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会不会落伍?

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会不会落伍?,第1张

姗姗来迟小米汽车会不会落伍

雷军曾经说过,“小米不做不行。他不做,小米就落后了。”但是到2024年还会过时吗?

在官方宣布15个月后,小米汽车终于迎来了关键消息。

7月28日,有消息透露“小米汽车项目将于9月进入软模型车生产阶段,并将如期进入实地测试和冬季测试周期”。紧接着,7月29日,小米汽车公布了19项新专利,涉及“障碍物检测”、“感知信息生成”、“车辆控制”、“车辆定位”、“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加速”是小米汽车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

事实上,2021年9月才正式成立的小米汽车,对于这个新人来说,入行时间有些尴尬。虽然雷军说他选择了最有竞争力和“杀伤力”的时间,但这也代表了他连试都没试就犯错的时间。小米必须一举成功。

业内不乏对互联网绑定汽车的赞誉,但“隔行如隔山”的落差总是让网友发现bug。前段时间“被群起嘲讽”的杜畿汽车就是一个例子。

与百度吉利一起孵化的杜畿汽车,本应是一家充满无限想象和可能性的新型汽车公司。依托百度在全球市场的无人驾驶技术排名和吉利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杜畿汽车也被视为互联网与传统车企真正意义上结合的第一个产品。

因此备受外界重视。然而,这种乐观情绪今年发生了变化。

杜畿汽车6月完成股权变更,吉利控股子公司普华汽车退出“杜畿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工商变更,成为百度关联公司100%控股。虽然官方予以否认,但百度与吉利、杜畿分手成为百度独有造车项目的猜测一直甚嚣尘上。

百度CEO李彦宏频繁搭台,并将搭台车的销售情况写入OKR的动作,让这种猜测更加引人关注。

对于百度来说,支持烧钱的造车项目似乎有点难。百度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百度的净亏损为8.85亿元。在这样的盈亏情况下,拆分精力去支持造车项目,确实会给百度带来不小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小米和百度是相通的。就算雷军说小米汽车一期总投资100亿,未来10年总投资100亿美元,造车也不错。但面对随时动荡的造车新格局,小米紧绷的弦不敢放松。

所以小米汽车项目成立后,最重要的是找人,组建小米汽车核心团队。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周岳将于8月正式加盟小米,担任营销负责人。据悉,周伟将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一定是看中了周岳独特自信的营销风格。从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到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从跨界品牌营销到音乐节、时装周、艺术展,“大众代步车”的设定让五菱洪光MINI EV销量持续火爆,周越功不可没。

对于计划在2024年量产的小米汽车来说,拥有一个业务能力近乎完美的营销负责人,更是如虎添翼。

此外,曾担任极狐事业部总裁、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的余也加盟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负责小米汽车全面管理、小米汽车北京总部专项业务推进、组织及人才建设。

吴文怡,内外呼应,是雷军给未出生的小米汽车最合适的安排。

还有一种说法是,目前在小米内部,汽车业务线已经成为热门部门。据了解,小米集团内部调动汽车业务线有三个标准:人员原工作必须偏技术和RD方向;原部门团队业务稳定;原业务部门领导有合适的接替者;这样的条件也代表了汽车业务在小米内部的崇高地位。目前团队成员已达1600人。

此外,在技术方面,小米汽车申请了大量与汽车相关的专利。仅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就申请了54项专利,涵盖自动驾驶、“三电”、导航定位系统、充电站等领域。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的专利总数已经超过200项。这些专利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智能驾驶舱和车联网。

从专利方向也可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智能驾驶舱和自动驾驶,肯定会是产品的核心卖点。

至此,以互联网为首的另一股新生力量崛起造车,但2024年量产的时间线真的还不晚吗?

2022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21万辆,同比增长71%。中国新能源占全球新能源的59%,第二季度占60%。据相关机构估计,2024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拐点。

那么为什么雷军坚持认为2024年是个好时机呢?首先,到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优胜劣汰将基本达到顶峰,车企之间的距离也将拉大,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自身产品竞争力驱动的自然增长”时期将正式开始。第二,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技术创新的最强突破,也将迎来用户最关心的电池安全、续航里程、充电站布局的巨大突破。

按照这个行业的逻辑,小米汽车无疑会在一个新能源汽车第二阶段的突破期成长起来。只要小米汽车自身实力过硬,市场竞争有望加速其成长。此外,到2028年,保守估计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到4301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望继续扩大。

因此,这是一场诱人的赌博。无论是百度、小米还是华为,都在汽车领域积极寻求突破。

在华为和余承东的大力传播下,问天下系列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日前,AITO品牌官方宣布7月份共交付7228辆汽车。截至2022年7月31日,AITO文杰M5累计交付量超过26,348辆,新上市的文杰M7首月销量为1,100辆。

如果说第一批新能源车企入市,是发动机和纯电动电池的较量;新势力车企进入市场,是车模之间的较量;小米、百度、华为等互联网生态的介入,就是试图将整个智能生态与智能汽车联系起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虽然我们不知道雷军的游戏会有多大,但雷军曾经说过,“小米不做,就会落后。对于小米来说,如果有一天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第一,却做不出新能源汽车,就可能成为传统公司,有掉队的风险。”只要等到2024年,还会落伍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55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