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该为库尔斯克会战失败负责?有人说曼施坦因,有人说阿道夫

谁应该为库尔斯克会战失败负责?有人说曼施坦因,有人说阿道夫,第1张

谁应该为库尔斯克会战失败负责?有人说曼施坦因,有人说阿道夫

库尔斯克战役不仅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也是二战中最关键的一场战争。库尔斯克会战前,德国经历了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败,遭到苏联的强烈反击,但实力依然存在。苏军虽然大反攻,战果累累,但自身损失也很大。面对强大精锐的德军,苏军的胜利基本上是靠数量获得的。

苏军虽然依靠人口优势和英美的支持,不会缺兵力和装备,但经不起这种折腾。因此库尔斯克战役成为了一场大决战,一场决定苏德战争乃至二战胜负的关键性战争。如果德军赢了,苏军前期积累的优势和士气就没了,甚至更危险。士气大振的德军可以再次突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占这两个最重要的城市。

如果苏军获胜,德国将陷入真正的被动局面,三面受敌,德军很难组织起像样的防守;事实也确实如此。德军在库尔斯克战败后,苏军士气达到顶峰,无数年轻的苏军将士纷纷参军,形成了真正的人海战术。德军一次又一次失利,即使突然出现一个名将莫德尔,也很难力挽狂澜。

对于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和苏军都尽了最大努力。德军指挥官是著名的曼施泰因,而苏军指挥官是同样著名的朱可夫。可以说,这场大会战是二战中最杰出的两位名将之间的巅峰对决。从兵力对比来看,德军有91万多人,苏军有191万多人。双方都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空5000多架军机参战。

虽然战争时间很短,远不及莫斯科和库尔斯克会战,但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曲折程度只能说不止于此。当时,霍尔特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军从南面发起进攻,给瓦图廷指挥的苏军以三倍于己方的损失。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负责北线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宣布进攻失败(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在北线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损失了约50万人、1500辆坦克、5200门火炮和1000架战斗机,而苏军损失了约80万人、60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1600架战斗机。从数量上看,苏军损失远大于德军,但苏军战略目标成功,德军被击败。所以,战争不能以伤亡来判断,关键是看是否取得了战略胜利。

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无力再攻,英美军队登陆,德军只能防守,怎么守得住?所以德国最终被打败了。那么库尔斯克会战的失败应该由谁来负责呢?有人说是曼施泰因,因为大战爆发前,大部分德军将领都反对,在战役中犹豫退缩。正是曼斯坦因极其坚定地坚持这场战役,导致了德军的最终失败。

但也有人说是阿道夫,因为整个库尔斯克战役和曼施泰因策划的战争,已经是看似相互割裂的了;实际上,一开始,曼斯坦因就策划了亚速海沿岸的恐慌。亚速海沿岸的这种恐慌是否可行,我不知道,它终究没有发生;那为什么曼斯坦因坚持库尔斯克会战?因为曼施泰因知道要通过总会来打压苏联崛起的士气。

而且,库尔斯克会战之前,曼斯坦因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苏军地位不稳的情况下提前发动进攻战役,有点像“半渡打击”的意思;第二个方案是等待苏军先进攻。待其筋疲力尽后,德军将进行反攻,进攻苏军后方道路。实际上,曼施泰因个人更倾向于第二个建议,但阿道夫拒绝了后者。他认为让苏联先进攻太冒险了。

选第一个方案,还是选第一个方案吧。毕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这个计划是“速成”的。我们必须在苏联军队不稳定的时候进攻。但在这个关键时刻,阿道夫犹豫再三,一再推迟,期待自己实力的增加;结果,德军虽然兵力增加了,但苏军的援军速度更快,数量更恐怖,这让曼斯坦因很焦虑。

他只是想通过一场大战来提振士气,却不想与苏联发生决定性的大会战。而且战役开始后,阿道夫参与了各种指挥,这让名义上的总司令曼施泰因很头疼。这也是后来曼施泰因会强烈要求阿道夫放弃军队指挥权,交给战争专业人士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苏联方面则不同。吃过很多苦的斯大林完全知道如何放权。只要他认为可行,就让朱可夫大胆去做,他只做后勤保障。

其实就能力而言,曼施泰因应该在朱可夫之上,甚至极有可能拿下这次发布会。但由于非专业人员的随意指挥,德军功亏一篑。也就是库尔斯克战役后,曼施泰因和阿道夫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后,阿道夫受不了了,就辞退了曼施泰因,连同克莱斯特。取而代之的是非常听话的莫德尔和谢尔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75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