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看完才知道刘邦是真高明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看完才知道刘邦是真高明,第1张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看完才知道刘邦是真高明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武帝刘邦在开国之初,综合考虑秦制和周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一方面继承秦的郡县制,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另一方面,把同姓异姓的子弟立为王,建立诸侯国,郡县与封建国家并存。

汉武帝刘邦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初诸侯王

安抚那些立下战功的英雄们。

带着团队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画大饼的过程。如果团队拿得好,创业成功,画出来的大饼就能变成真正的大饼,而刘邦显然是画大饼的高手。

早在楚汉战争的时候,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实力,刘邦就疯狂地画大饼,封韩信、英布、张耳等人为王。

后来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如何安置这些开国功臣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

首先,这些人威望很高。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汉三将之一。彭越、英布、韩信并列为汉朝三等名将,而张耳、臧茶、卢绾、吴锐、韩王信也是刘邦的开国重臣,或在军事上有突出贡献或颇有威望,深受百姓爱戴,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其次,除了卢湾是刘邦法的大三同学,韩王信是肖恩的老部下,其余都是他半路从项羽那里挖来的墙角,都不是省油的灯。

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处于关键时刻,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韩信以齐人狡猾多变为由,请求任命自己为齐王的代理人。

韩信破了齐国,使人说“齐方为楚,权轻。如果不是伪王,可能就聚不到一起了。”汉王欲攻之。留侯说,“还不如站出来,自律一点。”张亮被任命为韩信的齐王。

另一方面,彭越拒绝派遣军队支持刘邦,借口是魏刚刚平定,但他仍然害怕楚军,不能去那里。

生死存亡之际,为了让韩信和彭越为他拼命,及时出兵攻打项羽,刘邦只好让韩信做齐王,让彭越做梁王。

再者,刘邦的大饼是当年画的。既然他的生意成功了,每个人都在等着享受繁荣。如果馅饼不兑现,恐怕很难服众,甚至会让一直追随他的英雄们感到寒心。

如果这些人闹事,恐怕又会有一个乱世,而且达汗江山能否保住还是个问题。

刘邦为了安抚这些不是省油的开国功臣,又不能马上剥夺他们的权力,只能在实行郡县制的时候让他们称王,造成郡县和封建国家并存的局面。

保护刘政权不被颠覆。

作为后来者,刘邦和他的谋士幕僚们对秦朝的灭亡看得很清楚,尤其是秦始皇大力推行的郡县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但也严重损害了秦国开国功臣和皇室宗室的利益,导致赵高、李斯能够轻而易举地控制国家大事。

陈胜光武起义爆发时,全国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和六国元老复辟活动。而秦朝的皇室宗亲和开国功臣却无力保卫秦政权,或者说不愿意保卫,导致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二世灭亡的王朝。

而且当时“分土分封”的观念在民间尤其是旧贵族中还是有广泛共识的。陈胜的光武起义和项羽的军队都是打着楚国等六国的旗号,得到六国的广泛支持。

此外,汉朝建国初期,郡县制的影响仅限于关中平原,其余多为六国故土。当时秦朝的经验教训已经在这里了。在这些地区强行实行郡县制显然行不通,只有分封制最合适。

为了防止再出现赵高、李斯这种把持朝政、危害国家的权臣,可以调动皇族的力量来保卫政权,同时也可以逐步减少六国的长辈和子弟的影响,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维护汉朝。刘邦在这方面也是煞费苦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分封诸侯。

前期封了八个不同姓氏的王子,但这些王子的封国也是形势所迫。他登基的第二年(公元前201年)就开始把姓氏一个个去掉,然后重新封了10个同姓的王子。

他们是长子封齐王,三子刘如意封,四子封戴王,五子刘徽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封淮南王,八子刘简封燕王。

此外,刘氏家族的两个孩子被封为国王,即楚王蛟刘和荆王刘嘉。后来,靖王刘嘉在英布被叛军杀死。刘邦封其侄儿刘婴为吴王,其国封于荆。

刘邦给了诸侯相当大的自主权。第一,“自封官”可以任命2000石以下的官员。二是“收税”,可以向本王国的臣民收税,也有一定的军事权力。每个诸侯国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国家。一旦发生这样的意外,诸侯国可以迅速集结兵力,施以援手。

在关中等地,刘邦实行了郡县制。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秦朝遗留下来的郡县制的执行基础。实行县制阻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虽然数量只有十五郡,但综合实力远超封建诸侯,具有强大的保卫刘政权的实力。

方便快速稳定天下,快速繁荣。

刘邦创业成功的时候,中原大地刚刚经历了漫长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惨烈的楚汉之争。可以说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焦土和饥饿,民生经济甚至沦落到萧条的状态。

据《汉书》记载,汉初刘邦“石五千米,人食死者过半。”而上层政府也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天子不能纯,诸侯或牛车也”。

可见经济如此不景气,连皇帝贵族的出行需求都需要尽量简单。如果再这样下去,光武的第二次起义,陈胜可能很快就会爆发。

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模式、基础都不尽相同,更何况那六个国家都不是省油的,而且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影响力。可以说当时当地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单纯实行郡县制,只会重蹈秦朝的覆辙,因为郡县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权和集权。要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散的县制显然做不到。但是,分封制不同。分封制让诸侯王掌管一方军政大权,可以集中精力做大事。

而且分封制还允许诸侯自行征税,除了需要上缴中央的部分,其余的财产都可以进入诸侯自己的腰包。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诸侯们的切身利益,但是郡县制,一切归中央。

此外,地方诸侯国的蓬勃发展也会吸引中央直属郡县的人口。那个直辖县肯定不能看着人口流失,肯定会想办法把人拉回来,甚至吸引人。毕竟这可关系到首席法官们自己的政绩和薪酬的切身利益。

有了收入才能有动力。毕竟谁都不是傻子。只有当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时,他们才会愿意为你工作。

刘邦苦心设计的“郡国并行制”也颇有成效。地方诸侯真的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中央所属的郡县也不甘示弱。西汉初期的社会很快稳定下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而且同姓诸侯确实起到了维护刘政权的作用。高死后,任意分封了大批鲁国诸侯。后来死了,鲁诸侯密谋造反。就是刘诸侯出征,消灭了鲁诸侯的势力,保住了刘的江山。

但“县州并行制”具有很大的实验性和局限性。尤其是诸侯分封权太大,经济发展很快,国家分封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此时,地方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后代的更替而变得疏远,一些诸侯开始兴风作浪,成为汉朝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了七王之乱的爆发。

直到晋升令的出现和成功实施,才真正完成了汉代由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62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