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爷溥任:哥哥是皇帝奶奶是慈禧,本人却一生低调当老师

末代王爷溥任:哥哥是皇帝奶奶是慈禧,本人却一生低调当老师,第1张

末代王爷溥任:哥哥是皇帝奶奶是慈禧,本人却一生低调当老师

说起历史上的王子,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谋权篡权?还是潇洒?

溥任作为末代君主,想要的更多的是一种平凡而稳定的生活。

溥仁

虽然清政府的覆灭是历史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但他们作为贵族,在社会上也是有名气的。

然而,爱新觉罗·溥任的“名气”与当了皇帝的哥哥溥仪和娶了日本老婆的哥哥溥杰相比,实在是太弱了。以至于当有人提到他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充满了“他是谁”的疑问。

然而这正是溥仁想要的。他有“末代皇帝弟弟”的地位,稍微宣传一下就会让他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出名,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生活方式,成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淡泊名利,过着安稳的生活。

那么,作为“末代皇弟”的溥任,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道路呢?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皇族

光绪皇帝时期,清政府已经处于奢靡不振的状态。在西方列强的不断施压下,当权的慈禧太后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容忍。

这让很多仁人志士愤怒了,他们满腔热血地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内惩国贼,外抗权贵。

在民心所向下,清政府倒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此时光绪皇帝已经病逝,我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位。他是温文尔雅的王子艾辛吉奥罗·载沣的长子,年轻时被迫成为傀儡皇帝。

但无论如何,傀儡皇帝也是皇帝,地位还是很“高贵”的。加上他的家族,他在清政府的地位不是一星半点。

但清政府已经穷途末路,溥仪懂事不久,就被民国取而代之。

改朝换代后,民国不允许前朝的王公贵族像其他时代的其他国家一样存在。相反,他们受到很好的对待,被允许住在旧址。

面对如此不可改变的局面,有人不愿意“东山再起”,重建清政府的辉煌;有的人接受了,过上了更安稳的生活。

其中,溥仪是前者,而他的父亲载沣是后者。同一个家庭的两个人,想法完全相反,也就不难理解了。

溥仪是前朝皇帝,还没来得及大显身手就被灭了。压在他身上的,除了末代皇帝的头衔,还有作为男人的自尊。

溥仪

溥仪的父亲载沣比他多吃了几年,曾经在朝鲜担任摄政王。他眼看着清政府衰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但作为摄政王,他又不得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

那种能预知失败结果,却被迫和别人打交道的。面对那些强势的提出无理要求的人,他只能忍气吞声,俯首帖耳。

虽然这种做法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但他的背后是清朝的百姓和很多人的生命。他想硬气,但是一个没有条件与之抗衡,一个没有可以威胁别人的筹码。他怎么能硬气?

载沣

因此,当辛亥革命爆发时,载沣下台,回家抱孩子。可能他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就算被人说“窝囊”也不在乎。

就这样,经历了两个不同的人,也走了相反的路。

为了重建清朝,溥仪四处游历,甚至与日本人勾结。然而,载沣和他的妻妾住在家里,教育他的孩子。

19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年后,爱新觉罗·溥仁出生在什刹海北岸的秦春宫。作为载沣的第四个孩子,虽然他的母亲只是侧福晋,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受欢迎程度。

溥任的大哥溥仪虽然总是很忙,但心里还是很想念这个弟弟,二哥溥杰也喜欢逗他玩,所以三哥死得早。

不管哥哥们有多溺爱,溥任和两个哥哥最大的不同就是从小就有父亲陪伴。他长大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父亲的影响。

这也成为了溥任和他两个哥哥结局大相径庭的原因。

蒲和他的父亲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平日里,他们低调行事,出门从不张扬。不知道的人看到他们只会觉得他们是一对优秀的父子。

此外,载沣以身作则,教育溥任淡泊名利、爱国敬业,并教他读书写字。载沣最大的爱好是练习书法。这个时候,溥仁就忍不住要试一试了。

1925年,春王府发生了一件大事,孙中山先生来拜访。

春秦王御邸

事实上,载沣卸任摄政王后,虽然日子过得很舒服,但清朝的元老们总是说三道四,指责他把清朝推向灭亡。

在这样的指控中,载沣或多或少会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什么。这次,他面对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回复他: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即使没有你,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只是你的辞职加速了国家的发展,很有远见,是爱国的表现。

听了孙中山先生的回答,已经人到中年的载沣,眼睛居然红了。想想也很委屈。年轻的溥仁就在一旁,把孙中山先生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蒲(右)

虽然年轻时不懂什么道理,但看到父亲这样,还是有些感慨。事后,他和父亲谈了这件事。载沣告诉他:“你出生在清政府灭亡之后,你属于新时代。你要凡事向前看,不记仇,站在正确的一边,淡泊名利,不求富贵,只求安稳。”

当时的溥仁不理解地点了点头,但后来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父亲的话。

不要和日本人交往。

与载沣和溥任的平淡生活相比,溥仪和溥杰的生活显得有些“忙碌”。他们不愿意看到清政府灭亡,还抱着“复辟国家”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溥仪

跑来跑去,没人愿意帮他。只有日本人告诉溥仪,“只要你愿意帮助我们,那么我们一定会给你提供军事力量,帮助你恢复国家。”

