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集团是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谷歌的人力资源管理

谷歌集团是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谷歌的人力资源管理,第1张

google分析:谷歌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做人力资源工作的?

所有好的企业文化都有相似之处。在硅谷工作过的同学应该知道,OKR、信息透明、扁平化层级甚至字节式等组织管理方法在西方实践得比较早。今天推荐一篇关于HR专家之帆的文章,讨论Google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可以和今天正在实施OKR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相比,相信会有很多熟悉的地方。PPT部分内容来自谷歌HR实习生陈·。

从2007年到2017年,在原谷歌人力资源运营副总裁拉兹洛·博克的统治下,谷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沉淀了三条原则:只招聘最优秀的人才、充分信任员工、数据驱动人才决策。

为了保证公司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Google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成立跨部门的招聘团队,而不是让招聘经理说了算,用集体智慧全面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将原有校园招聘学校范围从150所(美国)大学扩大到450所;甚至不惜重金,在内部成立专门的招聘公司,等等。

由于对员工的充分信任,谷歌实行彻底透明的管理政策:在内部,实行OKR的绩效管理方法。OKR本身就是一个透明的机制,每个员工都能看到别人的年度绩效目标;每周五召开公司全体大会,由公司创始人主持,回答员工的所有问题;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邮件直接联系到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所有公司内部文件,只要不涉及任何违法内容,都会分享给员工,等等。

首先,谷歌从人力资源部门本身入手:人力资源部门有一个数据分析实验室,专门研究和分析各种与人类相关的数据;其次,人力运营部人员的专业背景中,三分之一来自HR,三分之一来自咨询公司,另外三分之一来自数据分析。

此外,谷歌还用了很多手段来做数据驱动的决策,哪怕是最基本的人事决策。例如,过去谷歌的招聘流程非常冗长,招聘一名员工平均需要15-25轮面试。后来经过实证数据论证,面试过4轮及更多轮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今天的谷歌面试不超过4轮。

谷歌是如何践行数据分析文化的?

步行帆

Google从创立之初,就在公司文化中深深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属于典型的工程师文化。公司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任何决策都必须是数据驱动的。每个人都要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说服别人,用数据驱动决策。

数据驱动所有决策,包括人力资源管理。

谷歌最早的IPO招股书上写道:“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也不打算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从HR的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谷歌的HR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努力成为一个非传统的HR。其中最非常规的一点是,HR需要通过数据来指导所有的日常工作和决策。

谷歌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分析团队(Analytics),直接向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汇报。分析团队的背景也比较特殊:1/3的人有MBA学位,1/3有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博士学位,剩下的1/3有数据或统计分析的学位。

此外,在HR数据分析团队内部,有专人与各HR职能部门相互对接,确保各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方面,Google专门开发了一套决策模型(Analytics价值链)。

决策模型图如下:

第一步:观点和看法(意见)

这一层主要是人最直观的主观看法。例如,人们经常说,“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因为事情一直是这样运作的。”这是一种观点,不代表事实。从人力分析的角度,要避免只凭直觉看问题。要尽量用事实说话,超越直觉。

第二步:数据

HR每个部门本来就有大量的数据,比如组织有多少员工,有多少编制?一段时间内提升了多少人?有多少人离开了公司?

这些数据广泛分布在整个组织中。但这些都只是在原始数据的阶段,无法理解。光有数据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数据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任何问题。

第三步:衡量标准

包括具体指标、比例等。你可以定期把相关数据发给相关人员参考,让大家了解组织内部正在发生的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对这些指标变得麻木,因为这些数据和指标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无法帮助组织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第四步:分析

分析可以帮助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哪些群体与之相关等等。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数据背后的本质和成因。

第五步:洞察。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最终形成自己对某件事的洞察。

第六步:行动

归根结底,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基于对事物形成的洞察,然后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付诸实施,最终帮助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Google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个经典应用案例。

谷歌有一个人力资源团队,叫做People and innovaiton lab,其工作是从长远的角度解决组织中的人事问题,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组织实现变革。该实验室曾负责一个名为“氧气工程”的经理发展项目。

这个项目的由来很有意思:在谷歌创立初期,创始人佩奇认为公司有典型的工程师文化,他不太明白人事经理在组织中能做什么。我甚至认为,管理者这种官僚职位的存在,只会让人觉得在组织中受到阻碍。

然后佩吉下了命令,我们就把经理的职位取消了吧。所有工程师都向他报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意料之中的。经理一职的取消并没有带来组织效率的提高,反而让组织陷入了极大的混乱。无奈之下,谷歌后来恢复了管理层。

出了这样的事,大家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开始觉得管理不重要?我们来做个数据分析,看看管理真正重要的地方在哪里。

当时谷歌已经有一些与管理者相关的人力资源数据,一个是绩效反馈数据,是管理者对员工自上而下的反馈;另一个是员工调查数据,是员工对管理者自下而上的反馈。

接下来把这些数据分成四个点:特别注意前25%和后25%,然后具体看各个点的管理者的具体表现。相关测量指标包括:团队工作绩效、团队成员幸福度得分、团队成员离职率等。

经过分析发现,一个管理者的业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很大,排名前25%的管理者的这些指标远远好于排名后25%的管理者。最后的结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公司非常重要。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帮助管理者提升,让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这一步,谷歌做了两项工作。第一项:设立伟大经理人奖。如果要提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提名人必须写清楚他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和行为。通过解码所有的提名,谷歌可以提取出优秀管理者的共同点。

另一份工作,面试所有经理。面试前,双方都不知道被面试者是否在优秀管理者之列。所有面试结束后,对面试结果进行分析解码,找出优秀管理者和非优秀管理者的共同点。

从上述工作的产出中,得出了谷歌优秀管理者的八个行为特征:

1.做一个好教练;

2.授权给团队,而不是管理细节;

3.非常关心团队成员的职业成功和个人福祉;

4.工作效率高,结果导向;

5.善于沟通,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

6.能帮助下属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7.能够为团队设定清晰的愿景和战略;

8.拥有重要的工作技能,能够给团队提建议。

此外,谷歌还提炼出了导致管理者陷入困境的三个原因:

1.过渡期充满了挑战(例如,突然被提升,被新招聘,缺乏相关培训等。);

2.在绩效管理和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一套持续稳定的方法和工具;

3.花在人事管理和沟通上的时间太少;

有了上述发现,谷歌开始通过以下渠道定期评估和培养管理人员:

1.每年两次员工对管理者的向上反馈调查(重点关注八大行为特征);

2.每年给优秀管理者颁奖,发现管理者中的典范;

3.经理培训;

4.新经理沟通课程,让新经理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最后,我们用Google的数据分析决策模型来回顾整个项目过程:

1.观点——大家都认为管理者对谷歌的业绩没有影响,贡献不大;

2.数据——组织中有大量与管理者相关的数据,主要来自绩效管理和员工调研;

3.衡量-大多数员工对经理的研究评价很高;

4.分析——优秀的管理者员工流失率低,团队绩效高;

5.洞察——提取与管理者相关的8个积极行为和3个消极原因;

6.行动——发起一项经理调查,重点关注员工的八种行为,并创造机会帮助经理们相互交流最佳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4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8
下一篇 2022-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