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活捉师团长的侄女,日军提3个条件,我军成功救回战友

新四军活捉师团长的侄女,日军提3个条件,我军成功救回战友,第1张

新四军活捉师团长的侄女,日军提3个条件,我军成功救回战友

作者:朱

1942年初,日军扫荡新四军鄂中根据地,新四军10余名干部被捕,关押在应城宪兵队。我们的一个敌人,赵茜,有一份我们情报人员的名单。一些不为人知的重要情报人员与赵茜有直接联系。敌人暂时不知道赵茜的身份,只把他当作一般干部对待,我们急于尽快把他从监狱里解救出来。上级的营救任务交给了应城市公安局局长杨。杨一伙“放火烧毒”,抓住日军一名重要家属,迫使日军与我方交换被俘人员,成功解救了和一批我方被俘人员。

抗日战争时期的公安队伍

当时的公安局长杨手下有一支公安队伍。1941年刚成立时,只有几个人,5支短枪。但在对敌斗争中,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70支枪的精干队伍,可分可合,具有单打独斗的能力,以至于敌人称之为“汤森部队”。就凭这几十个人,他们不可能硬碰硬救出被关在县城里的赵茜等人。杨考虑只能让内线先对付敌人,让敌人少为难他们,同时寻找机会营救。

194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一名打入驻扎在应城市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三师团指挥官部的知情人发出信息,宪兵队长古川的妻子最近要乘车来应城市。古川在汉口日租界长大,被日军招募去刺探新四军的情报。他利用在中国长大的优势,乔装成侦察兵,亲自审问处置我军被捕人员,并有权力从应城敌人据点调集兵力“扫荡”根据地。上级把这个信息转给了杨局长,杨局长也有同样的看法,抓了古川的老婆,交换了等人。

侵华日军家属(资料图)

杨觉得,问题的关键是拦住日本军车,活捉古川的妻子。怎么拦日系车?战前“诸葛亮”见面会上,队员们各抒己见。虽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汽车的原理,有的人甚至还没见过,但他们都兴高采烈。有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把杀猪刀倒着埋在路上,盖上土,等车来了再扎轮胎。是的,据说如果你把一些大石头搬到公路对面,汽车就过不去了。是的,在路上挖一条沟。

这些方法都不是很确定。埋一把猪刀怕轮子压不到刀刃。如果挖了墙,敌人就会警觉。过来商量,我们商量了一个办法。会后立即秘密安排。

杨把伏击地点选在双墩附近的汉宜公路上。离县城10公里,有三个相邻的山坡。其中大部分是湖北中部的马平川。棉花和小麦还没有长大,所以这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三个山包相距一两百米。这条路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三道土墙,而杨已经设置了三道卡子。

半夜,杨率领队伍出发,伏击和等待敌人的军车。8点左右,日本军车到达。杨队长一声令下,所有队员都装上了子弹。军车的马达声越来越大,他们已经看到7辆卡车开过来。

杨队长留意到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在第一个剪辑的路边割草。前面有四辆车经过,五辆车经过,第六辆车经过。“农夫”突然站直身子,摘下草帽,扇了几下胸口,意思是古川的老婆在车上。

杨队长挥着红布,二夹路两边各一个“农夫”。同时,他用力拉紧绳子,向前拉。路上的一根道钉立刻从土里立了起来,横着挡在路上。

与此同时,杨向第6辆卡车顶上的机枪手开了一枪,日军机枪手随即倒在车厢里。这一枪也是一个信号,公安队立即向该车开枪。车前日军见有埋伏,绝尘而去。第六辆车的司机慌了,加快了速度。“砰,砰”轮胎被扎破,车头一沉,跑了好几米。后轮胎被扎破了,汽车停了下来。公安队向六七辆车上的日本兵开枪,打死打伤日本人。

七名新四军战士冲上公路。一个高大强壮的士兵手持短枪,斜对着车的锁,开了一枪,打开车门,射杀了司机,然后抓住了那个日本女人。他蹲下身子,把女人扛在肩上,转身就跑。警队是婴儿机枪的时候,“咕咕嘎嘎”的朝前面车上下来的日军开枪。其他几名战士迅速收拾了两辆车上的枪支弹药战利品,搬运了钉条,立即撤退。当日本汽车停在前面并组织进攻时,杨等人早已逃之夭夭。

