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不只是大水法

圆明园不只是大水法,第1张

圆明园不只是大水法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圆明园不仅仅是伟大的水法

这是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性“遗迹”,叫大水法。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是以喷泉为主的园林景观。断壁残垣的巨型石龛,立不起来,成了比较完整的残缺构件,也是圆明园遗址的象征。

去过故宫(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九五期间庄严保守,充满敬意,等级森严。它是一座仪式感很强的宫殿,但对于有世俗欲望的人来说,它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真正能享受并兼顾国事的才是皇家园林。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住在园林里的时间,远比故宫里的“宫居”长。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它是清代宫廷式的皇家园林,是清朝皇帝经营了150多年的大型皇家宫殿。有480多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其中水面面积约占40%。公园内水面的大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水系。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将京西北郊长春园北面的一座园林,让给他的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康熙亲题的园林命名为圆明园。“圆明”是雍正从太子时代就开始使用的佛号。雍正解释道:“当你圆润入神时,你就是君子。及明赵普,民之智也。”

雍正即位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扩建圆明园。

甘龙25岁登基,从甘龙元年开始,圆明园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同治改称万春园)东、东南各建有长春园、蕲春园。这三个园林属于圆明园的管理,称为圆明三园。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敕建西水法院——和谐七曲,为西建筑群之始。之后,他又命郎士宁等人设计建造了方外观、海晏堂、大水法等洛可可式、巴洛克式建筑。西部景区只占整个圆明园的2%。

(黄花阵,又名万华阵,是仿欧式迷宫而建的园林,原址重建)

隆帝驾崩后,嘉庆皇帝作为皇帝确实住在圆明园,他也继续修建圆明园。嘉庆皇帝把几乎所有的建设工程都集中在蕲春园林。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首都。咸丰帝打着“北巡”的幌子,从圆明园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在北京东北郊区一带直取圆明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被毁后的第二年初秋,咸丰带着惊悸和悔恨死去,把残破的江山留在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孤儿寡母手中。

(石舟遗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建成,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火)

同治皇帝的孝心促使他重修圆明园,让他的母亲慈禧可以住在那里。同治十二年(1873年),年轻的皇帝颁布上谕,选择重建圆明园。此后,熨烫样品、看风水、游山水等各种事宜逐渐展开,蕲春园也改名为“万春园”。但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和财政困难,他们无法筹集资金,不得不止步于想法和规划。

(唐海燕水库是附近喷泉的供水建筑)

(鸟笼)

慈禧太后有心重建圆明园。她折腾了两次,都因为大臣们的反对或者资金不足而作罢。慈禧在六十大寿时,用海军军费翻修了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

(海)据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几次来到圆明园,再次重启圆明园修复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廷再次出逃。当地人进了圆明园,砍树烧炭送到清河去卖。之后,大量的石头被运走。辛亥革命后,公园内遗留的大量碑刻、石刻、太湖石、砖石、岩石、墙壁等遗迹,被军阀、官僚、洋人大规模拆毁、掠夺近半个世纪。

(方形外观)

1917年后,大量农民进入圆明园开垦土地,挖山填湖。山形水系破坏严重,整个福海都被填平了。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圆明园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圆明园展览馆是让人瞻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18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