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的“九子夺嫡”长达14年的皇储之争!雍正是如何解决的?

清初著名的“九子夺嫡”长达14年的皇储之争!雍正是如何解决的?,第1张

清初著名的“九子夺嫡”长达14年的皇储之争!雍正是如何解决的?

自古以来,皇储之争在每个朝代都引起波澜,骨肉相残的悲剧屡见不鲜。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清朝在雍正帝的改革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最大的皇太子争夺战的参与者,这场争夺战持续了十四年,共有九位王子参与,因此被称为“九子上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王储之争呢?雍正帝最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他继承王位后,是如何避免皇储之争的?

首先,这件事是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引起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不仅如此,他一生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非常壮观。所以在他这一代,清朝不用担心没有继承人,而是谁来继承皇位?

康熙十四年(1675年),21岁的康熙也要面临建立银行的事情。按照长子继承制,他把2岁的二哥登记为太子。

这位皇太子可以说是“九子夺嫡”中最出彩的存在。他不仅两次被废黜,还在王子的位置上坐了40年,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子。

但实际上,殷仁有另外一个哥哥,就是弟弟殷仁,但因为弟弟殷仁是私生子,所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至于殷谭被立为太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一方面是前期康熙确实喜欢这个儿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皇太子之争。

尹坦的母亲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孝成仁皇后,也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女人。不幸的是,孝成仁皇后难产而死,康熙皇帝对此非常难过,把对亡妻的所有思念都转移到这个孩子身上。

所以康熙皇帝对尹坦宠爱有加,不仅亲自教他识字,还经常带在身边。

康熙十七年(1678年),尹坦染上天花。那时候天花是不治之症,所以让人恐慌。康熙皇帝曾经得过天花,不仅没死,还终身免疫。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他下令将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处理政务。由此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有多在乎。

此外,康熙皇帝也曾为皇太子而战。要知道康熙帝从小就在孝庄皇后的指导下刻苦读书,阅读史书,对历代的皇太子纷争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有血有肉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长子做太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继位而引发的纷争。

但阴谭被立为太子后,地位提升,所以有优越感。再加上他的背景,很难害羞。他的祖父卡尔布拉是侍卫内大臣,他叔叔的叔叔索尔图是现王朝的宰相。这个背景几乎没人能撼动。

这些因素让殷人变得傲慢暴戾,一旦有人引起他的不满,就会暴打一顿,甚至他的侍从也会变得傲慢。

不仅如此,清朝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康熙盛世”,同样的国库也在逐渐充实起来。所以这些贵族子弟都染上了骄奢淫逸的性格,而身为王子的殷谭更是进取奢靡。

但最让康熙感到心寒的,还是阴鸷的无情。康熙生病的时候,尹坦没有表现出任何痛苦。他哥哥死的时候,尹坦无动于衷,所以康熙对他很失望。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传索额图“与太子合谋”。康熙帝认为他们在密谋如何让太子尽快继位,于是下令将索额图处死。

从那以后,父子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康熙皇帝在看太子的同时,太子也在窥探皇帝的想法。毕竟他怕自己被废。

有一次,太子胤礽陪康熙皇帝出巡。趁着夜色的掩护,他悄悄来到康熙帝的营帐外,透过营帐的缝隙观察着康熙帝的行动,但最终还是被康熙帝发现了,康熙帝认为尹坦是想杀父夺权,于是大怒,最后下令取消了尹坦太子的职位。

尹坦被废后,皇太子出来空,其余诸侯开始做准备,第一个就是大哥。

但是,银菊哥也知道自己是私生子,无法争夺皇位,就把筹码压在了银菊哥身上。

因为梅是他丈母娘养大的,两人关系极好。如果梅能继承皇位,那么龙族建功立业的殷行自然会得到奖赏。

正因如此,印相曾以“术士张明德尝印相必贵”为由,向康熙帝推荐八阿哥,甚至表示愿意为父杀印相。这让康熙很心寒。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儿子有血有肉,现在大哥说出这样的话,就狠狠训斥了一顿。同时,康熙帝认为大哥说这话可能是因为受八弟指使,所以对八弟有所防备。经过这件事,我大哥尹贵也失去了争夺皇太子的资格。

与此同时,三哥趁机透露,大哥用颜镇(巫术)诅咒太子,导致其行为古怪。康熙得知后,立即派侍从前去调查,终于查出大哥家中使用巫术的器具,令康熙大怒。

要知道巫术在古代是禁忌,尤其是深宫内院。所以康熙皇帝下令将哥哥囚禁26年,直到他死去。

但这件事之后,康熙皇帝确实认为太子是因为被诅咒才失传的,于是召见了殷太子,问他过去做了什么。这时候他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没有学问,而康熙皇帝认为现在还不是废太子的时候,于是重新确立了殷、任太子的地位。

但复位后,阴鸷依旧不变,身后的太子党更加卖力地劝他,试图让阴鸷早日继位,于是产生了“逼宫”的念头。

这一切都被康熙皇帝看到了,他再也不会对这个死不悔改的儿子抱有任何希望。于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再次被诏书废除,被幽禁直至去世。

三哥尹志军看到两个哥哥的遭遇,也吓了一跳,主动退出了比赛。之后的十几年,康熙皇帝再也没有任命过太子,直到去世,太子的位置是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只有四个王子参与战斗?

那是因为其他五位王子并没有明面上的参与,而是和那些朝臣一样,依附于这些哥们给他们出谋划策。

在这场皇太子之争中,共有五派,分别是祖父派、王子派、三老爷派、四老爷派、八老爷派。

至于第四个兄弟,胤禛是怎么赢的?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宁做不做,不犯错”。偏偏雍正帝什么都没做,就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最后把皇位传给了他。

这场长达14年的皇储之争对雍正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深刻认识到皇储之争的残酷性。所以他继位后,采取了一个措施,永远避免了这个问题。

这个办法就是废除太子制度,也就是从雍正朝开始,不再有太子。皇帝将自己的名字给了继承人后,亲自写下一式两份,一份自己收藏,一份放在干青宫门口光明正大的牌匾背面。皇帝驾崩后,宫人拿出两份遗诏,确认无误后,才宣布继承人。

这样既避免了皇太子之间的纷争,又有效保护了皇帝看重的继承人,不失为良策。

可见这种“九子篡位”是一种勾心斗角,不比某些宫廷剧差,而雍正帝废除太子制度的举动,也堪称中原王朝的一大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4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