在这样的条件诱惑下,溥仪心动了。此时的他被利益蒙蔽,真假难辨,欣然答应了日本人提出的要求。

他不知道的是,日本人根本没想过帮他,只是骗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溥仪还是信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攻占。那里的人们对日本人充满恶意,日本人急需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做他们的傀儡,帮助他们治理东北三省。

溥仪是最合适的人选。次年,溥仪应日本人之邀,前往东北三省做“伪满洲国”统治者,成为伪满洲国皇帝,随行的还有他的弟弟溥杰。

溥仪

当他们到达东北三省时,他们满心欢喜,认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所以他们邀请载沣和溥仁帮助他们。

然而,在得知溥仪与日本人交往后,载沣非常生气,并愤怒地指责溥仪没有这样做。溥任也对哥哥的做法嗤之以鼻,不肯去。

后来,载沣和溥仁搬到天津,过自己的生活。只是时间长了,载沣难免担心两个儿子,总想劝他们回头。

这一切都被少年溥仁看到了,他对两个哥哥的所作所为怨声载道。在溥仪的不断邀请下,载沣决定去东北看看这两个孩子。

载沣决定带上他,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家。但是这次旅行,载沣只想知道他们的情况,其余的事情都忽略了。

溥仁

但是当载沣和溥仁要去东北的消息传到日本人的耳朵里,日本人为了扩大影响,就想留住他们。

于是,在两人到达东北之前,日本人就开始密谋此事。一到东北,日本人就堵住了他们的出路。

这个时候,他们只是不知道而已。看到溥仪沦为“傀儡皇帝”后,他们满心悲伤。他们劝溥仪不要再与日本人勾结,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帮助作用。

而近墨者黑的溥仪,愚蠢地认为日本人是真诚的。载沣只能摇头作罢。看到他们安全了,他打算返回天津。

但是日本人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一是劝说他们留在东北帮助溥仪。遭到两人拒绝后,被威胁留在东北。总之,就是不想让两个人回去。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载沣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决心返回天津。载沣和溥仁知道和日本人谈判是对牛弹琴,他们试图逃离这里。

载沣

两人计划好之后,载沣假装生病躺在床上,茶饭不思。他只说回天津就能治好病。

起初日本人不相信,但看到载沣越来越瘦弱,怕在这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好把他们送走。

实际上,在载沣装病的时候,食物和饮料真的不尽人意。但为了逃离东北,溥仁会偷偷给父亲送饭。他们互相合作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溥仁的性格变得很沉稳,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溥仁

载沣父子回到天津后,回想起来,这件事仍然令人关注。如果日本人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们刚从东北虎口逃出,没多久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艰苦的生活

作为贵族,他们在北京的皇族豪宅是不可多得的财产,很多人觊觎这份财富。为了不让老房子被毁,当时已经步入中年的溥仁想了一个办法。

他想把秦春宫变成一所小学,这样即使有人想玩这处房产,也不能以学校的名义介入此事。

敲定这个想法后,溥仁就忙起来了。首先,他把宫殿收拾了一下,把里面的桌椅搬出去做书桌和长凳。

做好准备后,溥仁给这所小学想了个名字,竞技小学。经过一系列程序,竞争性小学终于在1947年开办。

溥仁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的身份,他改名为金友芝。他想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上学,就让这样的孩子读书,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既然是学校,就要有老师。于是,溥仁亲自上台讲课,但他忙不过来,带了几十个孩子,就让他妹妹过来帮忙。

蒲上课的时候,除了传授知识,还教孩子如何做人。他是个好老师。在他们的管理下,这所小学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可,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溥也因此而出名,但他改名为金佑之。人们只知道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所以都叫他“金老爷”。

这个头衔听起来很“值钱”,但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努力。他的所作所为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

溥仁

因为皇宫有小学的“加持”,很少有人来打扰。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春王府划为载沣的私有财产,才让溥仁等人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但春王府作为“旧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政府打算买下来。这让溥仁觉得政府很有人情味。与那些想要白嫖的人相比,政府的做法可谓两全其美。

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安排,溥仁终于在1957年把王宓和小学交给了国家。

蒲河秦春王府

虽然溥仁把小学交给了国家,但他还是一名教师,一名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教师。为了培养国家栋梁,他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直到1988年,年届七旬的溥仁才从工作多年的岗位上退休。这些年来,虽然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但一想到“桃李满天下”,他就很自豪。

靠着微薄的工资,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几十年。可以看出蒲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有人可能会说,他是最后的君主,只要把家里的几件古董拿出来卖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他怎么会想要几十块钱的工资?

如果真有人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溥仁从来不卖家里的古董,而是无偿捐给国家。

溥仁

可见,溥任一生淡泊名利,只求安稳的生活。和他的两个哥哥相比,溥仁的生活真的很低调,很幸福。

除了事业上的小成就,溥在感情问题上也很幸福,但他的妻子在为他生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后于1971年去世。

之后,溥仁“独守空室”四年,另娶一女。他们年龄相仿,有很多相似的爱好,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仁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毕竟他还没有反抗过“生老病死”。2015年4月10日,在南锣鼓巷老屋因病去世。许多人前来悼念。

蒲之死

直到他去世,仍有许多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仍称他为“金师傅”。

回顾溥任的一生,他生活在父亲身边,养成了沉稳的性格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永远不要靠身份和财富来填满自己的生活,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这辈子,爱新觉罗·溥仁从不追求名利,只做自己,把淡泊名利四个字践行到了极致。他虽然出身皇族,但从不自称“王爷”,这让他一生幸福安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60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