这个日本女人二十多岁,穿着鲜艳的和服,梳着头发,让村民们很好奇。杨很快就提前安排了一个女兵,给她换上当地的服装,梳好了头。转了几个地方,直到天黑才审问她。

然而,当那个女人来的时候,她吓坏了,哭了。第二,由于语言不通,双方无法沟通。她看不懂这笔迹。杨只好请求上级从第五师政治部请一名翻译。在女兵的照顾下,这个日本女人渐渐安定下来,互相用手势交流,开始吃喝。

警队把她带走的时候,看她不能走路,就找了一匹马让她骑。大家都吃了便餐,有时候还杀了她的鸡鸭。她看到新四军尊重她,关心她,脸上有了笑容。学了几句中文,有时还用日语教女兵摇篮曲。她特别羡慕新四军的女兵们,腰间别着长矛,像男人一样行军打仗。看女兵唱《幸福在新四军》,跟着唱:

“在新四军太幸福了,

吃得和允许量一样多,

不要打骂,

同志!对你说些好话,

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几天后,5师政治部敌工程部派来一名翻译。当杨看见它的时候,他们都满脸笑容。原来他们之前在朱家棚俘虏过日军,后加入“反战联盟”。从这个翻译,杨知道这个女人不是古川的妻子,而是北野的侄女,第三日军师团在应城市的团长,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来到应城市。

北师首长信任古川,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中国通”,对新四军造成极大伤害。以“古川妻子”的名义,是出于安全考虑,但非但没有吓到人,反而伤害了自己的侄女。他命令古川在一个月内救出他的侄女。

日本宪兵

古川让北野从各个据点调集兵力,收编日军一千多人,分成一两百人的部队。采取了地毯式搜索策略,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搜索。这一带的人,看到日军的扫荡异常,很少开枪,也很少烧房子;只是四处乱窜,过了几天,一无所获。杨他们知道他的心。

古川还派间谍四处刺探,假扮乞丐、小贩、游医、算命先生等。古川甚至伪装自己去一探究竟。杨早料到北野的外甥女会被转移到应城和汉川交界的湖区,藏在木子树和梅家岗的芦苇深处。过了几天,古川毫无头绪。

杨他们心里有了保证,他们看着古川大惊小怪。有人说,趁机杀了古川。

在一个叫毛家河的村子里,一个“小贩”买走了一大半比较好的女性护肤品。古川伪装成乞丐,带了几个人亲自监视他,被公安队包围了。古川很狡猾,年轻力壮,翻墙越沟,跑得很快。一番“割袍弃袍”之后,他只身跑到附近的日军据点,才捡回一条命。站着之后“哇,哇”的吐了几口血。

古川第二天就派兵杀人放火,对毛家河村进行报复。人民来信说,如果你伤害人民,你的“战地记者”就回不去了。想做“战地记者”,就要拿出诚意。落款是“汤森部队”。

古川黄脸,向北野汇报救援情况,被北野扇了两巴掌。警告他:你救不了谁,军法就行。古川急了,要求北野批准他与新四军联系。北野想了想,同意了。

古川写了三封信,交给应城县委。古川在第一封信中说,武士应该在战场上公开战斗,逮捕一个在中国的日本华侨妇女是卑鄙的行为,并要求我们释放她。否则,帝国军会为了复仇而杀死成百上千的人。我们忽略它。

在第二封信中,古川说:“希望贵县政府核实并帮助你们,并承诺以重赏释放我的‘中国华侨’。期待一个回音!”我们仍然忽略它。

在第三封信中,古川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给十打日本产的精良手枪和一箱日本钞票;第二,在应城县划分势力范围,互不侵犯;第三,愿意释放新四军被俘人员的,可以开一个名单。

应城县委研究了这封信,并向鄂中区委请示。地委指示日军尽可能多地释放我方被俘人员。根据成县县委的指示,杨给古川写信,杨以个人名义给古川写信。来回写了十多封信,古川给你,汤森部队的指挥官写了回信。很有礼貌。

为了迷惑日军,杨提出,除了关押在应城的俘虏外,还应释放关押在天门、云梦的我方俘虏。

古川只好向北野请示。最后,北野勉强同意了。就这样,赵茜安完全回到了队里。杨汤森派卫士尹学才找来一顶小轿子,把北野的侄女送到营城门交给古川。北野的外甥女流着泪和尹雪彩告别,要求古川对送她的人客气点。

古川不服气,写了一封信,让尹学才带给杨,说:你告诉森堂部队在战场上与我们会合。

古川别无选择,只能“汤森部队”,直到他投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900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