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学原创丨公安县名前身“孱陵”沿革新考

王福学原创丨公安县名前身“孱陵”沿革新考,第1张

王福学原创丨公安县名前身“孱陵”沿革新考

公安县名前身“陵陵”沿革新探

文/王

明嘉靖《荆州府志·舆地志》序曰:“荆州,隔天之地,有容乃度;建在地上,是有原因的。”

要说公安县名的演变,首先要说公安县名的前身。

公安县名称的前身是仙灵县。

至于仙灵郡的建立时间,过去的史书大多说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县辖今公安,湖南石首、监利、安乡、进士、澧县、华容等地。明代嘉靖《荆州府志》卷一《州县志》中没有“涪陵”二字,但“涪陵”二字只出现在汉代。所以建国前的最后一部公安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年)卷一《地理沿革》中有这样的话:“考龚玉,荆州之疆域,在南条京山以北,恒山以南。九江空音就是今天的洞庭,公安处就在里面。秦巴郢置南郡前,无事实可考,故演变始于汉代。”(南郡是秦四十八郡之一,位于江陵县。)

事实上,仙灵郡的建立时间不是汉朝,而是秦朝或更早。关于这一点,有以下两条史料为证。

第一,明朝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公安郡圣旨方灵编的《公安郡志序》中说:“广东自龚宇起有九州,荆州有一,公安为其属市。就连东边的石头头,西边的江陵,南边的溧阳,北边的潜江,其山川之形都比这好……”《龚宇》是《尚书·夏树》的书名,成书于周秦时期。龚宇当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并讨论了山川分布、交通、物产状况和朝贡水平。这是中国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后世的地方志书,从《汉书》、地理志、水镜注释以及后世的地理专著,都是以龚玉为蓝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公安县自明永乐十年(1412年)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共编纂了十部地方志。十郡志中,只有第二篇明确记载郡为荆州市,于划九州于,第三篇和第四篇序文分别写明“公安为荆土之城”和“荆城为公安所分”。

第二,2002年6月,考古人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一号井发现秦简38000余枚。这些简牍主要是秦代东亭县至陵县的公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法律、文化、官职、行政设置、邮政、地理等诸多领域。学术界称这些竹简为里耶秦简。从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邮费包含地名和里程。里耶秦简里程单16-52中有这样的记载:“将卖184里,江陵卖236里,江陵卖110里,咸陵卖295里,卖60里,乾陵卖910里。”(附秦简照片)

上面说的秦简中的“燕”,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翼城,秦代是燕县;“销”指今湖北钟祥北;“所”指今湖南省汉寿县。秦为索郡,西汉为故。

完善的文件传递系统是国家机器运行的基本保障。秦朝中央政府的行政文书,从都城咸阳送到洞庭县,再从县下送到县法院。公文到了乾陵,由乾陵城负责办理,或者将公文分发到乡镇,通过邮局系统传达。里耶秦简中有各种行政公文、抄本和邮政记录。可以看出,当时秦代各级政府以接力邮件的方式快速、高效、安全地进行邮寄,以保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机构之间行政公文、军事信息的高效上传与分发。

简牍是最权威的历史记载,所以仙灵郡的设立时间并非始于汉代,而是在秦朝或更早的时候,这是毋庸置疑的。里耶秦简的记载,颠覆了涪陵演变始于汉代的传统结论,也填补了明代嘉靖《荆州府志》卷一《舆地志》中关于秦代没有空涪陵白的事实,对研究历史、政治、地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同治十三年公安县志》卷一《地理与沿革》中的一段话,序言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前面说“荆州在龚宇境内...公安在其中”,怎么能在后面说“始秦置南郡前无事实可考”?“秘密”不是“可检验的事实”吗?

为什么取名仙灵县?目前《史记》中没有相关记载。下面从地理位置和字面意思来做一些分析。从地理上来说,仙灵县属于武陵县,属于武陵山脉的残存脉。这条矿脉一直延续到公安县张庄铺镇俞徐阁村。这似乎是陵墓的起源。《辞源》“平”字有六种注释。既然仙灵县属于余山,我们就尽量选择其中的一个:“窄”,即“窄丘”;第六,是“高姿”,但“高姿”不一定适合余山。

关于“平”字的读音,《辞源》有三种注音:“Chá n”首读;二、读“zhàn”;念“jiān”三遍。用作“涪陵地名”时标注“zhàn”,也仅用于此。但多年来,公安人都是念“chán”。可能是“惯例”吧。新闻媒体也称之为“chán”。现在可能很难纠正。

包括各地公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门牌,都把“你”字的写法错写成“汩汩”。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完全改变了倪岭郡名的由来,不可取。

现在来说说公安县名称的由来。

关于“公安”这个名字,各种史料记载都是一致的。最近由清代张、所作,民国十年(1921年)再版,《湖北通志》卷五《史》记载:“公安县,汉代(韩志)属武陵郡,后汉归之。”(见《续汉书》)吴大帝推第一高手为大将军,统领荆州牧,又镇幽口,第一高手为左贡。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前主刘备在尤口安营扎寨后,他的旧部是不是一直来信问“你看左公安还好吗?”刘备回答说:“保重!”为了安抚老部下,刘备改咸灵县为公安县。公元209年春(建安十四年),这里的油口就是指现在的斗湖堤。我国历史上最具地理意义的北魏末年郦道元的《水镜注》云:“因居左公,故名‘公安’。”左是指当时刘备被封为左将军。“左将军”是官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称之为“右将军”);“公”是尊称。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大将梦露攻荆州后,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又任命他为涪陵侯,恢复郡名。金代西太康元年(280),在江安县设立醴陵,以江安命名。江县有两个神圣的岛屿。公元548年(梁元年),江安县改为公安县。公元589年(隋黄凯九年),咸灵县与永安县(乔县)合并为公安县,改称公安镇,不久恢复县制。公元1130年(南宋四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被任命为镇督。1135年(绍兴五年),取消公安军,恢复设立公安郡。1949年7月,公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驻南坪。1952年新设靖江县,县城迁至斗湖堤。1955年,靖江县与公安县合并,县城为斗湖堤。此时,公安县的名称并没有改变。

(2022年7月28日)

【作者简介】王(男),号江南闲士,湖北公安县人。中国诗词,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社科系列高级职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与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市著名文艺家。出版个人画册,收藏《新时期农村研究》作品集、《王书法与摄影》、《粉岭随笔》、《王带诗摄影作品集》、《王诗书札记》;受聘主编《公安县志》、《公安人出国记》;编纂《三元游记与翠华》;策划编纂《三元故事集》;合编《三元诗三百首》赏析:主编,印象公安,今日人赞公安;编纂《历代经典书籍论文白读》。一共写了260多万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13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