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有没有可能是白马义从?是否参加过界桥之战

赵云有没有可能是白马义从?是否参加过界桥之战,第1张

赵云有没有可能是白马义从?是否参加过界桥之战

言情中,赵云骑着白马,赵云首先求助公孙瓒。公孙瓒有一支军队叫“白马丛屹”,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赵云是义奴之一。

其实赵云不可能是白马,正史中也没有赵云坐骑颜色的记载。所谓“夜明玉狮子”,都是言情小说里杜撰出来的。

大桥之战发生在初平二年(191),是袁绍的重头戏。袁绍也曾支持过,而这一切都是他的同僚公孙瓒一手挑起的。

关于“白马丛屹”

所谓“白马丛屹”在《三国志》中没有提及,但在《后汉书》中有记载,其规模和建制尚有不同。

一说公孙瓒本人喜欢白马,经常骑马与北方胡人(乌桓、鲜卑)作战,所以胡人封他为“白马将军”。公孙瓒觉得这个名字很了不起,就蹬鼻子上脸,选了三千精锐骑白马,称为“白马义聪”作为自己的警卫部队。

第二种说法是,公孙瓒在军中挑选了几十个擅长射击的人,骑着左右两翼的白马,号“白马逸丛”。五环内的人都在争先恐后的避开白马的悠久历史。

这两种说法的大体区别还是在尺度上,显然第二种更现实一点。毕竟攒下几千匹白马需要一点努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公孙瓒秉持的是燕国控尿,也就是正义,真的有可能得到三千匹白马守住场子。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白马一聪一定是心腹,赵云这样的年轻人半路投靠很难被公孙瓒吸收。

大桥之战

桥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袁绍和公孙瓒,他们能打起来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公孙瓒嫁给袁术,让表哥公孙越带着一千骑兵听命于袁术。此时,初平二年,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驻军阳城。孙坚出兵讨伐董卓,袁绍毫无武德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出兵攻阳城。

兄弟撕扯肯定要你来我往,于是袁术派公孙越去帮孙坚救阳城。结果公孙越被流箭射中,倒地而亡。

这下,在青州打黄塔军的公孙瓒怒了。你的兄弟被撕裂了。为什么我弟弟受伤了?所以最后的定论是公孙越的死完全是袁绍造成的,于是调兵攻打袁绍,一时间河北震动,冀州各县都转而投靠公孙瓒。

袁绍万万没想到会搞窝里斗,伤及无辜,还得罪了公孙瓒。为了缓和关系,他把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兄公孙范提拔为渤海太守,然后公孙瓒带着渤海投靠了他的弟弟公孙瓒。

那只能玩了。此时公孙瓒刚刚接收了青州、徐州的黄塔军,实力之强,多少有些看不上袁绍。

于是两军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列阵,兵力如下:

公孙瓒有30000步兵,5000两翼骑兵。

袁绍把身后的几万主力部队放在身边亲自带队,又派曲义带领八百步兵为先锋,千余弓弩手掩护。

这么明显的诱饵,偏偏公孙瓒这个肥鱼上钩了,命令骑兵向敌阵阵地冲锋,曲义不急,让步兵持盾等待敌人上前。突然,他们跳了过去,一起砍了下去。同时一千多支弩箭一齐射出,公孙瓒的军队大乱。骑兵和步兵混杂在一起,争先恐后地逃命。

曲艺乘胜追击,杀了公孙瓒私下任命的冀州刺史严刚。公孙瓒试图守住界桥,但失败了。曲义追至公孙瓒大营。

这时,一件可能改变战局的事情发生了。袁绍见前方胜利,便把主力压了上去,只留下几十个强弓弩手,数百戟。就在这时,遇到了公孙瓒的两千骑兵。

可惜公孙瓒得到了机会,却没有用。袁绍靠着这几百人,杀了不少骑兵。他一直等到曲义率军来救他。公孙瓒没能吃下袁绍的百军,他不甘心撤退。

桥之战以袁绍的胜利而告终。

于是,就算有白马,也基本是绣花枕头,能吓到鲜卑乌桓,但实战中连袁绍都打不过。

赵云

何况赵云,公孙瓒,初平二年以常山之义投靠吏兵,来得正是时候。他为什么说不能参加白马义参加巧姐战役?

因为细节从史书上扣除,赵的嫡系应该是投靠公孙瓒后,才被调到青州刺史田杰。公孙瓒派当时在他手下工作的刘备去支援田忌。至此,他成了一对短命的基友,愿穿一条裤子,一起屯兵打袁绍。曹操攻打徐州时,刘备和田忌一起救了陶谦。

田凯是刘备的好朋友,他把赵云借给刘备管理骑兵,这是对刘备的最大贡献。从那以后,大耳贼又有了一位勇敢的战士。

就这样,巧姐之战,赵云跟着刘备、田忌去外地打仗,又要失去公孙瓒的眼睛,让年轻的赵云吃了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89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