级士兵残忍,好杀,不仅杀俘虏,还多次制造屠杀;中层军官对自己的利益视而不见,甚至亲自参与其中;高级官员们守口如瓶,互相包庇以避免丑闻。

美军所谓的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只有在好莱坞大片里才能出现。

美军对外宣传形象往往强势亲民。

美国军方对志愿者极其残忍。

朝鲜战争中,美军的表现不如长津湖战役电影中的积极。他们非常残酷地对待志愿者。除了在美军眼里司空见惯的虐囚开枪打伤人的丑闻,还有很多更不人道的暴行。

第二次战斗中,美军士兵为了泄愤,将汽油浇在十几名没有反抗能力的重伤员身上,活活烧死。据美军回忆,伤者的尖叫声响彻整个山谷。

同样,所谓的精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第二次战斗中碾过几名不能动弹的受伤志愿者,用坦克将其活活打死。

在五次战斗中,美国陆军第一师在包围了一家志愿医院后,残忍地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伤员和医务人员,死亡人数多达百人。

在1953年夏天的反击中,两名身负重伤的志愿军不幸被美军俘虏,然后美军士兵为了好玩,用装甲车把他们活活碾死。

这些例子都出自美国作家约翰·托兰的自传《漫长的战斗》一书,这本书只是当年美军暴行的一个缩影。朝鲜战争中,美军士兵不是正义和文明的化身,而是一群没有底线的暴徒。

约翰·托兰曾亲身经历过朝鲜战争,因此对美军的暴行有着直观的感受。

对待战俘是不人道的,美军对平民同样毫不留情。

为了赢得战争,美军根本不在乎任何平民的安危。为了打击志愿军和朝鲜军队,他们任意驱赶平民,肆意袭击村庄,无端烧毁房屋,枪杀所谓的“游击队”掩盖证据,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如此巨大的人道主义悲剧却被美国刻意隐瞒了近50年。直到近年来大量文件解密和幸存者的回忆,美军在朝鲜的暴行才逐渐浮出水面。

1950年7月26日,数百名从首尔撤退的朝鲜难民在忠清北道永通郡老根里的铁路桥下撤退时,突然被当地美军开枪打死。这就是“老李根大屠杀”。然而,悲剧发生后,美国军方高层将其掩盖,直到1999年10月才公之于众。

1950年9月10日,美国战机轰炸了岳薇岛。逃难的平民跑到海边,就遭到飞机的无情扫射,最后死了几百人。该事件也是近几年才被披露的。

1951年1月20日,美国飞机在云川用汽油弹袭击难民,300多人被烧死,造成云川惨案。

而最著名的就是新川的虐杀事件。1950年10月17日,美军占领新川县后,屠杀当地民众。三万多人在这一事件中丧生,震惊世界。事后美韩互相推诿,甚至否认。因此,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反战画作《朝鲜大屠杀》

毕加索的作品,朝鲜大屠杀

根据韩国政府近年来进行的幸存者调查,朝鲜战争中美军屠杀平民的事件多达210起。多名幸存者回应称,事发前,美军几乎没有进行任何通报和甄别,而是毫无征兆的突然袭击,导致大量平民伤亡。

所以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并没有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而是以战争的名义屠杀了大量手无寸铁的平民。

朝鲜战争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除了朝鲜战争,美军在随后的战争中也犯下了大量罪行。

越南战争期间,打死眼睛的美军以收买游击队为名,冲进梅莱村,枪杀大量妇女儿童,造成504人死亡,史称“梅莱村大屠杀”。事件曝光后,只有一人被判入狱,三年后获释。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肆意虐待和侮辱战俘,制造了著名的“虐囚门”事件,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抗议。

2005年,为了给在袭击中死去的战友报仇,驻伊美军在哈迪赛镇大肆屠杀过往村民,导致24名无辜平民丧生。

在阿富汗,美军同样坚决。

2010年,一群美国士兵出于娱乐目的枪杀无辜平民,并砍掉受害者的手指作为战利品。

2012年,美国士兵罗伯特·贝尔在他驻地附近的一个村庄无缘无故枪杀了16名平民。

这些只是被相关媒体宣传报道过的典型案例,而那些被掩盖的事件就更不为人知了。

据统计,在美军的军事行动中,有大量平民伤亡。

越战期间,平民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美国人有关。美军撤离后,留下了大量的私生子。

在伊拉克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平民在美国的军事行动中伤亡。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死伤平民超过10万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军的到来给当地人民带来的不是和平和希望,而是难以想象的死亡和绝望。

回到电影本身。

长津湖之战这部电影本身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在战争价值观输出上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电影的主旨大相径庭。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近年来,国内影视剧创作者深受美国好莱坞创作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往往喜欢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所谓的人性思维。问题是中美两国的战争背景有很大差异。

美国历次战争的背景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别国领土上进行军事行动。但这与普通士兵无关,他们只能机械地听从上级的命令。这也造成了美军士兵平白无故的打仗,导致厌战、反战情绪。所以好莱坞基于此,着重刻画了基层军人面对战争时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从而创作出了《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优秀作品。

美国越战电影《现代启示录》

相反,中国的战争是在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基层士兵自愿参军,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保护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没有所谓的厌战、反战情绪,更多的是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刻骨仇恨,更谈不上对战争本身的仇恨和反思。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比如《子午流注》、《一与八》、《晚钟》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然而,这些年来,国内新生代导演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近年来,战争电影在思想上倾向于向西方靠拢,抛弃了自身应有的特征。最典型的示范就是长津湖战役中的中美将军向冰雕公司致敬。

最后总结一下,不要以为美军就那么正气凛然。美国大兵的礼貌和羞耻只活在好莱坞大片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39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